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精彩評論8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導演餃子執導的國漫電影,在今年暑假檔成為最火的電影,目前哪吒的票房已經突破40億,在國內票房也是實屬罕見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電影,能夠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吧!希望以下影評對您有所幫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二刷,這次我打滿分 比起第一次看更專注細緻了解之下的滿分 製作:我吹吹吹吹吹爆,每一幀都絕佳,看時就想光這幾秒不知道究竟花了多少心思和時間,打心底佩服整個製作組,著實精良,很多畫面都大飽眼福和震撼人心,打戲利索極其舒適,江山社稷圖裡的景精美到我詞窮。BGM選得也很到位,特別是幾個抒情時分很催淚。配音我絕對表白全體,光挑三個來講就很好,申公豹的結巴出了圈,哪吒真的配出人小鬼大的感覺真心覺得貼合,日常搞笑也極逗,敖丙的溫柔驚艷全場。最後還是要說說畫風著實走心精緻,不說完美,但能感受到在製作過程中團隊絕對是盡善盡美的不去漏掉任何一細節,畫面表現力極強,敖丙的萬龍甲、哪吒浴火變成少年形態、六手撐起整個覆蓋著陳塘關的冰陣、手持火尖槍對峙龍形態的敖丙、一起受天雷的全程,全都是極致的視覺享受,加上BGM放大且點燃全場,佩服又被震撼,坐在座位上倒吸抽著空氣,真的經得起回味千百遍 劇情和人設:開頭不久看到混元珠被分為魔丸和靈珠就開始想哭,大概是在第一次影院見時後期哪吒的拚死改命已經烙印在心裡,想到就是起初的魔丸陰差陽錯地降到哪吒身上最後才導致一系列的委屈與心酸,內心深處已洶湧澎湃。哪吒的母親實在有勇又溫柔,能剛也柔,在小哪吒剛降生時冒著全世界的不理解也要護住他看多少次都為之動容。人物刻畫得很飽滿,最熊得不行的是小哪吒,最希望被他人理解和善待的也是小哪吒,他一開始對村民看似無惡不作實際是最純粹的那顆心被偏見傷害得只能用滿身刺保護;父母說他是靈珠,修煉好了村民們會認可感謝他,他為此堅信了兩年;他和敖丙初相遇一起踢毽子,背過身哭得說胡話“沙子裡進眼睛了”又好哭又好笑,太招人心疼了;縱使被所有人打罵孤立,一聽到父母說大家都會給他慶生兩眼都在冒光;興高采烈告訴敖丙生日願望是希望他這個唯一的好朋友來參加自己的生日宴,最心疼他明著一副不在意可一聽到能被認可就雀躍的模樣。後期時他即使已壓著對身世的絕望和眾人更不認可他的打擊仍然選擇用一顆赤子之心拯救陳塘關,他明明懂事,聽話,乖巧,善良,我看到的、了解到的是這樣一個小哪吒,而他又極有擔當和不服輸,父親對自己的那份期望讓他哪怕耗盡氣力也要竭力對抗敖丙對陳塘關的毀滅,六手頂天何其震撼,恩仇分明不殺敖丙,告訴他絕不認命,別人看法都是狗屁,活得這般灑脫有韌性。李靖很明了,公公正正有勇有擔的大丈夫,但更讓我深受感動的是他對哪吒的苦心教誨、不放棄和最深。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二

很難打破人們心中的偏見。是的,申公豹這句話非常值得深思。 哪吒一出生就被人們認定為妖童,他尚且繫著肚兜的時候,陳塘官的百姓們就對他萬分戒備,指指點點,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玩,朝著一個繫著肚兜的幼兒扔石頭,這一幕我記憶猶新,這也加劇了哪吒後來的玩世不恭。當時的哪吒尚且年幼,就算一出生就被上天注定了魔丸的命運,但如果村子裡的人能對他多一點關愛和公平的眼光,他就不會那樣厭世。 龍族在人們的偏見中是妖族,即使龍王拼盡全力鎮壓海底妖怪,即使敖丙解救了陳塘官百姓們,當看到他的犄角時,村民們依然發出了“到底是妖族”這樣的唏噓和不屑。這種話語傷人於無形,比刀槍劍戟殘忍百倍。 申公豹,苦練功夫,可就是因為對豹子精的偏見,讓他無法位列仙尊,他心有不甘,所以千方百計,偷走領主,換成魔丸,造成了哪吒和敖丙後來的一系列悲劇。

