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閱讀:修養心靈

[小引]

朋友,如果你珍愛生命,請修養自己的心靈。人總有一天會走到生命的終點,金錢散盡,一切都如過眼雲煙,只有精神長存世間,所以人生追求的應該是一種境界。

人生的煩惱來自於非分的欲望,種種誘惑使你心中的明月蒙塵。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既不抱怨貧賤又不仇視富貴。而對世俗,不隨波逐流;面對權貴,如雪峰堅守自己的高潔,這是勇敢,也是骨氣,一切出自本心。

修養心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

親愛的讀者,下面讓我們一起品讀一組修身美文精品——

文一

窮人的風骨

馬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課。突然,有人在背後喊我,聲音遠遠的。我扭過頭看去,是一個農民模樣的人,但我不認識他。

他說,馬老師,馬上就要上課了,我給閨女捎了些錢,麻煩你轉交給她。噢,原來他是我們班一個女生的家長。他隨即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沓錢,當時我並沒有太多的在意,只是想著家長儘快把錢交給我,因為上課鈴已經響了。

但他遲遲不肯給我,不斷地數著他手中的錢。我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錢最外面的一張是100元,裡邊有兩張20元,還有一張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兩元一元的零鈔了。他又翻來覆去地數了幾遍,嘴裡念叨,怎么會少了一張呢。

看著這些零鈔,我當時突然有一種哽咽的感覺。十幾年前我上高中時,父親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給我送錢去凍得紅裂的手心裡攥緊的便是類似的一堆零錢,甚至裡邊夾雜著舊版的分紙幣。而今天的這一堆零錢當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鹽的錢,可能也有父母得病了捨不得吃藥的錢,也許有幾塊錢是剛剛賣了雞蛋得來的,甚至有的還是借別人的,上面尚留有別人的餘溫。可現在,他都給他的女兒拿來了。

我問:“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長有些捶胸頓足,嘴裡不停地說,“走的時候,我明明湊夠了的,怎么會少了呢?這可怎么辦?”這位父親顯然有些著急了。

我說不要緊,就這樣先給了我吧。家長有些遲疑,但最終還是給了我。後來,家長走了,一邊走,一邊還不斷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尋找他那不知遺失在何處的5元錢。

那節課,我上得很不好,腦海中總是浮現著家長找錢的著急樣子,鼻子酸酸的。下課後,我也沒有把錢給我的學生,而是直接回到了辦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塊錢後,我把所有的零錢都換成了整鈔。給我的學生的時候,我也只是輕描淡寫,簡單地告訴這是她父親捎來的,學生點了點頭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鈔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壓在我的學生稚嫩的雙肩上。我知道,我這樣做實際上也並沒有改變什麼,但我似乎只能做到這一點。

我以為這個事就這樣過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這位家長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從兜里掏出了5元錢遞給我,並說:“閨女前些日子寫信給我,說我這次給她捎來的錢有些不一樣,因為她從來沒有收到過家裡這么齊整的錢,讀完信後,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並且感覺到你肯定墊進去了幾元錢,所以我今天給你送來了。”

我百般推辭,我說5元錢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長卻極認真的樣子,半天推搡過後家長突然好像生氣了,一把把那5元錢塞到了我的手裡。簡單地幾句客氣話之後,便一扭頭走進深秋的風裡。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愛的學生,作為貧窮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貧窮人家的錢是什麼樣子的,我更喜歡這樣的父親,因為他知道窮人的風骨是什麼。

這個世界窮人不少,但能夠高擎自己的靈魂活著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為很可憐的一點利益而丟失自己最可寶貴的東西,從而使缺少精神之鈣的虛弱身體在這個世界猝然跌倒。

(摘自《讀者》)

[解讀]

這是一篇極富感染力的好文章。這種感染力主要來源於精彩的細節描寫。比如,主人公“翻來覆去地數了幾遍,嘴裡念叨,怎么會少了一張呢”,“一邊走,一邊還不斷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尋找他那不知遺失在何處的5元錢”。又如,當他執拗地要把錢還給“我”時,“突然好像生氣了,一把把那5元錢塞到了我的手裡”,“便一扭頭走進深秋的風裡”。這些細節讓我們體悟到:窮人的錢雖然來之不易,但窮人有窮人的風骨,決不貪占別人的便宜;窮人有窮人的人格,一切困難都自己扛。

