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5篇,生而為魔,那又如何

《哪吒之魔童降世》作為暑期電影的黑馬,一經上映就獲得了豆瓣8.6的評分,也為這卡通片增添了許多觀看的因素,《哪吒之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充滿神話色彩的卡通片,其情節設定、人物渲染都有其獨到之處,作為暑期檔一部高分卡通片,也為小朋友們帶來很多的歡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xx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5篇,生而為魔,那又如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昨晚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電影,有一點聯想。這部電影一出來就十分火爆,我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了不少關於它的影評或衍生的的文章。有的是從宗教史、文學史的角度闡述哪吒形象的演變以及這背後所隱藏的文學、宗教的發展脈絡,有的則是從電影的部分內容比如哪吒父母對他的親情,以申公豹為代表的對偏見的態度及做法,中紀委的點評角度也比較清奇,但更多的是關於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讚揚。

我要說的也是這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當人們誇耀這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時候,是否聯想到約20xx年前的一部電影《太極張三豐》中反派董天寶也說過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可在那部片子中,他並沒有因為這句話而倍受推崇。當然,如果你現在回看這部電影可以在彈幕發現有不少人對董天寶的這種意識還是持肯定態度的。

《太極張三豐》中的董天寶雖然資質好,在學武的過程中進步飛快,卻不受重視,他只能偷學一些武功,但不妨礙他迅速成為同輩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夠打敗一些長輩。在一次少林寺內部比武中,因對方耍詐暗算張君寶而產生一些誤會,他毫不猶豫地替張君寶出頭。他和張君寶本是受害方,卻因對方是關係戶,兩人被方丈被逐出少林寺。天寶流落到社會上後,生活的苦難激起他從小就有的追求榮華富貴的思想,他投靠了當時宦官手下的軍隊。在正統思想看來,他已經淪為了反派。他也曾顧念自己與張君寶的感情而替被視為亂黨的君寶等人打掩護,不過最後用了一些用了一些手段,利用君寶的信任誘捕亂黨。在與張君寶的交手中處處留情,想讓君寶投降,一同享受榮華富貴。直到張君寶說他們已經恩斷義絕之後,他才痛下殺手。雖然君寶逃脫,但正是這一次經歷,使他成功上位。天寶上位之後,用他自己在少林寺練武的方法訓練軍隊的硬功夫,將士資質一般的死傷甚多,將士們也因此對他十分怨恨。故事發展的最後,他被張君寶悟出的太極拳打敗,部下將士也不願幫助他,反而希望他快點死掉。

那么這裡就可以看出,同樣是有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思想的兩種人,最後的結局卻不一樣。這是為什麼?這是單純的主角光環還是正義必勝?當主角或者是好人,說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時候,他就是勇立潮頭、力挽狂瀾的形象,最後一定會成功;而當一些壞人,說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時候,他就是心狠手辣、眾叛親離的形象,最後一定會失敗,這種簡單的邏輯行得通嗎?這不又是一種從結果反推原因的成王敗寇的觀念嗎?

如果說命由天定,是一種宿命論,那么單純的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否又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一個人的命固然不可能靠天來決定,但是僅僅靠個人的力量也是不能決定的。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一思想是十分罕見的嗎?並不是。有不少人都有著這種思想,但是他們並沒有改變,這又是為什麼呢?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個人免不了會受到時代潮流的影響。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時代,即使他再有思想、有能力,但從結果上說他還是失敗的。在時代面前是毫無作為,沒法改變什麼,甚至被時代潮流、被數量巨大的一般民眾所裹挾,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回到哪咤這部電影。如果單單是哪吒抱有這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他能改變嗎?如果沒有他父母以及師父的包容與支持,甚至最後敖丙的攜手,他能改變天命嗎?所以,哪吒雖然有著一股自我擔當,要自己改變命運的精神,但如果沒有父母師友的支持,僅憑他一個人也是做不到的。

因此說不論是命由天定,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都不算是準確的。假如把“天”解釋為命運或天時,“我”解釋為個人奮鬥或人和,那不管是由“天”還是由“我”,都無法決定個人的命運。

研究歷史時,只說一方面的因素,無疑是片面的,但是每一個因素,我們都不能忽視。一個人要想成功,個人的資質和努力是重要的,但是有時一些時運因素也不可忽視。歷史上不乏一些生不逢時的奇才,為什麼說生不逢時?那就是不得天,難道他們沒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這種意識嗎?他們有,但是他們也無力改變。

