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改革教學 提高概括中心思想的水平

(一)重視思維概括性訓練

乙:考察兒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和心理條件是為了遵循心理規律,改革作文教學,提高兒童概括中心思想的水平。袁老師,請您就這方面再談談,好嗎?

甲:好。通過對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和心理條件的考察、分析表明:要想使學生作文的中心思想逐步做到明確、新穎、深刻,從根本上說,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投人生活實踐,仔細觀察,認真體驗,不斷豐富信息貯存;必須把教文與育人緊緊地聯繫起來,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高尚的道德志趣。

當然,這樣做不是僅僅為了寫好作文。這樣做,也不能僅僅局限在作文教學中進行。

關於這方面的問題,限於時間,我們就不展開來說了。

我想著重談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還必須扎紮實實地對學生進行思維概括性的訓練。

乙:為培養兒童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把思維概括性訓練提到一定的位置,這的確很必要。

甲:思維發展心理學指出,在概括能力的發展上,國小兒童逐漸從對事物外部的感性特點的概括,越來越多地轉向對本質屬性的概括;逐漸從對少數簡單事物進行概括,進而對複雜事物進行概括。

因此,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從感性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雖然是高年級作文訓練重點,但教師從低年級開始就要注意培養發展學生的概括能力。

乙:您說的這一點非常重要,但在教學實踐中,似乎被一些同志淡忘了。中、低年級作文教學沒有概括中心思想的訓練任務,但是,學生概括能力的訓練,絕不是從高年級才開始的。在低年級說話、寫話教學中怎樣訓練學生概括呢,袁老師,您再談談吧。

(二)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概括性訓練

甲:國小低年級兒童的概括主要處於直觀形象的概括水平。他們比較注意事物的外觀和實際意義,他們所能概括的特徵或屬性,常常是事物直觀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徵和屬性。教師在訓練學生概括時,通常採用聯想和比較的方法。

寧老師,您還記得前次介紹的那節觀察說話《保溫瓶》的教例嗎?

乙:記得記得,在那節課中,老師引導學生猜謎,然後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保溫瓶,捕捉外部特點,練習說話,挺有特色的。

甲:就是那節課,老師在孩子們基本掌握保溫瓶的外部特徵後,還安排了兩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藉助眼前的觀察展開聯想,進行比較,很自然地、不失時機地對低年級兒童進行了概括能力的訓練,促進兒童思維概括水平的發展。

教學片斷一

(三)中年級兒童的思維概括性訓練

甲:國小中年級兒童的概括主要處於形象抽象的概括水平。在這一級水平里,兒童的概括處於從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過渡的狀態。

在他們的概括中,直觀的、外部的特徵或屬性的成分逐漸減少,形象的、本質的特徵或屬性的成分逐漸增多。因此,在中年級的片斷訓練中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相機滲透從感性材料中逐步概括、逐步抽象的訓練,以促進兒童概括能力的發展。譬如,郭夢棋老師在一次訓練中,曾這樣引導學生——

教學片斷二

乙:從這一個教學片斷看,郭老師指導兒童觀察、思考時一共提了五個問題:“課外活動時,同學們是怎么做的?哪一個場面給你的印象最深?你們為什麼對那個場面印象最深?仔細看看,一個小朋友摔倒後,同學們都做了些什麼?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們同學之間的關係怎樣?”顯然,郭老師訓練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敘述具體,但同時也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意義,滲透了抽象概括能力的初步訓練。

甲:一般說來,國小中年級後期的作文教學都應滲透從感性材料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訓練。可以像小郭老師這樣結合指導觀察進行,也可以針對兒童的不同發展情況,通過作文的批語,個別談話等方式啟發學生思考:“這件事為什麼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從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麼?”“你為什麼特別喜歡他?”等等,搞好由形象概括到抽象概括的自然過渡,為高年級作文創造條件。

(四)高年級兒童的思維概括性訓練

乙:思維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由於國小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幾年來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智力活動的鍛鍊,已經能對事物的本質特徵及事物的內部聯繫進行初步抽象概括。他們的概括達到了本質抽象的初步水平,開始以本質抽象概括為主。

甲:您說的不錯,正因為這樣,所以到了高年級,作文教學才以文章有明確的中心思想為訓練重點。但是,即使到了高年級,國小生抽象概括的水平也正如您說的,只是初步的。因此,教師在訓練中,要特別善於從具體的感性材料出發,採取種種方式,引導學生由個別上升為一般,使學生逐步學習從感性材料中提煉作文的中心思想。

乙:袁老師,您再舉些例子具體介紹介紹吧。

甲:好啊!

教學片斷三

第一,我們教師應經常引導學生對生活事件進行觀察、分析、發掘其內蘊的意義。譬如,鍾智陽老師曾有這樣一個教例,他在課後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採訪了參與我校新校舍建設的工人師傅採訪後,上了一節訓練課,其中有這么一個片斷——

甲:你看,在聽錄音、回憶事件的過程中,孩子們按照鍾老師的要求,邊聽邊思考,從事件中逐步概括,掌握了主要內容;逐步抽象,認識到工人的高尚品質,並從中領悟到一些重要的道理。顯然,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了比較切實的訓練。

乙:這個教例確實能給人以啟發。

甲:第二,關於命題作文訓練。如果題目中沒有顯示中心思想,教師進行指導時,要引導學生根據題意先在記憶的庫房裡選擇材料,再從感性材料里概括、提煉思想,而不是首先去想表達什麼中心思想。

根據學生所選取的材料,怎樣引導他們抽象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黃克潤老師在指導作文《記一個熟悉的人》時,這樣點撥、誘導學生——

教學片斷四

甲:這個學生開始想寫爸爸,只是因為爸爸沒在家過年,家裡冷冷清清,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敬佩爸爸,可又感到幾分難過。這時,這位學生的認識不清晰,還停留在現象上。上課時,黃克嫻老師先引導他從爸爸沒在家過年這件事聯想開去,然後又啟發學生從聯想到的許多件難忘的事中概括、抽象,認識爸爸的高尚品格。這樣,文章的中心就變得清晰、明確、深刻了。在這思考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了發展。這樣的訓練是具有心理學意義的,是紮實的。

再則,黃老師直接指導點撥的雖然是一個學生,但起了舉一反三的作用。在老師的引導下,幾乎全體學生都參與了整個過程,從而受到啟發,得到訓練。

乙:在命題作文教學中如何訓練學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黃老師這個作文指導課的教學片斷確實能給人以啟發。我記得,不僅如此,她在作文講評課上的一些做法也很有道理。

譬如,黃老師有時選擇幾篇在確立中心思想上有獨到之處的作文念給大家聽,或者再讓這幾個學生來說說他們是怎樣逐步確立中心的。有時選擇一兩篇在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上不夠好的,組織集體討論,順著作者的思路,指出如何再深人一步想一想,中心思想就明確了,有新意了。這些做法都能使抽象概括能力較低的學生在實例的啟發下,較快地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