文二

我的信念

(波蘭)瑪麗•居里

生活對於任何一個男女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賦的才能,並且,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裡,我因病被迫在家裡休息數周。我注視著我的女兒們所養的蠶結著繭子,這使我感興趣。望著這些蠶固執地、勤奮地工作著,我感到我和它們非常相似,像它們一樣,我總是耐心地集中在一個目標。我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正如蠶被鞭策著去結它的繭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來,我致力於科學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對真理的探討。我有許多美好快樂的記憶。少女時期我在巴黎大學,孤獨地過著求學的歲月;在那整個時期中,我丈夫和我專心致志地,像在夢幻之中一般,艱辛地坐在簡陋的書房裡研究,後來我們就在那兒發現了鐳。

我在生活中,永遠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所以後來我要竭力保持寧靜的環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

我深信,在科學方面,我們是有對事而不是對人的興趣。當皮埃爾•居里和我決定應否在我們的發現上取得經濟上的利益時,我們都認為這是違反我們的純粹研究觀念。因而我們沒有申請鐳的專利,也就拋棄了一筆財富。我堅信我們是對的。誠然,人類需要尋求現實的人,他們在工作中獲得很大的報酬。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家——他們對於一件忘我的事業的進展,受了強烈的吸引,使他們沒有閒暇、也無熱情去謀求物質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個自由國家中,以一個自由學者的身份從事研究工作。我從沒有視這種權益為理所當然的,因為在二十四歲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領和蹂躪的波蘭。我估量過法國自由的代價。

我並非生來就是一個性情溫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許多像我一樣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語的呵責,便會過分懊惱,他們儘量隱藏自己的敏感。從我丈夫的溫和沉靜的性格中,我獲益匪淺。當他猝然長逝以後,我便學會了逆來順受。我年紀漸老了,我愈會欣賞生活中的種種瑣事,如栽花、植樹、建築,對誦詩和眺望星辰,也有一點興趣。

我一直沉醉於世界的優美之中,我所熱愛的科學,也不斷增加它嶄新的遠景。我認定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並且,創是一個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於神話故事一般。這種魅力,就是使我終生能夠在實驗室里埋頭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解讀]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這位偉大的女性和著名科學家,在晚年回顧一生、抒寫信念的篇章。她以異常真誠的文字,夾敘夾議,記述了她作為一位科學家的性格特點,她的理想、興趣、愛好和情操。文章是那樣的樸實無華,卻又充滿智慧和感人的力量,而這一切都源於作者的人格之美。

愛因斯坦在《悼念瑪麗•居里》中評價道:“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誦讀偉人平實的文章,體味偉人對偉人的評價,我們應當銘記:信念與人格,是人生最重要的支柱。

文三

庸醫與華佗

(台灣)劉墉

“你子宮裡長了東西,最好儘快動手術!”醫生說。

病人的臉色一下蒼白了,怪不得最近總是虛弱心慌,幸虧遇到這位名醫,就算是惡性腫瘤,發現得早,也應該不至於擴散。

手術很快就安排了,開刀房裡都是最新的醫療器材,對這位婦科名醫而言,已經有上千次手術的經驗。

瘤不大,只須切開一個小小的口。醫生打開病人的腹部,向子宮深處觀察,準備下刀,他有把握將腫瘤一次切除,使病人永絕後患。

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半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額頭。

他看到了令他難以置信的事,一件在他行醫數十年之間,不曾遭遇的事。

子宮裡長的不是腫瘤,是個胎兒。

他矛盾了,陷入掙扎。

如果下刀,硬把胎兒拿掉,然後告訴病人,摘除的是腫瘤,病人一定會感激得恩同再造,而且可以確定,那所謂瘤,一定不會復發。他說不定還能得個“華佗再世”的金匾呢!

相反地,他也可以把肚子縫上,告訴病人,看了幾十年的病,他居然看走眼了。

這不過幾秒鐘的掙扎,已經使他渾身濕透。小心地縫合之後,回到辦公室,靜待病人甦醒。

醫生走到病人床前,他嚴肅的神情,使病人和四周的親屬,都手腳冰冷,等待癌症末期的宣判。

“對不起!太太!我居然看錯了,你只是懷孕,沒有長瘤。”醫生深深地致歉,“所幸及時發現,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個可愛的小寶寶!”

病人和家屬全呆住了,隔了十幾秒鐘,病人的丈夫突然衝過去,抓住醫生的領子,吼道:

“你這個庸醫,我找你算賬!”