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有這么一句話:非常之事之不可幸成也。“聖人功名,因事而見,不可先有功名心。”此真深識治道之論也哉!他從《宋史》中發揮:“當時有謂帝與介甫如出一人者,史chen亦謂神宗以好大喜功之資,王安石出而與之遇,宜其流毒不能止。然則非安石之誤帝,實帝一念急功名之心自誤也。厥後兵不敢用於北,而稍試於西,炅武之役,喪師覆將,塗炭百萬,帝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寐。”認為聖人的功名都是順應時事才能創造的,更別說常人一般情況下,想要建立功業,也要順應天時,不可強求。

說了這么多,反而有點偏向天時忽略人的努力的形象。其實我命在我也不一定是在我,而是在我們。確實,單單靠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改變的,至少你的周圍要有一群和你有這樣志向,或者是願意為你付出,幫你改變的這么一群人。說回哪吒這部電影不也是這樣的嗎?他最開始時,父母對他的呵護照顧,他師父太乙真人教他修煉仙法,他結識了敖丙成為彼此唯一的朋友,最後扛天雷劫的過程中,敖丙與太乙一起為他一起承受,這難道不是一種集體的力量嗎?

所以說我命到底在哪?在天、在我還是在其他地方?我也說不清楚。但我覺得,如果刻意地片面地強調,我命由我不由天,也不是一種好的傾向。它可能會造成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就如同《太極張三豐》中的董天寶,他就秉持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觀念,但是發展成一種極端的思想,採取一種做事不擇手段的做法。

所以說天命人命這東西真是琢磨不透啊!但努力是沒錯的,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和兒子一起觀看完今年暑假最火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感觸最深的是哪吒的不認命精神。

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我的命我自己扛”。從靈珠轉世到天降魔星,被世人定義為“妖怪”的哪吒,面對眾人的有色眼鏡,哪吒開始獨立思考生命意義和自我革命,用自己“生而為魔,那又如何”的態度,憑著一腔熱血逆天改命,與命運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鬥爭,最終成為保護民眾受百姓愛戴的大英雄。

哪吒的不認命精神告訴我們:你的出身,你的命運,你的一切,最終都得看你自己的選擇和努力,而不是上天安排的!醜陋的種子,在精心的培養下,也能開出美麗動人的花,花香四溢。

在哪吒身上,蘊藏著每一個不屈服於命運的年輕人的身影。曾經,我們都是那個不認命的哪吒,心中都有遠大的理想並立志為之奮鬥。但是不認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去奮鬥。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多少人能夠和哪吒一樣打破成見、倔強生長、自我革命,與天斗、與地斗、與命運進行鬥爭到底。現實社會中,不少年輕人空有遠大的理想,卻沒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吃不了苦頭,受不了挫折,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和痛苦熱情立減,沒有持之以恆奮鬥,更不要說流汗流血,與命運抗爭到底,所以最終無法革新自己、成就自己。歸根到底,是養尊處優,習慣享受的思想占據了年輕的一代的大腦。而這個思想的根源又在於中國式的父母寵愛和溺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點,很值得我們為人父母者的深思。

我在網上看一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家長對孩子摔倒的不同做法:中國父母:立即上前抱起兒子進行安慰,甚至還拍著摔倒兒子的那塊地說“你壞,摔倒我寶貝”。儼然,孩子摔倒,一切過錯都在那塊地。美國父母:“寶貝,媽媽相信你,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勇敢的”。在媽媽的鼓勵中,孩子慢慢的爬了起來。在他爬起來的那一刻,他臉上掛上了勝利的笑容。日本媽媽:走過去扶起了他,但是卻沒有安慰他,也沒有責備那片地,而是要求孩子重新再走一遍這個地方。第二次,孩子沒有摔倒,他勝利的到達了目的地。

這雖不是完全準確的概括,但折射出我們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缺陷。我們在鼓勵孩子樹立遠大理想的同時,更加應注重挫折教育,教育孩子刻苦耐勞,頑強拼搏,持之以恆,堅韌不拔,百折不撓,不忘初心,奮鬥到底。這樣,才可能成為頂天立地的哪吒。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去年和朋友在電影院看到“哪吒”的宣傳片,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哪吒和之前看到的不一樣,好醜呀,會有人去看嗎?

