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抓住每一個人機會就輕而易舉


找工作真的是一種緣份,我這樣認為。想當初,七年前踏進北大的第一步時,我根本不會想到自己會再讀一個同專業的研究生,更不會想到自己還會靠這個專業謀生在北京。回首過往時光,不免有些感想,寫出來或許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要定好位。也就是說,在找工作之前,要先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對自己的將來有一個大體的規劃和定位。自己的具體情況包括學歷、專業、年齡、生源等,還有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表現;定位的內容則大體有城市、職業、薪金、前景等等。

具體到我自己來說,研究生學歷和國政專業對大多數知名公司來說是沒有多大吸引力;山東生源決定了我必須在5月之前找到單位才不會被打回原籍;至於城市,由於自本科起就一直嚮往著生活在北京,痴迷於這裡的文化氛圍和古都意蘊,加之現在女友的因素,促使我決心留在北京。至於職業,只要能用我所長、有發展前景、待遇一般偏上也就可以了。最後找到的新華社參編部的編輯工作,還是頗合我的定位的。

其次,注意平時積累。這個積累,不僅僅是學習知識上的積累,還包括社會活動、兼職工作、社會經驗以及人生閱歷等方面的積累。專業課程要學好,這樣才能在專業對口的工作競爭中脫穎而出;而專業學習之外的社會活動以及兼職工作的鍛鍊,又可以在就業過程中脫離專業的限制,就業面更廣闊。 我曾經在本科畢業的那一個學期,去一家名為金報興圖的公司兼職,工作是把四十年來的《參考訊息》報按標題分類,建立索引;工作很累,但是我堅持了下來,賺得收入不說,還積累了工作經驗和工作經歷,加深了對《參考訊息》報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對今年應聘新華社參編部是有幫助的。

上了研究生之後,針對自己社會交際能力不強的弱點,我找同學一起組織了一個學生社團,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作家、學者、演員、記者、老闆、老師、領導等等,經歷了挫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我變得更加成熟了。

平時的積累雖然不一定在就業中都能派上用場,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正是學校滿意的社會歡迎的人才,求學期間的積累是會在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起到很大作用的。

再次,抓住每一個機會。自2000年11月下旬開始,學校里招聘會就一個一個地接踵而來,跨國公司、國內知名企業、各種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之多之頻足以令人眼花繚亂,這個時候就要注意抓住每一個機會,只要是自己心儀的、適合自己的單位就要遞出簡歷去,之後再等一輪一輪的面試、考試就是了。

說到考試,自己想去的地方,有考試就儘量參加。我先後參加過北青報的考試、新華社的考試以及北京市公務員和國家公務員的考試,從11月中旬起,每個周末都在考試中度過,很苦,但很充實。考試的成績雖然最後不一定都能用得上,不過總比要用的時候沒有強。

至於收集信息的途徑,現在的條件好多了,總的說來,報紙、網路是重要的途徑,還有就是院系裡的老師通知也很重要。

第四,調動人際關係。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網非常發達,畢業生踏上社會的第一步就會體會深刻,看到別人或通過老師、或通過同學、或通過父母親友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們為什麼不能借鑑這一經驗呢?當然,這種人情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屬於引薦的成分,關鍵的還是畢業生個人的素質。

最後,慎重做出選擇。當在擇業過程中遇到抉擇的時候,權衡利弊得失,就需要慎重了。外企、機關、事業單位哪個更好?自然是見仁見智。我個人認為,外企收入高,但穩定性差;機關最初清貧,不過熬上年頭就是青雲直上;事業單位穩定性較外企強,而收入則處於外企與機關之間。但是,以上情況的個體差異也很大。

另外,個人的性格因素也決定了每個人的不同選擇。我在新華社實習一周,體檢合格後就收到了可以簽協定的通知,但是思前想後,過了一周多時間才決定簽,是因為當時還有一個機會,就是參加中紀委的面試。最後決定簽新華社是考慮到:工作性質上我更喜歡新華社的編輯工作而不是機關小職員的抄抄寫寫;工作環境上我更喜歡新華社的融洽氣氛而畏懼機關里的官僚作風;薪金上新華社的較高收入也許更適合我的清貧家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