當然,人們的偏見不是所謂的“壞人”使壞的藉口,但是,是否願意給犯過錯誤的人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卻關乎下一步他將走向什麼分岔路口。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還是希望這個世界多一點善意。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三

我命由我不由天,從某種程度上有導演 餃子 的心聲,好電影 好動漫 ,值得去看,喜歡這個故事。哪吒的形象跟傳統的也大相逕庭,做了一些顛覆性的改變,但總體良好,支持國產動漫,希望在海外市場也能大賣 ,事在人為, 相信越努力越幸運,人定勝天。 哪吒是魔丸轉世,李靖之子。因為魔丸轉世的身份,他遭到了陳塘關百姓的歧視、排斥、嘲笑和敵對。也因此,他性格孤僻、冷漠、叛逆、憋屈、玩世不恭,時不時就要跑出門大鬧陳塘關百姓,讓大家也不得安生。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哪吒比誰都孤獨,比誰都渴望認同。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四

寫這篇的時候,《哪吒》票房破43億了,成功占據內地總票房排行榜第三的位置,看排片和當日票房勢頭依然不錯,前兩天去看《沉默的證人》發現還有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去看小吒吒的~~

數據來源:中國票房實時數據

想想我也貢獻了兩張電影票給小吒,是參與了大項目的人了

這兩天在豆瓣瞅了瞅,影評中有好幾篇長篇影評給電影打了兩星四分,仔細看完了,有些自己想說的,就記錄下來吧,也算當個認真的自來水。

本文全是個人觀點,如果和你的不一樣那一切以你的為準哈哈哈

自古紅藍出cp:小哪吒和小敖丙

一、“哪吒”能改嗎?

要說《哪吒之魔童降世》最引起爭議的地方,估計是將和家人敵對的哪吒改為一個來自幸福原生家庭的孩子。不少評論說這故事改的太離譜了,李靖夫婦竟然變成了為子計深遠的模範父母,哪吒不僅沒自刎沒剔骨還父還被父母之愛感化,完全喪失了哪吒所帶的對專制父權的反抗,成了一個在家長羽翼下長大的熊孩子。

一直疼愛保護哪吒的李靖夫婦

歷來文學作品的改編風險都不小,不論是影視劇化還是續書都是如此,近點的,趙薇版《京華煙雲》把改成糾纏於小三插足婚姻里的怨婦;陳好版《紙醉金迷》里把天生就愛慕虛榮的田佩芝改成了遭人引誘的良家婦女,和原作的構思相差甚遠。往遠了說,《紅樓夢》後四十回續書里賈寶玉竟然會給巧姐講解《女則》,想想就不能忍。

趙薇版《京華煙雲》里的蓀亞和“小三兒”曹麗華為了狗血點,曹麗華改的都沒邏輯了

因為這些文學形象有著明確的作者氣質和著作權歸屬,由某一個人將其定型定性,反映了作者彼時的思想見地以及對社會、人生的態度,是具有獨創性的,不適宜做大量改動。

就好比我們看到林黛玉一定會想到曹雪芹

但哪吒和這些形象是有區別的,作為神話傳說人物,最開始是誰創作的並不明確,人設到底有沒有標準,也不好說,從道教創造這個形象到現在,哪吒的細節一直在變化,他在《三教搜神大全》《西遊記雜劇》《封神演義》《西遊記》等作品中都有出場,會根據劇情需要被調整。

各種影視作品中哪吒的形象,但你看到的時候好像不會想起哪個作者

就像是觀音到底是男是女?吸血鬼到底是什麼性格?女媧是軟萌仙女還是御姐風,這都說不清楚吶!

對於哪吒的呈現,相較於恪守成規,創作者借他所寫的故事能不能自圓其說、邏輯自洽才更重要。雖然《哪吒》的故事還不是那么成熟,尤其是對敖丙的內心塑造太少,但劇情清晰、節奏緊湊這些基本要求都做到了。

此外,哪吒和敖丙的矛盾,敖丙最後關頭和好友共同面對天劫完成自我救贖,都豐滿了人物設定,並為後續創作留下了巨大空間。

我們的神話人物從來沒那么多禁忌和標準,這對開腦洞搞藝術創作簡直是太友好了。孫悟空、白骨精被周星馳、韓劇、卡通片都改動成多少版本了,哪怕孫悟空和白骨精有了感情糾葛,也不會影響我們對這些人物本身的喜愛 ,因為觀眾都會知道,這個形象的變化只是在某一部影片中,和形象本身是脫離的。

哪吒,一定是能改的。

二、“哪吒”該改嗎?

