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是我們樹立理想堅定信念的偉大旗幟

2005-8-17 字數:8368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當今世界,霸權主義仍然存在,共產主義運動仍處於低潮,在國內,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形成。在走向新世紀的形勢下,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嚴峻考驗。形勢和任務要求我們既要培養鍛鍊一大批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各級領導幹部隊伍,也要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廣大人民民眾,才能保證我們的事業不會偏離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方向。由於社會上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和錯誤觀念,什麼“理想理想,不由已想”、“不想沒損失,想了也白想”;什麼“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什麼“成才不如發財”、“少說主義、多講實惠”等陳詞濫調在民眾中,尤其在青少年學生中有一定的市場和影響,表現為胸無大志,缺乏社會責任感,認為共產主義離現實太遠了,目標太大、太空了等等。中央在“三講”教育中分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隊伍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傾向,我認為根本的原因是“理想信念動搖”、“政治觀念淡薄”:以致發展到以權謀私、腐敗墮落、貪贓枉法甚至與黨離心離德。江澤民同志在學習鄧小平理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鄧小平理論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是我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在鄧小平同志的著作中,改造主觀世界的內容十分豐富,對於新時期共產黨員必須改造世界觀、增強黨性;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繫民眾;堅持身體力行共產主義道德,做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模範等方面,有大量的論述。這對於我們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指引我們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信念的偉大旗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鄧小平同志對中國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不僅是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也是我們堅定信念、樹立理想的立足點。理想的確立離不開現實的基礎,對國情的正確認識是我們制定奮鬥目標的出發點。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相當長的時間裡,由於對我國的基本國情作了錯誤的判斷,出現了“以階級鬥爭為綱”和像人民公社、大躍進那樣的錯誤,也曾一度認為“共產主義在我國的實現,已經不是什麼遙遠將來的事了”。認識的失誤和工作的挫折教育了我們,脫離現實和超越階段制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就會犯“右”或“左”的錯誤,就必然會給事業帶來損失。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們党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在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於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處於初級階段”,對這一提法,全國引起了很大轟動。當時有人在思考,有人在懷疑,甚至有人在公開反對,有少善良的人在也在困惑:發主革命革了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建了幾十年,眼見共產主義即將到來、現在反而退到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怎么了?這樣的疑問如果不解決,是無法教育人們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也無法帶領人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多次闡述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問題。十三大前夕,鄧小平同志提出:“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根據鄧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論遞,黨的十三大系統地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這個階段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還莊嚴地載入了《憲法》。鄧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是傳統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帶來了傳統觀念上重大更新,這對那些對社會主義有著“右”的或“左”的認識的人來說,是極好的清醒劑或鎮靜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第一,我國早已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這已是無可辯駁的事實,黨和人民選擇這條道路是完全正確的。雖然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有過失誤,有過挫折,但我們已取得了經濟建設,教育科學文化的偉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顯著改善,社會主義政權日益鞏固,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第二,我國現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由於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狀況決定的。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的國情決定了我們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後,還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去實現別的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現階段我們黨和國家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都必須從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而不能脫離這個實際,否則就會犯“左”的或“右”的錯誤。第三,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偉大、艱巨和長期的任務。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指出:“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相當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因此我信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緊迫性、複雜性、艱巨性要有更加清醒的思想準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是鄧小平同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是國基本國情作出的科學判斷,是我們黨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也是我們正確理解和做好現階段黨的工作的行動指南,同時還是我們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立足點,如果不是基於這樣的出發點確立我們的理想和信念,就有可能陷入“共產主義渺茫論”或“社會主義速勝論”的泥潭之中。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的理論,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不僅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重大的指導意義,而且使我們更加堅定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以往我們從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概括出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並形成了傳統的觀念。這就是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消滅了剝削制度,實行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了“按勞分配”;建立了有計畫按比例的經濟;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在這裡,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並不是不顧生產力發展對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而是在他們構想中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首先產生的,在資本主義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中,解決生產關係的問題,尤其是解決生產資料私有制問題,就成了重要的和基本的問題,成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社會的最本質的區別。他們並沒有構想社會主義首先在資本主義最薄弱國家或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實現。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推翻 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摧毀了剝削制度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接著在全國範圍內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促進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很大發展。但是由於我們傳統觀念上對社會主義的片面認識離開,生產力抽象地談論社會主義,以為社會主義本質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就是計畫按比例發展的社會主義經濟,以致於把許多束縛生產力發展的,並不是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當作“社會主義原則”加以固守,把許多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東西,當作“資本主義復辟”加以反對,在實踐中出現過不顧生產力發展的水平,過快地調整所有制關係,以為越大越公越好,把平均主義、大鍋飯當作社會主義的東西,把商品比經濟和價值規律,當作資本主義的東西,這些做法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壓制了民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也使得社會主義優越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鄧小平同志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一新的革命過程中,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至關重要的理論問題,從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而方面的經驗教訓,從正立論和反立論、從肯定和否定等方面不斷地提出和反覆思考。例如:一九八0年,鄧小平同志說出:“社會主義是一個很好的名詞,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確理解,不能採取正確的政策,那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又說:“經濟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一九八六年,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時期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使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長,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為進入共產主義創造物質條件。”又指出:“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一九九0年,鄧小平同志還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正是基於不斷的提出深入的思考、反覆的論證,鄧小平同志在一九九二年初南方講話中對社會主義本質這一本質這一重大問題作總結性的理論概括,“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科學概括,糾正了以往傳統觀念上對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認識,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有機結合整體上,強調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這一現階段社會的社會主義基本目的,是繼承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探索建設有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論成果之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所以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關於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鄧小平也有許多精闢的闡述,鄧小平曾明確地指出:“社會主義任務很多,但根本的一條就是發展生產力,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體現出優於資本主義,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物質基礎,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