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課程理念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研究新課程理念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實驗方案(223800)江蘇省宿豫中學國小部 朱秀玲(小靈通:0527—8135236 e-mail:[email protected])一、課題的提出:在傳統的課程觀中,課程內容規定著“教什麼”,而教學則負責“怎樣教”,課程與教學的界限涇渭分明。課程內容由政府和學者專家判定,教師的職責是踏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內容,是課程的實施者,很少有機會發揮自主性,只能跟在課程計畫的後面亦步亦趨,扮演著“執行者”和“傳聲筒”的角色。在這種課程觀的影響下,傳統的教學設計存在一定的問題是難免的,主要有:1、重教材,輕學生。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教學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書”,教科書是依據教學大綱編寫的,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而且考試主要測試的是教科書上的內容,這導致掌握教科書的程度成了評價學生的唯一尺度。因此,教師進行教學設計主要依據教材與教參,力圖將教科書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納入自己的預想中,教學過程也就成了對教案的照本宣科。當設計的環節完成以後,一堂課的教學任務也就算完成了,至於學生掌握了多少,怎樣去掌握,掌握到了什麼樣的程度,要到考試時看學生“複製”知識的效果如何才知道。因此,傳統教學缺少活力,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枯燥。2、重結論,輕過程。傳統的教學特別關注結論的記取,卻忽視學生對知識的體驗過程。它試圖走一條捷徑,將前人的知識經驗以最高的效率傳遞給學生,教師習慣於將知識嚼爛後餵給學生,無需動手實踐就可以快速地將知識存儲於自己的大腦。這種教學設計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力,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而缺少質疑的能力、創新的能力,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與個性的摧殘。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深受傳統教育思想與模式的束縛,只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滿堂灌”、“填壓式”的教學,出現“高耗、低效”的現象,將學生置於被動的地位。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啟動,《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蘇教版教材的全面實施,引發了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更新,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我們改革舊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模式,探索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學設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此,我們經過論證,決定將“新課程理念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作為研究的課題。二、課題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和趨勢分析:為了了解“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這一課題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把握其發展趨勢,我們藉助網路系統,在“中國教育網站”、“雅虎”、“搜狐”、“好123”等網頁上搜尋了部分資料,我們還查閱了幾十種教育科研方面的報刊及專著。從目前我們檢索的資料看,有關新理念課堂教學設計等問題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已有的研究呈現以下的特點和態勢:(1)積極探索新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模式;(2)更關注師生關係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在新課改理念的引領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3)普遍希望通過最佳化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國外已開發國家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有較深入研究,單在教學方法體系中,就有“羅傑斯非指導性教學法”、“奧蘇貝爾接受式教學法”、“威廉斯創造性教學模式”等教學模式。這些研究基礎,對我們課題研究有指導和借鑑作用,但還有許多新的問題有待我們去進一步開發研究。2、本課題與之聯繫和區別:(1)聯繫:①研究的對象是一致的。研究的內容都要涉及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②研究的指向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③研究的理論依據是一致的。都將以人格發展理論及新課程標準理念為科學依據。 (2)區別:①研究的領域是不同的。他們限定在各科教學範圍內,我們研究只限定在國小語文教學方面。②研究的重點是不同的。他們研究的內容界定在教學設計上。我們將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探索課堂教學設計原則、方法等。③研究的內容是不同的。我們將從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設計模式、效果評價及教學策略等幾方面進行研究。三、課題界定:1、新課程理念:在語文課程設計、實施、評價過程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原則和方法的總和。 2、 課堂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烏美娜教授主編得《教學設計》)。 3、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設計:即在《語文課程標準》思想的指導下,在新課程改革培養目標、實施原則和評價體系的指導下,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在分析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分析學生實際,分析教學環境與資源的基礎上,完成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包括教學程式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組合、教學組織形成的確定、教學媒體的選用等)實施教學評價、編寫教學計畫等一系列的具體工作。四、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1、課題研究目的:課堂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包括編寫目標、任務分析、選擇教學策略等。我們將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設計形式新穎、操作性強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確立學生髮展為主的教育思想,張揚學生個性。(1)構建開放性的教學體系,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學生心情舒暢、無拘無束地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從而改變長期以來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 (2)在語文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分析,了解和明晰教學設計的過程及要素,探索教學系統中各個要素的本質聯繫,形成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思想、原則和方法。2、實踐意義:(1)通過課堂教學設計研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設計的轉變,必將導致師生關係的轉變,促進教師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變革,從而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並且有助於提高教師科研水平,提高師生生活素養和人文素養。(3)通過本課題研究,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建立開放的教學體系。(4)通過研究,形成全新課堂教學設計模式、評價體系,將成果向其他學校推廣,有助於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彰顯學校文化教育底蘊。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1、現代教育理論: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於學習。課堂教學應著眼於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為具有時代特徵的教育口號。2、創新教育理論: 創新教育要求我們從現代社會發展變革和人自身發展的高度來審視學校教育。要求教者在實施教育過程中,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把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態度,創新能力和創新型個性品質置於教育的核心地位、創新教育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創新的空間。因而陳舊而僵化的課堂教學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沒有課堂教學生活中教師和學生的創新,對於師生雙方無異於精神的勞役。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皮亞傑等認知心理學家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積極的建構知識的過程。強調教學應該創設一種鼓勵學習者積極建構知識的情境,提高多元化的信息源和基於真實情況的學習經驗。在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者是積極的、主動的、合作的,並逐漸達到自我控制的學習過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老師。4、主體教育理論:教學是“溝通”和“合作”的活動,未來的教學模式將從“人(教師)——人(學生)”系統轉變為“人(學生)——應答性學習環境”系統。這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的、尊重學生個性的參與型的教學環境。(鍾啟泉教授的《對話與文本:教學規範的轉型》)六、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一)本課題研究的目標:1、通過教學設計研究,改變“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教學現狀,改革課堂教學設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2、構建開放性的教學體系,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心情舒暢、無拘無束地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有利於學生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從而改變長期來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 3、本課題的實驗和研究,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促進教師積極學習教育理論和《語文課程標準》,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並將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實踐提升教師素質,推進課程改革。 4、在語文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分析,了解和明晰教學設計的過程及要素,探索教學系統中各個要素的本質聯繫,形成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思想、原則和方法。(二)本課題研究的內容:1、構建新課程理念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模式研究。根據課堂教學的特性,教學設計有兩種情況:一是預先設計,即在課堂教學之前,對教學的觀念、計畫和規則等進行事前設計;二是適時的設計,即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的設計。課堂教學具有“現場生成性”特徵,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根據鮮活的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設計模式,是預先設計和適時設計的可操作的有形框架,但又不拘泥於設計,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活用模式。基本構想是:閱讀教學設計:初讀感知,發現目標→精讀領悟,嘗試目標→深讀積累,解決目標→活讀拓展,運用目標。作文教學設計:啟發談話,激發興趣→閱讀例文,領悟寫法→指導選材,開拓思路→創設情境,合作述說→交流構思,評議修改→嘗試寫作,評改完善。作文講評課:談話導入→重溫要求→示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