撇開好壞不談,就易於推廣和傳播的要求來說,契合當下時代精神和吃瓜民眾需求這兩點,應該是商業電影創作的共識。

《哪吒》是有著市場野心的,它的定位不是喜羊羊系列的低齡向動畫,更不是《大護法》成人向的黑色幽默,而是輻射全年齡層、適合合家觀看,既有質量又有票房號召力,就像《尋夢環遊記》《瘋狂動物城》這種。

《大護法》雖然很棒,但是就不太適合低齡小朋友看了

而想要做到這點,必須有一個簡單主流的價值觀導向,如迪士尼常見的真善美。

構想你帶著幼稚園的娃,周末去電影院看小哪吒剖腹、剜腸、剔骨,還筋肉於雙親,看完後該怎么和年幼的娃提煉核心思想?如果是動畫連續劇還能有很長的時間鋪墊劇情,但兩個小時的電影怎么說的清?至少我在兩次刷完《哪吒》後,都聽到有小朋友和爸媽說哪吒又酷又勇敢又可愛的。

導演餃子也早就表示,《哪吒》不過是“封神”系列動畫的開始,後面還會和大聖碰面。就像所有會有續集的電影,為了後面情節的展開,前作的人設一定會留有餘地,要是第一部就和爸媽了斷了,在後續系列中哪吒和李靖見面說啥子?

孫悟空在《大聖歸來》中能從頑劣不堪的石猴子變成了充滿人情味的大哥哥,繼承衣缽的《哪吒》也不過是一種溫情風格的延續而已。

期待大聖和哪吒的會面

其實,當看到將哪吒的父母設定為兒子最大的支持者時,我是很開心的,因為,將敵對的父子關係改為支持和關愛,不僅是導演自己的生活投射,也是新一代人對家庭關係、父母形象的希望和期待。

如果說,豆瓣上“父母皆禍害”小組的產生是一代年輕人反抗家長制家庭的開始,那么當下我們所喜愛的“刀子嘴豆腐心”、可愛傲嬌老爸等形象則是我們內心對平等、和睦家庭關係的渴望,或者說是成為父母的80、90後一代們,對傳統父權社會中過於僵化的親子關係的反思和扭轉。

這,是個好現象。

三、打破成見還是接受自己?

有人說,《哪吒》雖然是反成見的電影,卻處處充滿成見,比如元始天尊就是因為成見才使得申公豹一直得不到重用;比如對胖子、結巴的群體性偏見和取笑,甚至哪吒明明就是一個殺人放火的熊孩子,卻非要百姓接受他,也是強行要洗白。

關於哪吒是否愛民如子這點,個人覺得還是不適宜用日常觀念去衡量。

哪吒在電影中的設定是天生魔頭卻被乾坤圈控制住魔性,天賦異稟但不通世事,老百姓害怕他疏遠他,他很憤懣不平於是四處惡作劇,但對自己的能力會給普通人帶來的影響沒有概念,畢竟他和自己老媽踢毽子都能把老娘嵌牆上。

希望下一部哪吒的褲子可以有個兜

哪吒追殺海怪時並不知道自己炸了幾條街,民間疾苦和百姓生死這些事兒在哪吒的眼中也僅僅是巨觀的大道理而已,只有當被他劫走的小女孩真真切切靠近他,走到他身邊時,他的情感體驗才會具體。

心懷蒼生是所有英雄電影的情節需要,復仇者聯盟在天上飛來飛去打怪時會不會誤傷平民估計也沒人算過,把紐約炸了多少回了老百姓依舊是崇拜的要死,將不愛民視為哪吒的黑點,實在有些不公平。

當然,個人覺得引發這些質疑的部分原因是“打破成見”的電影宣發主題,其實,“打破成見”和“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兩個概念,成見是外在的偏見,天命是一種注定,而電影本身的側重點是主宰自己身為魔丸的命運,是“接受自己”後“控制自己”,對於百姓成見的著墨並不多。

