畢業生,如何安度你的試用期


5、6月份,雖然“非典”仍在影響著人們的健康,但有些早早簽約的大學生已準備提前參加工作。有調查顯示,第一次參加工作很容易遭到挫折,在“試用期”遭到淘汰,對人的打擊更大。因為,失去的不僅僅是工作,還可能影響到對自己的信心和再次尋找工作的勇氣。同時,前一份工作也可能在心裡留下深刻的烙印和固定的職業習慣,在面對新的企業環境時難以適應。

尤其是近兩年,大學生就業的競爭日見激烈,理想職位越來越難尋,因而,簽了就業契約或進入更高職位,也並不等於就已經贏得了未來。

王濤的遭遇:女主管不滿意未通過試用期

日前,內蒙古師範大學的王濤同學講述了自己試用期的遭遇:他去年通過層層考核,終於與北京一家大型外資公司簽定了就業協定。今年春節過後,單位要求他提前上班。他也希望為家裡減輕一些經濟負擔,加上學校里也沒有多少課了,便去單位報到。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王濤說,負責帶他的是一個女主管,把他指揮得團團轉,他也竭心盡力地去做。2個多月後,主管拿來試用期鑑定書,對他進行了一次考核,王濤感覺自己表現還不錯。誰知,後來部門經理找他談話時卻說他的性格不適合從事目前的工作。王濤很疑惑地提到試用期鑑定,部門經理笑笑說,試用期鑑定好並不是說就一定能留下來,你的主管對你不滿意。見王濤不說話,她又補充了一句,如果你們不和的話工作是很難做好的。說到這裡,王濤嘆了口氣說,第一次工作就沒有通過試用期,對自己的打擊實在太大了。還沒離開校園,他就又得為找工作忙碌了。不過,對於人際關係複雜的單位,他是很謹慎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錄用一般都採取試用制,試用期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一般有專人負責管理和考核。試用期的表現如何,將直接關係到畢業生能否被錄用,這對於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尤為重要。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的王老師介紹說,像王濤這樣由於種種原因沒有通過試用期的大學生還有很多,每到年底之前,都會有些學生憤而辭職去考研,或者被單位解聘,重新加入“求職大軍”,還有一些大學生在忍耐與困惑中徘徊。

那么作為職場新人來說,如何把握好“試用”這個關鍵時期呢?中國人民大學就業辦公室主任李軍建議,大學生在參加工作之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認真工作還不夠

大學生初涉職場,認真工作是必要的,但是還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畢業生能否勝任這個崗位。在試用期內發揮些自己的特長,更容易給用人單位留下好印象,比如擅長文藝,可以在單位舉辦節日晚會、演講比賽等場合露一手;會修理家電,可以為同事排憂解難。當然,在自我表現時還要注意“火候”,如果只顧表現自己,則容易招致別人的反感,尤其是對於強調團隊協作的單位來說,即使你很優秀也未必能留下。

注意調節心態

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由於缺乏經驗,經常理論與實際脫節,在實際工作中,領導會進行工作指導,或者提出善意的批評,這就要求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有些大學生是帶著很大的意見離開原單位的,加上有些單位人際關係複雜,處理不好很容易便會產生不平衡心理,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

“初來乍到”的日子自然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很多報刊、雜誌等媒體也有很多指導學生就業的文章,告訴大學生該怎樣或者不該怎樣。而實際上每個單位的情況各不相同,不如鼓勵大學生在二、三年級時,多到實習單位去真正地進行實踐鍛鍊,這樣更有效,也更容易發現問題。

警惕“試用期陷阱”

畢業生相對於用人單位來說處於弱勢地位,不敢對單位提出具體意見。一旦發生勞動糾紛,學生往往都成為受害者,而單位的損失則很小。比如說,有些單位對簽了就業協定的學生就以體檢不合格、指標申請不下來等為藉口辭退學生。通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成本和費用又比較昂貴,作為學生個人也不願意這樣做,所以要學校配合。另外,對於少數用人單位只是為了使用廉價勞動力,試用期一滿就辭退。畢業生可以向學校反映,以便提醒其他同學的注意,並由學校與人事局等主管部門聯繫,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當然,學生在就業之前也儘量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多了解一下用人單位,看看其發展前景以及是否有人員需求的計畫,簽契約之前要了解各項具體的契約條款。不要因為求職心切,匆匆忙忙地簽了勞動契約,誤入試用期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