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

第十二講 “下雨天為什麼要打傘?”

下面,是一個人小時候在幼稚園里練習講話時說過的一段話:

早晨,媽媽送我來幼稚園。剛一出家門,就看見外面下著雨。媽媽說:“小軍,快回家把雨傘找出來!”我和媽媽打著傘走到大街上,大街上有很多人都打著傘,有紅傘,有花傘,還有綠傘。我問媽媽:“下雨天為什麼要打傘呢?”媽媽說:“你看那位跑著的叔叔沒有打傘,他的衣服就濕了。而我們的衣服沒有濕。”是啊,我們的衣服沒有濕,因為我們打著傘。我明白了:下雨天打傘,就是不讓雨把衣服澆濕。以後下雨天出門,我一定不忘記帶雨傘。

以後這個人上了中學,他的一篇作文記敘了這樣一件事情:他的英語聽力不好,考試時,筆試分數不低,聽力分數缺扣了不少。後來,爸爸給他買了VCD英語教學光碟,他堅持利用教學光碟多聽多練,後來他的英語聽力大大地提高了。他在作文的結尾這樣寫道:

我撫摸著那張閃閃發光的光碟,想起了小時候我曾經問過媽媽的一個問題:“下雨天為什麼要打傘呢?”現在想起來,這個問題有多么簡單,甚至感到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有多么幼稚。可是,我眼前的這張光碟和雨傘的作用不都是一樣的嗎?——都是人們用來克服困難的工具。這樣一想,我小時候的那個問題就不簡單了。“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都知道器物、工具的重要啊!今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發明出更多的東西,讓孩子們“澆不濕衣服”、學生們“外語聽力都提高”,讓人們能戰勝天地!

這一段話,作者就著前面的記敘,對自己利用光碟練習聽力的事情進行了分析和評論,“光碟和雨傘都是人們用來克服困難的工具”;又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升華自己的認識,表達了他的觀點和態度。這一段話所使用的表達方式就是議論。議論,就是講道理、說看法,就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或態度。在記敘文中使用議論的表達方式,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意思。議論好了,可以使敘述和描寫體現出深刻的哲理,讓人讀了“掩卷而思”、感到餘味無窮,從而使文章更生動、更充實。敘述描寫和議論的關係好比“畫龍點睛”。想一想,上面說到的那篇作文,如果沒有那樣一段議論,是不是很平淡啊?

議論這樣重要,它是不是很難學呢?議論不難學。前面的例子裡,作者在幼稚園時說的話裡面,不也有議論嗎?我們和他一樣,每天和人講話的時候,不也經常要發一些議論嗎?不過,寫起作文來,有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顯得不會議論,常常犯的毛病有兩個:一是“亂議論”,亂就亂在不很好地分析所記敘的事情,想的不透,當然“議論”起來就亂七八糟地,或者很淺薄、空喊口號,或者跑了題、“張冠李戴”;二是在結構上議論與記敘脫節,缺少過渡和滲透,使議論成了“安開頭、安結尾”,顯得唐突、匆忙。

在記敘中議論,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把記敘的人和事寫具體,寫生動。記敘是議論的基礎,如果記敘本身缺乏具體生動的描述,議論也就無從深化。其次是議論要緊扣記敘的內容,自然貼切,把事情分析透。決不能採取“貼標籤”和“喊口號”的方式“亂議論”和“空議論”。記敘中的議論是為了幫助讀者對記敘部分有更深的認識,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是議論要言簡意明,恰如其分。記敘文中的議論是起輔助作用的,要點到為止,不可長篇大論,否則反會喧賓奪主,影響了中心的表達。

&&&&&&&&&&&&&&&&&&&&&&&&&&&&

例文:  [除了學習這篇例文是怎樣議論的之外,還要學習它的場面描寫方法。]

練習  1、在下面這篇作文的A、B、C處填入議論,在D處填一句歌詞。

這件事啟迪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