哪吒他爹說,戾氣和暴躁,是哪吒必須要學會控制的魔丸自帶屬性,而哪吒從放任自己成魔到主動把乾坤圈套在手上控制魔性就是他學會控制自我的結果。哪吒最後拯救了陳塘關,與其說他是出於保護百姓和守護一方安寧的動機,倒不如說是和自己和解的證明,百姓的感激只是哪吒的一個意外收穫。

就像《冰雪奇緣》里艾莎從害怕自己的能力到放任自我,再到學會控制,打破周圍人成見的第一步,是先接受自己。只不過,在我們的文化氛圍中,這個轉變的過程還伴有更深層的價值觀傳遞,對實用主義和個人努力的信奉。

艾莎也是從抑制自我走向接受自我

對特殊群體的成見,這個確實是錯誤的存在。

從重視社會影響和尊重他人來說,我們的影視創作、包括社會氛圍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很多需要和友鄰們學習的地方。韓綜《姜食堂》最後一集聚餐時,點外賣都很注意不去評價餐廳的送餐速度,擔心會對同類型的餐廳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

目前,特殊群體在我們的文藝作品中淪為玩笑對象的情況還是經常出現的,希望今後此類現象能越來越少。

哎,有味無范的《姜食堂》啊,現在看著安宰賢真的是五味雜陳啊

至於申公豹被師父看不上,電影中聽到的都是申公豹的一面之詞,不好下定論,但至少在對待弟子的態度上,申公豹本人還是有些問題的。哪吒和敖丙遭受天劫時,總是誤事兒的太乙真人義無反顧去救兩人,但申公豹眼見大勢已去轉頭就走。成見這個鍋,暫時還是不要給元始天尊背了。

四、寫在最後

我們一直苦於無力招架外來影視作品中意識形態的潛移默化,善良、愛心、正義之類的,那些對我們持友好態度的外界創作者產出的文藝作品又始終是淺嘗輒止。當年的《功夫熊貓》很中國風,只是開口就是道呀、無為呀,別說外國人看,就土生土長的國人也是一頭霧水。

《功夫熊貓》里師傅修的道到底是什麼道也不知道

我們有那么多神話人物和傳說,卻始終沒有發展出一個像復聯、哈利波特那般有生命力的大IP。帶有我們印記的東西似乎始終難以一種適當的、易於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影響到別人。

所以《流浪地球》的出現才那么讓人驚喜,因為它把中國人濃烈的鄉土情結外化成一句:要帶著家一起逃亡。

《哪吒》則終於將我們神秘甚至有些擰巴的信念用動畫電影的形式揭開一層帷幕:相對於神、佛、道、上帝啥的,我們似乎更篤定個人的勤懇、家族的團結、親友的忠誠。

哪吒以為自己是靈丸的時候,開心的要死,老老實實聽師傅的話,各種努力學習,打怪升級。發現自己被騙了,雖然很不爽,但想想這都對不起自己的修煉和老爹老媽支持,那就去你的鳥命吧,我命由我不由天。

敖丙也是,只不過是反著來,本來他是接受妖命的,但被哪吒一點醒,回過神了,我天生是靈丸啊,掌握這么多技能呢,那我得相信我靈丸的命,妖族啥的,一邊兒去。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就是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么。

這態度,說白了就是,我信你的前提是我的努力要對應於收穫,信了卻沒有用,那你就起開。就像是辛苦備考前去抽籤,若是上上籤那就是阿彌陀佛,若是下下籤那就是“去你的封建迷信”

這些彎彎繞絕非簡單的真善美可以說清,就像在我們的文化中,力量和控制、雄心和包容、寄託和自信始終相輔相成,雖然傳承在當下融入了更多時代氣息,但我們堅韌的生命力始終沒有變。

最後,來個三星堆小鬥神鎮宅!!

《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有很多不足,在未來的國產電影史中也可能只是一個閃光點,但,瑕不掩瑜,我還是很願意把五星給它。

因為,有更多的有心人開始認真思考,如何讓古老的東西在商業電影市場中煥然一新,如何將我們看待世界的態度展現給世界。

也許,小小的哪吒就是我們一個個大IP宇宙的開篇呢。

以上。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五

前幾天跟朋友三刷過了,第一次把一個電影三刷。哪吒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國漫電影,但是給四星的原因的確是因為還有成長的空間。第一次看的時候,哪吒開口第一句就瞬間讓我出戲的不得了,雖然電影后期配音很燃很ok,但是前期確實讓我有些尷尬。還有殷夫人……雖然很帥很可愛,但有時候配音吞字吞音感覺也是有點讓人不自在(哪吒使用仙術時咬牙喊“控火術”讓我內心的槽無處可吐)。