在點映階段“哪吒”在觀眾毫無預期甚至因為先前的預告而不看好的情況下,憑藉著自身過硬的實力和檔期內其他同行的襯托成功地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時,影響力世界的各種大佬們也對“哪吒”的品質認同而開始向大家孜孜不倦地安利。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影院去觀看這一部他們看似熟悉又不熟悉的新“哪吒”!

“哪吒”作為一部國產動畫,他的動畫效果已經達到了迪士尼這樣的大公司的水平了。相比國內的同行,“哪吒”在動畫特效上無疑走在了行業的前沿。

新版“哪吒”打破了大家心中“哪吒”的印象,新的“哪吒”被塑造成一個被命運詛咒的小孩形象,早早得戴上抑制他惡的乾坤圈,活在無知百姓的恐懼之中,活在城牆高深的缺乏父母陪伴的李府之中。

我認為“哪吒”是一部事業型父母必看的電影,哪吒的父母算不上真正意義上合格的父母,最後的無私奉獻固然感動,但是如果平日多些陪伴是不是更好?可是殷夫人從頭到尾沒有和哪吒快樂的踢過一場毽子,也沒有給孩子找到一個可以陪伴的朋友,每次一有妖怪來襲就披上戰袍去風風火火地忙她的事業,空留哪吒在諾的布下結界的李府之中。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們看完是否會反思自己平日給予孩子的陪伴太少了一些?孩子的“熊”是不是因為想要父母的愛與陪伴?

我佩服哪吒導演的堅持和不服命運的精神。導演沒有安穩的選擇自己學的專業,而是走出自己熟悉的領域,選擇了自己的夢想遵循了本心。同時導演選擇用真心來換真心,認真對待每一位觀眾是哪吒能夠在眾多暑假檔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最後,希望大家以客觀的理性的態度去評價他。國漫的健康成長需要我們的支持,在不斷的實踐中成長,希望我們的國漫會越來越好。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一場電影,別開生面,有笑點,有淚點,同樣有一些感觸印刻在我心中。電影的故事是寫在一個降妖的大背景下,講述了神話里的傳說極生兩儀,混元珠分為魔丸和靈珠,電影中的太乙真人與申公豹,哪吒與敖丙,都是一體雙生,這也注定了哪吒的形象,有些叛逆,有些與眾不同,以及對想打破命運的那一份執著。

影片中的主人公哪吒,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義憤填膺、一身正氣的樣子;相反,而是有些搞笑、顛覆以往形象的呈現在大螢幕里,然而,在看完電影后,我也久久不能平靜。也為哪吒那“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屈服命運的精神而震撼。

哪吒他是我們所有人青年時代的一個標籤,而這部電影中的哪吒,打破顛覆了我們原印象中對他的形象,有些的叛逆,有些的與眾不同,他曾經也是一個調皮搗蛋的任性孩子,卻不甘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但是卻依然有著自己的夢想和理想,與命運的抗爭。

有著向前沖的力量和勇氣,他絲毫不畏,身上那些所謂的條條框框,在變身力戰敖丙的那一刻,化成了我們所期待的樣子,有著不向命運屈服的那一份嚮往與勇氣,“若命運不公,那就和他鬥爭到底”敢於衝破天機的樣子與對於命運不屈服的拼勁都讓我們為之動容。

或許我們也曾屈服於命運,哪吒正是用自己的命運告戒我們:努力奮鬥,始終不向世俗屈服。正因他是魔丸轉世,當所有人不相信他的時候,他卻力挽狂瀾,拯救了整個村子的人,這樣的故事情節設定,看似有些英雄主義,但是也正是體現了哪吒對命運的抗爭,用實際行動改變了多少人的看法……

而與敖丙的友情,是本部電影觸動人心的一點,哪吒沒有別的朋友,只有敖丙,在一次不打不相識的情景下,他們相遇了,就在水怪來村里搶奪小女孩,正好被哪吒看見,他不顧一切相救,就在相救過程中,魯莽的哪吒幾乎把整個村莊都給破壞了,與水怪搏鬥時,龍族敖丙出現了。

他們一起對付水怪,為了救小女孩而起爭執。所謂不打不相識,就這樣他們成為了彼此生命中唯一的朋友。

他們一起玩耍、一起踢毽子,踢著踢著哪吒哭了,卻說眼睛進了沙子,因為從小到大敖丙是第一個與他踢毽子的人,村子裡的人都害怕他。他只能永遠裝作一副玩世不恭、滿不在乎的模樣,可他內心是多么渴望被世人所認同。

