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口語交際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傾聽:口語交際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浙江省慈谿市天元鎮潭北國小許崇霞在許多口語交際課上,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在精心創設的情境面前,孩子們爭先恐後,個個急於表述自己觀點。當老師喊別的同學發言時,他們會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或悄悄地與前後左右同學竊竊私語,說些與議題毫不相關的話;或急不可耐,沒等別人說完,就跳著喊著舉起了手……課堂上可謂一片熱鬧。真正能坐著傾聽別人講話的孩子不多。缺少了“傾聽”的口語交際教學,筆者認為是個很大的遺憾。“傾聽”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會聽、聽懂、能聽出問題,才能更好地互動應對,達到交際目的。同時,“傾聽”也是一個人文明交際的綜合素養的體現。一個不能等對方把話說完就急於表達的人,經常打斷別人講話聽不得反面意見的人,是缺乏修養,很難與人成功溝通的。那么,如何使學生“學會傾聽”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嘗試。一、重激勵,引發傾聽興趣對於國小生來說,由於他們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採用多種激勵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言語激勵。及時表揚正在傾聽的孩子,如,“你聽得最認真。”“你把別人說的話都聽懂了,真了不起!”“你聽得可真仔細。”激勵學生參與到傾聽中來。也可抓其善聽的“閃光點”進行褒揚:“你把他的優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聽啊!”“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榮譽激勵。做慣了學生,如有機會轉換一下角色,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如,“小小評論家”“小醫生”“小博士”等。我在上“愛吃的水果”的口語交際時,先提出:“誰願意把你最愛吃的水果的形、色、味介紹給同學們?其他同學當評論家,聽後評評誰說得好,會評的小朋友我們稱他為美食評論家”,結果學生們聽得特別仔細,等同學講完後,爭先恐後舉手發表意見。有時我還會設定一定難度,讓他們把稍長的話再完整複述一遍,當“小播音員”“金話筒”等。這些榮譽稱號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更多時候,激勵是在無聲中即時即地進行的,它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學生是敏感的,教師的一些細微改變,他們都能感受到。所以,在與學生的交往、互動中,種種從內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賞,對正在傾聽的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時我“無意”間坐到“聽眾”席,真誠地和他們一起聆聽,讓聽者更感興趣,說者倍添興奮。二、善引導,提高傾聽能力在口語交際中,傾聽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學生有了聽的興趣,但不一定會聽。因此,我把教會學生“怎樣聽”作為教學的主攻方向,在不斷引導中提高其“聽”的能力。(一)課堂引導循序漸進首先引導學生能夠聽懂別人簡短的說話。最初,課堂上老師提問或同學講話後,可以問問他們,老師提的是什麼問題,你的同桌說了什麼或要求把剛才兩個同學說的答案再連起來說說等,讓學生就聽的內容進行簡單的重複。以此引導學生去努力聽懂別人講話的內容並有意記憶,為進一步進行口語交際打下基礎。如在教學《小兔遠南瓜》時,由於學生過於關注自己想的辦法而忽略了聽別人的內容,以致生生互動較少,我就設計了一個“你說我聽”的活動。先讓一部分學生說說自己想的辦法,另一部分學生聽。然後請聽的一方匯報:“我聽懂了××的辦法是……”但雙方交際並沒有在這一層面上終止,緊接著,匯報者還要徵詢原說話者的意見:“請問我說得對不對?”促使原講話的一方也認真傾聽,根據匯報者的表述,做出相應的對答。這樣一來,學生的傾聽有了目標,交際的雙方不斷地發出信息,聽者和說者的地位又隨著交流的需要不斷轉換,成為真正互動的口語交際。其次,在聽懂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聽出一些要點,加進自己的思考,嘗試對對方的話作出自己的判斷。如,請學生聽出優點。課堂上,我常會問學生哪兒說得好,什麼地方值得表揚等,提高他們聽優點的能力。教學《我們的畫》時,一個孩子介紹自己畫的白雪公主很有特色,我及時引導學生:“呀!他介紹得真不錯,你們發現他的優點了嗎?”