孩子果然安好,而且發育正常。

但是醫生被告得差點破產。最大的傷害,是名譽的損失。

有朋友笑他,為什麼不將錯就錯?就說那是個畸形的死胎,又有誰知道?

“老天知道!”醫生只是淡淡一笑。

(摘自《台港文學選刊》2002年第5期)

[解讀]

作品中這位醫生的選擇是艱難的——他也有過瞬間的“矛盾”與“掙扎”;這種選擇的結果是痛苦的——經濟上“差點破產”,“最大的傷害”卻還是“名譽的損失”;然而,他的選擇更是可欽可敬的,這是因為——不顧自己的身家名譽而去維護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崇高的勇者!

文四

一件小事的震動

(美)索爾•貝婁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氣很熱。我住處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在起勁捕捉那些五彩繽紛的蝴蝶,這使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的一件往事。

那時候我住在南卡羅來納州,12歲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來關到籠子裡玩,樂此不疲。我家住在樹林邊上,每到黃昏很多畫眉鳥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聲悅耳動聽,沒有一件人間的什麼樂器能奏出這么優美的樂曲。我當機立斷,決心捉一隻小畫眉放到我的籠子裡,讓它為我一個人唱歌。

果然我成功了。那鳥先是不安地拍打著翅膀,在籠中飛來撲去十分恐懼。後來就安靜下來,承認了這個新家。站在籠子前,我聽著小音樂家美妙的歌聲,興高采烈,真是喜從天降。

我把鳥籠放到我家後院。第二天我發現有一隻成年的畫眉在專心致志地餵小畫眉,不用說這定是小畫眉的母親,果然在她的呵護下,小畫眉一口一口地吃了很多類似梅子的東西。我高興極了,真不錯,我竟找到了一個免費的保姆。

次日再去看時,我大驚失色:小鳥竟已經死了,怎么會呢?小鳥難道不是得到了最精心的照料了嗎?我對此迷惑不解。

後來著名鳥類學家阿瑟•威利來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個機會,把事情說給他聽。他聽後做了解釋。他說,當一隻美洲畫眉發現她的孩子被關在籠子裡之後,就一定要餵小畫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堅信,孩子死了總比活著做囚徒好些。

這話猶如雷鳴似的給我巨大的震動,我好像一下長大了。原來這小小的生物對自由理解得竟是這樣的深刻。從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關進鳥籠,一直到現在,我的孩子也是這樣。

(原載《新華日報》2000年8月28日)

[解讀]

這篇作品文短意長,抒寫了一曲悲壯感人的自由之歌。成年畫眉執著地堅守“寧願失去生命,也決不做囚徒”的信念,用毒梅毒死了她的子女,這種強烈的自由意識,印證了哲人的一句名言佳句:“每一個生命,都擁有自己的骨氣和自豪。”文章的深刻性還在於,聽了鳥類學家的解釋後,“我”對自己的心靈展開了自我審視和矯正,並把這種尊重和崇尚自由的道德觀念付諸實踐,傳給下一代。作者這種嚴肅的人格完善的態度,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文五

古井

(新加坡)尤今

有一類人,像古井。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圈死水,靜靜的,不管風來不來,它都不起波瀾。路人走過時,都不會多看它一眼。 可是,有一天,你渴了,你站在那兒掏水來喝,這才驚異地發現,那口古井,竟是那么的深,深不可測;掏上來的水,竟是那么的清,清可見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讓你魂兒出竅。

才美不外露,已屬難能可貴;大智若愚,更是難上加難。

世人都迫不及待的把自己所擁有的抖出來讓別人看。肚裡有一分的,說他有兩分,有兩分的呢,說自己有三分,余此類推。

“有麝自然香”已變成了惹人發噱的“天方夜譚”。“無麝放假香”,才是處世真理。

正因為這樣,一旦發現了古井,便好似掘到了金山銀庫,有難以置信的驚喜——以為它平而淺,實則它深又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知,知無不言。你掏了又掏,依然掏之不盡。每回掏出來的話語,都閃著智慧的亮光。你從中得到了寶貴的啟示,你對人生有了更堅定的信念。

這口古井,不肯、也不會居功,它靜靜佇立,看你變化,你成長。你若有成就,它樂在其中而不形之於外。

古井,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上,是你的造化。

(摘自《語文快餐》2000年第4期)

[解讀]

作家獨具匠心地捕捉住“古井”這樣一個物象來寄意言情,通過描寫其“才美不外露”,“不肯、也不會居功”,為生活中那些竭力給人以恩惠而又不願張揚的人士呈上了一首深情的讚美詩。文章抑揚相生,巧於對比映襯,顯示出構思之巧,筆法之妙。

