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從文

許多同學的考場作文缺少新穎、典型的素材,其實只要注意積累和挖掘,一定能讓豐富起來。在作文素材中人物素材自然是少不了的,那么有哪些關於沈從文先生的素材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沈從文的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從文一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中國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沈從文一生共出版《邊城》《長河》等二十餘部小說集,《湘行散記》《雲南看雲集》等十部散文集,以及《唐宋銅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多部文化學術著作。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追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具有濃郁的湘西色彩,凸顯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從文二

1920xx年12月28日,沈從文出生於美麗的湘西鳳凰城,排行老四。六歲那年,沈從文被送入私塾。因受不了私塾的呆板與嚴厲,他時常想逃出去玩。在其他頑童的影響下,他學會了種種逃學而又可以騙過先生和父親的辦法,從此也成了一名頑固的逃學少年。

高小畢業後,十五歲的沈從文參加了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游擊第一支隊,隨軍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直到1920xx年這支部隊“全軍覆沒”,他又被遣回家鄉。在沅水流域漂流的五年,沈從文同士兵、農民、小手工業者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社會底層人士生活在一起,親身體驗到他們悲慘的生活,親眼看到軍隊殺害無辜的百姓,過著難以構想的痛苦怕人的生活,認識了中國一小角的好壞人事、風土民情,為後來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1920xx年,沈從文到湘西巡防軍統領陳渠珍手下做文書。在那裡他認識了一位從長沙來的見過世面的印刷工人,向他介紹了《新潮》《創造周報》等新文化期刊。於是,受新文化薰陶的沈從文滋生了去北京求學的念頭。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從文三

沈從文的哭泣,一把鼻涕一把淚,往往像孩子一樣。但是,面對“文革”中最大的傷害,他卻只是“紅了眼睛”。

1975年2月的一天,沈從文在館裡看到范曾正在畫商鞅的歷史人物畫。范曾所畫的商鞅,腰間別著一把亮亮的刀,沈從文當即指出錯誤:秦時沒有這樣的刀呀,也不能這樣上朝議事。沒想到范曾惱羞成怒,指著沈從文的額頭說:“你過了時,早沒有了發言權。這事我負責。”

范曾當時不過是沈從文的助手。當時在場的另一個助手王亞蓉記得,“先生氣得面紅耳赤,我攙扶他的手覺得他在發抖”。黃能馥、陳娟娟夫婦回憶,沈從文走了一小時的路到他們家,氣得眼睛紅紅的,說:“一輩子沒講過別人的壞話,我今天不講,會憋死的。”

沈從文對范曾有知遇之恩。1962年,范曾在中央美院畫完畢業作品《文姬歸漢》,送給郭沫若看獲得賞識,但是系主任卻“勃然大怒”,給他扣上了一頂“個人主義”的帽子。沈從文對他很欣賞,設法把他弄到歷史博物館來上班,甚至表示自己願意掏錢給他發工資。但是在“文革”開始後,歷史博物館裡貼出批判沈從文的大字報,最給力也是最狠毒的,竟然就是范曾寫的,“寫了幾十張,列舉了幾百條嚴重錯誤”。范曾的大字報讓沈從文格外痛苦,而在“文革”後期又當面指責沈從文“過時”,這次沈從文感受到的卻是憤怒,而不是委屈。所以他並沒有流下眼淚,而是給范曾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但這仍只是私人通信而已,並沒有在工作中向他發難。後來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出版,范曾仍是具名者之一。

不斷深化的“文革”,是對人性的不斷圍捕。沈從文的墓志銘是:“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中國知識分子史中,這樣的“後半生”還有很多。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從文四

雖然沈先生一直愛好書法,而且在圈子裡頗有聲名,但從來視書法於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從沒想到賣字,以此謀利。只是有一回例外。

抗戰勝利以後,沈先生從雲南回到北平,其時,他在當教授之餘,利用一點時間為一家報紙編輯副刊。有一個詩歌作者叫柯原的,因家庭困難,不得已給經常發表自己詩作的編輯沈從文先生寫了一封信,請求他的幫助。沈從文知道情況後,也因為自己當時手頭不寬裕,就在1947年9月20日的天津《益世報》文學周刊上登了一則啟事:“有個未謀面的青年作家,家中因喪事情形困難,我想作個‘乞醯’之舉,凡樂意從友誼上給這個有希望青年作家解除一點困難,又有餘力作這件事的,我可以為這個作家賣20幅條幅字,作為對於這種善意的答謝。這種字暫定為10萬元一張。我的辦法是凡要我字的,可以來信告我,我寄字時再告他如何直接寄款給那個窮作家。”同時,他還想推而廣之,“你們若覺得這個辦法還合理,有人贊助,此後我還想為幾個死去了的作家家屬賣半年字。”1949年後,柯原做了廣州軍區的專業作者。因種種原因,1980年,他才知道沈從文的下落,於是專門到北京找到沈先生,說當年如何如何幫了大忙。可是沈從文自己卻早忘了此事。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從文五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1920xx年到1920xx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闖入北京,1920xx年至1920xx年在北京以寫作謀生;1920xx年至1930年,沈從文被徐志摩發現,將這位小青年推薦給中國公學校長鬍適,在上海中國公學任講師,兼《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主編;1931年至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編全國中國小國文教科書;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至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

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早年有人勸沈從文入黨,他冷笑:沒興趣。建國後一番改造,讓他惶恐無地。57年反右,他竟然誣陷自己的弟子蕭乾是特務。但是蕭乾不敢跟老師計較,多年後去看望沈從文,發現他住在一個小黑屋子裡,就出面替沈從文要房子,不想沈從文大怒,吼曰:我還要入黨呢!從此與弟子絕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