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特網走進語文課堂

2005-7-6 字數:1611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長期以來,“耗時多,效果差”一直是困擾閱讀教學久攻不克的一大頑症。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常以知識傳授的“權威者”角色出現,學生則處在被動的地位。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要求師生從語文知識的微觀教學中解脫出來,升華為語文能力、思維和創造力的培養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教學領域越來越多地採用現代教育技術,校園網路、多媒體課件越來越為更多的第一線教師所運用。教師們希望通過多媒體的運用改變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教學現狀。計算機套用於課堂教學,豐富了我們的教學手段。然而我們又發現,現在的一些多媒體教學課件由於其本身製作技術等方面的局限,存在著互動性不強、學生參與性不足等問題。計算機還只是教師講授的輔助工具,還沒有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如何更有效地運用教育新技術,充分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更有效地服務於素質教育,需要我們在實踐探索。一、明確目標,主題搜尋我們的閱讀教學不能只是單純的“知”的積累,而更應是“感”的沉澱;不能只是機械分割後的孤芳自賞,而應重在把握與領悟,明確學生閱讀的內容、方向。在處理方法上,教師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喚醒學生對相關經驗、表象的意識。如《長征》一文教學前,我發現學生對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情況了解很少,這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課文意境的理解。因此我組織學生在網上,以“了解紅軍”為方向,進行拓展閱讀。這樣做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又有利於互動式教學中資源共享。二、歸納整理,發展能力面對大量的信息資源,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各自蒐集的資料加以歸類,在歸納整理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整理、歸類信息的能力。教學《長征》前,我們開展以“了解紅軍”為方向的主題蒐集,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收集到有關資料,通過歸類進而對《長征》這篇課文所包含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一組學生的歸類名為“壯烈的數字”,以二萬五千里長征途經的老蘇區--興國縣為例,當時全縣23萬人口就有8萬多人參加了紅軍,其中犧牲了2萬餘人,他們用這一具體數據來印證當時長征的艱苦。還有一組學生在二萬五千里長征經過的川西山地的風景圖片中看到,那裡風景雖然優美,但地勢險峻、水流急,因而體會到紅軍經過此地時的不易,於是將那組風景圖命名為“危險的美麗”。從學生的命名活動中,我們已經看出通過對資料的篩選組合,學生對紅軍戰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了。三、認識升華,展示觀點不同視角看法的有機整合能幫助人們更深入地認識事物的某一方面,進而較全面地把握該事物。課堂教學中,學習者展示各自的認識與看法,通過不同視角觀點之間的相互補充、完善,能加深對閱讀主題的認識。在《雪猴》一課的學習中,學生上網蒐集資料,並在整理資料和閱讀理解時,又得到了許多不同的信息。在教學結束後,學生對雪猴的理解已相當清晰,甚至多過課文中對雪猴的描繪。在後續的拓展閱讀中,學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一組學生從雪猴吃食和群居生活中感受到雪猴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感情的動物,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另一組學生將雪猴如何呵護自己的孩子的情景進行了繪聲繪色述說。這些細節一下子拉近了雪猴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腦海中的雪猴形象不再是單調的,而是豐富、生動的。教師抓住這一時機鼓勵學生參與網上的討論,並讓他們在課堂上就自己的理解寫成一篇簡短的介紹性文章。學生根據資料的不同,變平為奇收效頗非。英特網中的語文閱讀學習突破了狹小的教室空間與短暫的課堂時間局限,在語文閱讀新方法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的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與此同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由場上的“主演”變成場內外的“輔導”。另外,教師事先的準備工作、現場組織工作的量與難度都大大增加了,這對教師的課堂組織應變能力、角色轉換的心理準備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者單位:浙江金華市婺城區東市街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