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霧霾《穹頂之下》觀後感

正如柴靜所說:“我們不怕死,但也不想這樣活著。”我希望做點什麼,因為我生活和我的家人都生活在這個灰色的穹頂之下。

一出生就接受手術的寶寶雖然已經痊癒,但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柴靜對霧霾的感受卻越來越強烈,“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兒有一天會問我’什麼是藍天''為什麼老把我關在家裡',加上全社會對空氣污染問題也越來越關心,職業訓練和母親本能都讓我覺得應該回答這些問題: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么辦?”因此,柴靜開始了這個調查,這是一個母親的發現。

柴靜透露,她自費投資了差不多一百萬作為國內外的拍攝和後期製作的費用。她在訪談中表示:“一個人沒有當媽媽之前,這個世界只跟你有幾十年的關係,到此為止,我對我的一生負責任就可以了。但確實有了她之後,你跟未來世界有了關聯,有了責任。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情感的驅動,我確實很難去用這么長時間做完這件事。”她表示有了孩子後,尤其是知道孩子生病後,才對空氣污染有了完全不同的態度,使她不能迴避空氣污染的問題,因此才有了這個調查。

柴靜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我自己曾經對霧霾無知無覺,現在我對空氣有我的愛惜,所以我去找適合我的方式,比如儘量不開車,比如參與公眾參與立法研討會,與揚塵的工地交涉,打環保舉報電話

12369,要求餐館安裝上法規要求安裝的設備,要求加油站維修油氣回收裝置。我把這些也呈現出來,這些只是能做的一小部分事情。我相信,別人心底有自己的愛惜,有適合自己的實踐。”

記得兒時我眼裡的鄭州是綠色的,綠的洋氣也很具體,綠得文化路上只剩下滿目的綠蔭如蓋,20年過去了,這個城市變化了很多,包括她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