劇情方面都挺好的,但是有些地方搞笑和煽情的轉折會有點生硬,而且煽情部分的台詞會比較……emmm不知道該怎么形容(殷夫人點出哪吒不願意學習仙術斬妖除魔的原因那裡)。最後藕餅共同對抗天劫那裡的“我吞不下啦”“吞不下就還給他”真的無論看幾次都讓我羞恥的想捂耳朵[捂臉]前幾天跟第一次看的朋友看到這裡的時候,她跟我說這倆人說這兩句台詞的時候瞬間想歪……所以台詞方面還需要更加最佳化吧。

怎么說呢,其實我個人覺得哪吒有些地方並沒有網上說的那么神乎其神,但是個人有個人的感覺,這也只是我自己的想法,當然有些地方是我和我幾個朋友共同感覺的。除了這些地方以外,哪吒電影本身想要傳達的意義和人物塑造以及特效等方面真的十分出色,真的是一部值得多刷的良心電影。

也祝福明年的姜子牙和幾年後的哪吒2能夠做得更好。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六

刷了兩遍 特效很棒 劇情也不錯 相比大聖歸來我更喜歡這一部 教育意義也很好 我命由我不由天 作為旁觀者也不能人云亦云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其實現在很多悲劇都是被社會環境逼出來的 所以無論我們作為當事人還是旁觀者都要保持一顆初心 這部電影適合各個年齡段觀看 尤其是網路噴子 最後期待下姜子牙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七

這世上,無論你怎么活,都有人說長道短,無論你怎么做,都有人指手畫腳。無論你做的多好,總有人說你不好,不管你有多對,總有人說你不對。沒有不被評說的事,也沒有不被議論的人;做人難,難稱千人心,難調眾人口。所以,怎么開心,怎么活;取悅別人,不如好好善待自己。為自己而活,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八

特別奇怪,這什麼世道?

氣的本作者封筆好幾天,快憋岔氣了,按今日票房折合今日菜價,自打首映日,我已經吃下三億七千萬市斤的苦瓜了。

我就問一句,我為什麼不能說它是山寨哪吒,這可不是這兩年網路輿論的大勢。各種鄉土品牌就差把CEO的人名註冊成商標了,廣大的唾沫釘子不應該鑄成著作權保護的鐵牆嗎。

它就是山寨哪吒!它不能說電影是具象的,傳記是抽象的, 你就沒山寨,那不是也有字字珠璣的劇本兒呢!也不要提致敬,藝術工作者已經把這定義塗黑了。

按角色設定來說,《三教搜神大全》有云:“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君吒,次木咤,帥三胎哪吒”,導演是對二胎有什麼誤解,把長次子無故夭折了?

《西遊記》有書:“托塔天王李靖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導演是對道教神話有什麼歧義,非來個靈珠魔丸的DNA鑑定?關於人物、情節的對標就不累述,因為愛好者稱之謂『改編』,《鋼鐵飛龍》那樣的改編也說的過去不是嗎?有一篇影評叫《真的和奧特曼一點關係都沒有》,它的關係凡人也理不順的。

因為創作者拿來的太輕巧了。我有一個評判事物好壞的概念,即是做減法,例如此電影中,減去“哪吒”還有什麼,或者說沒有附著『哪吒』這一反叛情懷的話。魔童的改編,幾乎是改變了整個神話背景,故事大綱,角色設定,它的票房就像是借殼上市,改的面目全非,李靖這樣的人都毫無操守了,和哪吒還有什麼關係呢,不如叫《魔童降世之熊大熊二》,兩個耽美人設還有些血緣關係。對於愛觀史讀古書的人講,這樣的創造型改編缺乏一些尊重,它是可以起到一定形象傳播作用,就像《王者榮耀》里荊軻的性別改換,它是於原作的墳冢上立新的牌坊,至於文化傳承,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就對了。

再減的話,去掉特效有什麼。觀眾有越來越高的鑑賞力,喜歡看一個好故事勝於看三位一體,因為夢中人是心上人這樣的神思,好過於填鴨式的飽腹感。可以去回憶魔童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再去轉述看它是否有吸引力。