文六

真水無香

潘向黎 

在博物館裡,看見了一方清代的印,刻的是“真水無香”四個字。

我對文物、金石都全然無知,也不知道這是作者蔡仁的夫子自道,還是另有出處,可是無聲地念著這四個字,就覺得像在月圓之夜步入空庭,清朗月光在剎那間照遍了全身,浸透了肺腑。一時間有莫名的感動,很想說出來,可不知道對誰說、從何說起。

讀過多少名言佳句、格言,都是有智慧的,可是有哪一句比“真水無香”更寧和、透徹、充滿清氣?那些名言佳句、格言,往往是教人進取、催人奮鬥的,是有目標要去爭,而“真水無香”卻是沒有目標,也不爭,只是一種境界:自然、平靜、清澈、淡漠無痕、空闊無邊。這才是大智慧啊。回來後把這幾個字翻來覆去地念,越發覺得深不可測。

讀一本隨筆,裡面提到日本古典名著《徒然草》,正聽葉田謙好在裡面說:追求金錢的人生是多么愚蠢,追求地位和名聲同樣不智,無意中發現這樣的句子:“真人,無智,無德,無功,亦無名。這類真人的事跡,誰能知解,誰能傳揚?此非隱德守愚,而是本已超乎賢愚得失之境。”原來我想找的,在《徒然草》里等著我呢,真人無所謂聰明,無所謂品德,無所謂建功立業,更無所謂聲名遠揚,難怪“名”字常和“虛”字相連,叫做了“虛名”,可是“禍”卻是“實禍”。而那些超越了賢愚得失之境的真人,我們是無從得知、無從了解的。盛名、美名如同芳香,藉此我們才能了解一些古代的人中精華,但是那些真正大智大慧、超出塵俗的人,卻如同純淨的水,是沒有香氣的,更不會遠近飄揚。除非有福氣接觸到他們,否則我們永遠不知道人可以做到那樣的純潔和一清至骨。可是那樣的人,豈是我們可以得聞其名、得見其人的呢?我們可以仰慕、追隨的,無非還是有香之物、有名之人罷了。如果我們拒絕,那我們就沒有什麼可以仰慕、追隨的了,我們心裡的一個地方,只能永遠是空的。至於世上所有的建功立業,所有的功成名就,若不為財富、地位,總能說出一個“名”字——無非是想讓自己成為有香氣的水罷了。真水無香,我們一出發就走了反方向。可是我們不出發,也許本來就不是純淨的水,還不如求些香氣,掩了濁氣呢。要淡、要透徹,是要大本錢的,而且是與生俱來、不可強致的。想想真是讓人悲哀。

真水無香,說到這兒,話是說透了,卻也說到頭了。既是高山仰止的意思,也是人至察、水至清的意思。

忽又覺得奇怪,我怎么會由“真水”想到“真人”的呢?細細再想,原來這不相關的兩處里倒是藏著絕妙的一聯——上聯:“真水無香”,下聯:“真人無名”。其間時間和空間都跨越了很遠,真是遙遙相對,玄妙無限。

妙聯天成,可是該用什麼樣的紙和墨來寫才妥當,誰來寫才能傳出這幾個字的神韻?若有了那么天衣無縫的一聯,誰又配在自己的住處掛它呢?恐怕任誰也要從身上生生逼出傖俗來的。那樣的話,豈不是風雅不得,反成禍害。有些話有些事,也許還是從來不知道的好。

(摘自《課外美文》)

[解讀]

一方古代印章上的“真水無香”四個字,觸發了作者的玄思。由“真水”聯想到那些“已超乎賢愚得失之境”的“真人”,作者如同經歷了人生風雨之後歸隱山林的哲人,在力求闡發一種至高境界的為人之道。然而身處物慾橫流的今天,誰又能不沾上點名利之氣呢?文末寫道:“有些話有些事,也許還是從來不知道的好。”這話里未免帶著一絲無奈。

文七

選擇的自信

(美)王伯慶

這個世界上難道還有物質比我們自身更令人動心的嗎?沒有。

很多美國人身為粗工階層,也是心滿意足。當你出入豪華賓館時,為你叫車的男孩不卑不亢,禮貌周到,你會感到他的自信。他未必羨慕你我選擇的道路。千千萬萬的美國人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了職業,選擇了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於是,讓那些在本國高高在上的貴人們到了美國來就傲氣頓失。