有無奈,有心酸,有歡樂,也有笑點。也許命運最大的不公,是來自世人的成見,當事後所有人都認定沒有水怪,就是認為哪吒搶奪了小女孩,這又讓剛剛滿心正義的哪吒瞬間被打回了原點。

只有父親看見哪吒身上有沾著水怪的黏液,他明白了所有,知道是哪吒救了小女孩,雖然前面是無奈,但是後面的情節設定同樣讓我們感受到一份溫馨,哪吒三歲生辰的時候爸爸說一定會還給他清白,於是,生日之時,這個看似深沉的父親,挨家挨戶磕頭,請鄉親們來給哪吒過生日,溫情滿滿,讓人動容。父愛如山,卻不動聲息默默付出。

當然,電影中也有很多的笑點,哪吒的師傅操著一口的川普,成為電影中的搞笑擔當,讓人聽著便止不住笑出聲,而電影中有一個高潮部分,正是哪吒的父親李靖,雖然總是很嚴肅,但是父親依然願意為哪吒守天雷,互換命運符,哪吒知道後,把符撕掉,跟父母跪下磕頭,用他倔強的語調說:

“我的命我自己扛”那刻,我淚流滿面,或許親情就是這樣,父愛如山,無私付出。那些小的細節在電影中一一呈現,可愛又很正義的師傅,擔當重任的敖丙,縱容寵愛他的母親,都成為電影中的笑點、淚點。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但是現實就是現實,未來的一切,需要的正是如同哪吒一樣的勇氣和毅力,未來不是康莊大道,是荊棘滿地、是困難重重,但是我們身邊依然有朋友、家人與支持我們的人,“我命由我不由天”,改變成見很簡單,是努力,是拼搏,也是一份勇氣。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小的時候,家裡的電視只能收到本地的台,那個時候,為了看中央電視台的《哪吒傳奇》,我天天朝朋友家跑。有一天下雨,我還是堅持去看動畫,我媽很生氣,她在背後喊:“如果你今天出這個門,就不要回來了。”結果,我還是義無反顧地出了門……那個雨中開門的場景永遠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哪吒傳奇》也是……這可能就解釋了我會去電影院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原因。

看完電影的整體感受——酣暢淋漓+些微遺憾。

首先,電影很有意思:台詞有意思,太乙的方言在最開始就提高了觀影的好感度;人物有意思,哪吒媽媽是一個類似於花木蘭的設定,這在中國動畫以往的母親設定中是非常罕見的……其次,電影製作水平很高,《哪吒》中的打鬥場景非常多,還有一個江山社稷圖的設計,動態的部分真的超越以往,在這樣的背景下,做到現在這個水平,真的非常優秀,可與國際動畫水平一爭。

除了優秀的人物、台詞、動畫設計,《哪吒》還有一個不得不夸的點——主題明確。即使是在傳統故事中講故事,《哪吒》還是做到了主題的獨立性,且電影的整個情節都是圍繞著這個主題在走,在渲染。我看到很多評論說,《哪吒》的故事性只值三、四分,這一點我無法認同——《哪吒》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主題明確、人物設計豐滿、語言幽默又有一定感悟、情節相對以往動畫豐富很多……我不知道,如果這樣的故事還不是好故事,那什麼樣的故事是?或者,大家在用劇情片的要求來要求動畫?那太不合理了,那是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電影不同片型存在的意義。

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我多次笑著流淚、哭著流淚,帶到影院的衛生紙用完後,還把口罩完全打濕,這樣的觀影感受很久沒有了。

最後說一下些微遺憾吧。

1、對我來說,哪吒的故事分兩個部分:自殺前和自殺後。而哪吒的自殺是整個故事的高潮。可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完全打破了這個故事構架,它似乎只是用哪吒的形象在講另一個故事。所以,這個電影,對我而言,沒有高潮部分。觀影中,我會哭、會笑,卻不會有緊張、壓迫、期待的感覺。所以,這個故事是不完整,對我而言。

2、在哪吒的故事中,李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但在這部電影中,扁平化、不出彩。

3、因為是周末觀影,影院裡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看電影。但在電影中途,很多孩子鬧著要離開放映廳,因為害怕。所以,這個電影可能並不適合7、8歲以下的孩子觀看,希望有提前告知。

最後的最後,我的哪吒,還是那個含淚自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