稍後,有孩子真誠地說:“老師,他說的白雪公主真漂亮,金黃的頭髮,亮亮的眼睛,和我想的一樣。”“他用的顏色好,那個‘漸變色’是美術課里教的。”這時,我又提醒:讚美的話可當面說,受表揚的人也要有所表示。一時間,氣氛熱烈起來,一方說:“你的聲音很響亮。”一方回答:“謝謝,你也說得挺大聲。”在你來我往中,聽者發現了他人的閃光點,為自己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說者備受鼓舞,增強了表達的自信。同時,還促進了學生之間“文明和諧”的人際交往。培養學生聽出缺點。教學中引導學生常思考:別人說的話,還有哪些不妥。如果讓我來說,我會怎么安排。以期聽者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培養規範的聽說習慣;說者能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改正,培養勇於接受他人勸告的品質。《有趣的遊戲》中,說出有趣是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小組競賽活動。代表們先在組內練習,小組成員認真聽,仔細觀察,再提提建議,看還能不能說得更有趣些,要求群策群力,結果,大伙兒都憋足了勁,該聽的聽,該說的說。有人提議,別板著臉,帶點笑容就好了。有人策劃,要是加上“興致勃勃”“哈哈大笑”幾個詞語,內容一定更精彩。有的商量,那個地方特別有趣,聲音再響點。還有的乾脆示範起誇張滑稽的動作。在互幫互助中真正發揚了團體的“合作精神”。引導學生聽出異同。讓他們聽差別不大的話語,如打招呼時“您好”“你好”;訴說心情時“我想去看看”和“我多想去看看”,或內容相似的兩段話等,比較異同。能提高學生聽覺的靈敏度,培養對語言的敏感度,養成規範的聽說習慣。(二)課外引導途徑廣課堂訓練是主渠道,還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日常生活是訓練、培養學生“聽”的能力的最大課堂。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引導學生走向多元化的生活。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聽”的能力。聽生活樂事。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對於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的少兒廣播節目,如果我們布置學生回家聽,學生一定是十分歡迎的。在檢查時,可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分層檢查: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讓他們說說聽後的感受、心得,一般的學生可讓他們簡單複述廣播的內容,能力弱的學生可讓他們說說記住了幾個詞語聽聽說說,延長了聽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除廣播外,精彩的故事,重大的新聞、有趣的事件都可以讓學生敞開心扉交流。聽學習內容。讓學生聽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強化學生“聽”的意識,提高學生“聽”的能力。也可以選用短小生動、淺顯易懂的話語讓老師或學生說故事,其餘聽記,要求記得簡明扼要,準確無誤,以訓練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積累信息。在邊聽邊記中,孩子們的速記能力也會有顯著提高。聽自然聲響。走出教室,廣闊的生活環境就是學習語文最好的課堂:鶯啼蟬鳴、草長花謝、潮汐的漲落、小鳥的啁啾……引導學生用耳朵,更用心去“聆聽”大自然中的聲音,再動筆寫一寫。總之,教師要善於發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結合說、讀、寫、思種種活動,引導學生時時處處提高自己的傾聽能力。三、貴堅持,養成傾聽習慣課標中真正提到“認真傾聽”,是在第二學段,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此之前就可以不作要求。一個良好的傾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沒有最初的意識,要想在第二學段順利完成目標,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教師要從小抓起,從學生跨進校門的第一天就開始。更要從小處做起,抓住平時的一點一滴,注意環視周圍,了解學生聽的情況,做到及時表揚、及時提醒、持之以恆,才能引起學生對聽的重視,促使學生養成“聽”的習慣。傾聽是把金鑰匙,它能為學生打開更廣闊的交流空間。讓我們喚起學生傾聽的興致,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讓學生在聽中生疑、聽中解惑、聽中積累、聽中成長。聽出聰明的頭腦,聽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