一個訪美的中國地方官員講:我在國內時別人見我就點頭哈腰,可是在這美國連有些撿破爛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是的,當個人不能威風時,整個民族就可以威風了。

我原來工作的辦公室里有個維修計算機系統的老美,大學畢業,工作十年了,很平常一個人。處久了,我們每天見面時也侃幾句。一天,我開勸他:你為什麼不去Microsoft工作呢?幾年下來股票上就發了。他說:我不喜歡Microsoft,這兒挺好。後來我發現他有一張合影照片,他,他姐姐,姐夫,比爾•蓋茨。才知道他姐是早年跟比爾•蓋茨一起打下Microsoft今天的功臣,現擔任Microsoft的副裁,也是億萬身家了。一問,辦公室里有人知道,卻沒人跟他套近乎,大家把他支來支去。他不求致富,有一份淡泊的安祥。

你會發現,美國很多的博士們找工作,首選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窮,還辛苦,但有更多的學術和時間自由。我有個朋友,在一所大學任助理教授。美國幾個最大的製藥公司請他去主持一個R&D部門,開價是他在學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還勁頭十足地約我寫論文,回國開講座,其樂陶陶。

最近他因為一項被美國醫療服務協會稱為“挑戰傳統的發現”,而受到美國主要媒體的關注。一個本系的老美教授告訴他說:我搞了多年的研究,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引起如此的反響。並且還認真地給這位老兄出主意,怎么樣把這事的影響擴大。如果我王伯慶是他的同事,我是否會像那位老美一樣為他的成功真誠激動,錦上添花呢?

因為有自信,你的美國同事和朋友也樂於恭喜你的成功。沒有自信,你很難心平氣和地去祝賀你身邊的同胞,哪怕是密友。有時倒不是因為他搶了你的機會,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產生的嫉妒,心態難於平衡。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為驕傲的基礎,你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堆上。當他人的成功浪潮襲來之時,你將何以安身立命?

曾記否?幾年前轟動全美的一件慘案,依阿華大學的一位中國學生因為嫉妒而槍殺同胞又斷送了自己。信心乃人生之本,舍本求末,難為自己也難為他人。

……

有一個故事,事情發生在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美國著名的悄悄話專欄的記者辛迪•亞當,她想約柯林頓總統的夫人希拉蕊來個單獨採訪。多番努力,終於搞定,克太太同意在她出席了紐約曼哈頓大學俱樂部的一個婦女集會的講演後,跟辛迪談一個小時。

採訪就定在曼哈頓俱樂部里。這個俱樂部有著百年歷史,莊重傳統,古色古香。辛迪先到,在大廳候著。到了時間克太太還沒來,她坐不穩了,悄悄地把大哥大拿出來,打個電話問一下。守門的老頭過來了,說:“夫人,你在乾什麼?”

女記者說:“我跟柯林頓夫人有個約會。”老頭說:“你不可以在這個俱樂部里使用手 機,請你出去。”說完後老頭就走了。辛迪收起了手機。

一會兒老頭又來了,看見這女人沒走,還與柯林頓夫人在大廳里高談闊論,在場的有總統府高級助理們。老頭不樂意了,說:“這是不能容許的行為,你們必須離開。”柯林頓夫人說:“咱們走。”乖巧地拉上辛迪就出去了。

這個老頭可不是賈府門前的焦大,他選擇了守門,擁有了一份權貴們不敢在他面前猖狂的自信。要是一天北京大學有一個守門人能擋出去一個政府部長,你我兄弟也許就可以把求職簡歷寄過去啦。

權勢人物的氣度是制度和人民調教出來的,常常是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領袖。

知道嗎,比爾•蓋茨想參加哈佛的同班聚會,被有些同學拒絕了。是呀,你蓋茨選擇了中途退學,跟同學沒多大關係,聚個嘛勁?選擇了在哈佛畢業的同學未必都選擇了向金錢屈膝。

(摘自文集《十年一覺美國夢》,有刪節)

[解讀]

人憑什麼安身立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本文作者認為最根本的是要有自信。選擇什麼職業、怎樣的生活,都要有自信,也就是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從而踏實地工作,安詳地生活,不自卑,不嫉妒,不為高薪、華屋、名車折腰。“選擇的自信”,既是民族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個人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文章事例典型,鋪陳時描述、概敘兼而有之,筆調親切、輕鬆,觀點折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