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書籍被撕成碎片作文800字

在信息化浪潮的席捲之下,碎片化正在逐步瓦解我們的生活。而閱讀,亦未能倖免。微信上鋪天蓋地的軟文、炙手可熱的網路小說,無不宣告著碎片化閱讀時代的來臨。當書籍被撕成碎片,閱讀又將何去何從?

碎片化的形式,決定了閱讀的深度趨於淺薄。很難想像,在動盪嘈雜、充斥著汗臭的車廂內,能逐字品味《紅樓夢》;或者在一隻耳朵聽著會議或講座時,能靜心領會《戰爭與和平》。深度的閱讀和思考,似乎注定屬於一張椅、一杯茶、一個下午、一份閒情。匆匆上班路上,誰有心思去咀嚼精微的意蘊、求索生命的謎題?還不如點開一篇心靈雞湯,笑一笑放鬆身心,順便給疲憊的一天打點虛無的雞血。

碎片化的閱讀的另一特點在於趣味性和刺激性。相比於嚴肅而略顯枯燥的經典文學,網路小說之所以受年輕人歡迎,就在於集中了奇幻、愛情、權謀等博人眼球的元素,緊張刺激的情節架構、俏皮通俗的流行語言,無不帶給讀者欲罷不能、驚險刺激的閱讀體驗。換句話說,傳統文學的創作往往滲透了作者反映、探討某些宏大命題的意旨,而網路文學的唯一意圖就是吸引讀者,好比經驗豐富的按摩師,摸準了又痛又癢的穴位下手,怎能不叫人舒適暢快?但究竟這樣的閱讀能給人多少營養,恐怕難說。

碎片化閱讀呈現深度淺、口味重的趨勢,一方面是因為快節奏生活使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另一方面也是信息的飽和所致。古有《黃生借書說》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正是借書時惶惶不安的心情使書顯得彌足珍貴,讀得更專注。直到文革時書本極度匱乏的年代,連地上撿到說明書都要仔細研讀,偶爾冒著生命危險偷渡一本小說,那非得翻爛了不可。但如今,網際網路上的信息應有盡有乃至泛濫成災,手指輕觸即可獲得,人們便麻木了,失卻了對文字、對知識的虔敬和渴求,於是閱讀日漸喪失了其審美和思考的高級功能,而淪為娛樂的附庸。就好像大腹便便、打著飽嗝的富人,哪會駐足於玉米番薯、青菜稀粥呢?可是成堆的甜點、油膩的烤肉,能吃出一個健康豐足的靈魂嗎?

當碎片化吞噬了深度閱讀,這樣的人是無知的,這樣的社會是無根基的。如何在這個碎片時代儘可能還原閱讀的真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