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以小見大的優秀作文

以小見大的初一作文一:

今天是個好天,我帶了一把撈子去紅花湖捉螃蟹。

一隻穿著黑衣裳,長了6隻腳的螃蟹從洞裡鑽出來,我伸出雙手,探進水裡,瞄準目標,迅速把螃蟹抓起,把它放在岸邊,我坐在地上,觀察著螃蟹,它有一雙黑眼睛,白色的腹部,尖尖的嘴,棕色的鉗子。

突然,螃蟹的嘴動了動,又用鉗子指了指水,仿佛在說些什麼,我聽見了,它在說:“我要回家!回家!回家!”螃蟹這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只好點了點頭放了它。螃蟹邁步向水裡奔去,這時候,螃蟹一定很高興,它跳進水裡遊走了。

我在也不捉有生命的東西了,每個動植物都有自己的家園,它們會想念家園,盼望家園,所以我們每個行動起來,在也不要傷害無辜的動植物了!

以小見大的初一作文二:

一件很小的事,卻能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如何。

一天,我在公交汽車上,汽車“轟隆轟隆”的響,不時來一個急剎車,全車廂的人都不約而同的往前傾。我在一個小角落裡,握住旁邊銀灰色的欄桿,從窗戶往外看,好像一旁的樹腳底抹了油一樣,“刷刷”的往後退。司機每停下一個站以後,都會大聲喊:“往後走!往後走!”正逢下班高峰,人多的很,車裡也很悶。

四處張望著,發現原來車上不只是年輕人,也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這時,我看到一個老爺爺,他頭髮花白,滿臉皺紋,臉上或者胳膊上散布著老人斑,腰背已經直不起來,而他卻也在站著,這位老人扶著座椅上方的扶手,而這座椅正是“愛心專座”,這四個字突然讓我覺得那么的刺眼,愛心專座不就是給這樣需要幫助的人坐的嗎?而現在,坐在這椅子上的正是一個看起來三十多歲的阿姨,手裡拎著菜籃,嘴裡哼著小調,翹著腿,看起來一副悠閒自在的模樣。我真想問問,你沒有覺得一點不自在的地方嗎?還是你心中正暗想,“這老人真煩,偏偏站我這裡,難道還想讓我讓座?沒門兒!”

雖然讓一個座位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生活當中頻繁出現的小事,可這小事,有時卻可以讓人看穿另外一個人,比如說現在我就不會覺得那天在車上看到的阿姨是一個善良有禮貌的人,這件小事讓我看到了她內心背後的不善良。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不管什麼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該多為別人想想,即使能做這樣一件小事,給他人帶來幫助,那該是多么快樂的事啊!

以小見大的初一作文三:

一天,我蹲在陽台上吃麵包,不一會就掉了好幾塊,突然,一隻“偵察兵”走了過來,它其實就是只螞蟻,“偵察兵”看到了我那香噴噴的麵包,左聞聞右嗅嗅,結果都快被香暈了,才搖搖晃晃地朝洞裡走去。我心想:咦?它怎么不把食物搬走呢?難道我的麵包不好吃?我正想著,那個“偵察兵”又來了,看來它並沒有死心,離開了一會之後,跟來的是一大群黑壓壓的螞蟻排成一隊,很有秩序地蠕動著。它們來到食物前,原來一隻螞蟻搬不動的食物,一群螞蟻來竟然輕而易舉地就把食物搬起來了,這么輕鬆,那我再給你們多加點,看你們還搬得動。我想,於是我把一大塊麵包掰下來,放到地上。

後來,陸陸續續地又來了好多螞蟻,它們圍著那塊麵包轉啊轉,似乎在思考什麼,突然,他們把麵包分成好多塊,搬走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可以感受到:人要團結一制,所謂“人多力量大”嘛!

以小見大的初一作文四:

細細翻來,“學校文明行為養成”中添加的一條令我感觸頗深。“遇到挫折和失敗,不灰心,不氣餒,遇到困難努力克服”,對呀,在學習上我就有過類似的經歷:剛入學時,由於貪玩,所以每每遇到難題,我總是馬馬虎虎對待,心想:不管對錯,快點做完,就可以玩了,反正老師會講評,根本不必自己思考!而自己對那些努力思考的同學不屑一顧:真蠢!看,我多聰明!日積月累,我養成了不愛動腦,遇到困難馬虎對待的壞習慣。等到考試後,才知道自己成績很差,而那些被我斥為“真蠢”的同學卻一個個成績優異。我不禁第一回認真思考起來:原因在哪兒?我百思不得其解。

經過老師、媽媽的教育,我才知道“遇事不動腦筋,無學習恆心”是我的最大的缺點。吃一塹,長一智。在媽媽的幫助下,我看了一些書,了解了“童第周勤學苦練,發奮圖強,最終完成了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享譽海內外”,“李時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刻苦鑽研,為中國的醫學界留下了一部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司馬光抓緊時間,利用警枕苦於練習讀書,長大中成為著名的史學家”……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不正是告訴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氣餒,只有持之以恆,努力想辦法克服,才能有所成功”嗎?在老師的教育下,我立志改正壞習慣,在媽媽的提醒下,經過半年的努力,我的成績終於趕上來了大家。如今,我懂事了,知道了更多的道理:“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等。

韓愈在《進學解》中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句話不僅告訴我們“學習需要勤奮”,而且也告訴我們“文明行為養成需要多思考,也需要多練習”。有些同學遇到一點挫折和失敗,就灰心、氣餒,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這是不好的。難道我深刻的教訓還沒有讓你引以為戒嗎?在此,我想以一個“曾經受過教訓”的人的身份提醒那些還執迷不悟的同學:“醒來吧!別再重倒我的覆轍!”

文明行為養成的一點如此,以小見大,其他方面也要如此。

文明行為的養成必須依靠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監督,“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小見大的初一作文五:

我十歲那年,螞蟻給我留下了深刻得啟示。

那一年,我出於好奇,用泥土把一個螞蟻洞埋了起來。正在我得意時,去外邊覓食的螞蟻回來了,一看到自己的家被埋住了,就馬上放下食物,挖開自己的家起來。

正在快挖開時,另一個螞蟻洞的蟻后趁“人”危機,想獨吞別人的蟻洞,便馬上拍兵蟻去占領,這個螞蟻洞去覓食的工蟻大部分去擋住外來的兵蟻,一點兒也不敢鬆懈,一直等那幾個剩下的工蟻把洞打通,等裡面的兵蟻出來時,它們才肯退回洞裡。

還有一次,我抓住了一個毛毛蟲,放在了那個螞蟻洞旁,然後靜靜的站在一旁。

不一會兒,一隻螞蟻出來時發現了這隻毛毛蟲,它馬上回到洞裡,不到幾分鐘,從洞裡出來了一大片兵蟻,他們拚命地像毛毛蟲廝咬著。搏鬥著,可是兵蟻自己也好不到哪去,不是死就是傷。

當毛毛蟲筋疲力盡的時候,兵蟻們蜂擁而上,把毛毛蟲撕成了碎片,一點一點的運回了家。

螞蟻讓我知道了團結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