只做這一部電影的減法是刁難它,沒錯,我們進入了工業電影的階段,正像片尾那二十餘家外包團隊的合作。去掉合資公司的背景,現在很多的電影都在做這樣的堆砌,一昧地朝好萊塢躍進,做動漫的不要劇本,做動作的不要演技,做喜劇的不要走心,從立項到宣發的流水線,鑼鼓喧天就是一切,乃至於喊出“我房都賣了”的行銷口號,好像你有我風險我就是既得利益者。為什麼不能回歸電影本身呢,為什麼要將藝術創作完全商品化,讓觀眾去注意臉譜而忽視變臉的藝術性呢。懇切地講,哪怕魔童減掉了十分之九的程式,我仍然贊服導演餃子的審美,因為他對乙方的高要求,成就了這張長的就反叛的臉譜,反叛寫在臉上要比從行為上解構的難度小多了。

懇切地講,我們已經劇荒十年不止了,在黃金歲月中我們在不是黃金檔的時間裡看了太多黃金電影,後來,那些可惡的娛樂大亨占據著我們僅有的假期用爛片閃瞎了我們的眼睛,到今天。所以有個不被資本裹挾的就叫好,沒有天哪有地,片方吃的是空氣?

影院的今天就是白面饃饃的昨天,觀眾值得被有誠意的好電影打動,不夾雜情懷的打動。我並不認為山寨哪吒是個壞主意,包括藝術流程化是不可取,世界上應該是這些東西,衣食住行中的一樣。罪在於抬的太高了,生活還要繼續的。我幾乎見不到魔童的負面評價,一個金子都會有陰面,更何況它是國漫中的一塊原石。

在山寨叢生的影視圈裡,白骨精被混合花式吊打以三百次有餘,孫悟空西行簽證未妥性別未知取向也有問題,水滸傳108漢個個風情萬種,葉問倘若不是後人有繼恐怕也難逃究極使命,身著李小龍同款服裝一過江就搞歧視,姜子牙平行時空封神無數只需換身行頭,射鵰英雄傳就快湊齊天龍八部。如此對比起來,我要予以《大魚海棠》至高榮譽獎,起碼它作為漫,它是原生的,雖然抄了一個大洋彼岸的;我要予以《白蛇·緣起》至高人文獎,愛無種別,雖然是發生在阿倫黛爾王國的故事;我要予以《大聖歸來》至高安慰獎,你還在大鬧天宮的煙蘊里,別人已經開山立宗了。

我真正想要鼓勵的,是《小鬥神》《一萬年以後》這樣的作品,我覺得它們這樣沒錢沒噱頭的,才堪當本土漫的未來,所謂經典傳承,並不一定是那幾本書,也並不一定是那幾個人,也更不會是穿越流,哪吒要學著用輕顏整容。

這幾年很有爭議的電影都在特效上有所建樹,在娛樂趨勢下,藝術性讓位於技術性,視效流暢前置於邏輯合理,與其說我們在向前比肩好萊塢,不如說是橫向複製後者,本身文化不一,為什麼一定要接受後者的審美呢。我們總在說崛起,而崛起應該去展現蛻變的自己,而不是老舊的面孔和皇帝的新衣。

包括魔童在內,都裹挾著無端的情懷,輿論在它的是非上存在太強的偏激性,它是一部實驗性電影而已,為什麼就不允許那8.7分之外的人評價了呢?為什麼不允許給出那1.3分的指正呢,一旦口吐不快,即被扣上PTSD的帽子。放眼媒體論調,能有100個人在擴大那1個人的不安;如果說你沒有參演的票根,大概你就屬於某時代的遺孤。輿論總是驚人的相似,批判掠奪了正常的發言權。

本來很簡單,我覺得它好,喜歡或者平淡,因為輿論,被逼著打星,本來沒有利益之談,如果要分享,那我就攤開說說,這時,又被降維打擊,說你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何必呢,同是觀眾,我們在一張圓桌上,而不是高台下。

今天我蹲在角落裡數著火柴生著悶氣,在這輿論大潮里是很炎涼,但就算它的票房有100億,1000億,我仍然保留意見,它還行,但沒到不接受差評的地步。我知道在古代,天就是圓的,怎么可能是橢圓的。

散場時在等彩蛋,沒想到是個廣告。你覺得行,那你就覺得行吧,你覺得是哪吒是這樣的,姜子牙是這樣的,我也希望你的後代能記住這個時代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