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名,取之有道”為題的材料作文例文二則

從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不少於800字。

(1)以“君子愛名,取之有道”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2)傳統書信是一種非常詩意的文體,鴻雁傳書本身也可以說是一種詩意的存在,但是在資訊時代的今天,這種詩意漸漸成為遠去了的風景,令人惋惜。請你就傳統書信逐漸消亡這一文化問題,給全社會寫一封公開信,以表明你的態度和觀點。

君子愛名,取之有道

電影《孔子》里,南子問:夫子真的把做一個君子看得那么重要么?

孔子回答:我的原則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中國人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做仁人,做君子。君子對於功名利祿是怎樣的態度呢?子曰:“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可見君子亦對功名利祿有所追求,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一味逃避功名擯棄利祿的神仙。功名本身無所謂對錯,一個人熱衷於功名也沒有錯,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呢?我以為正是獲取方式的優劣高下所決定:欺世盜名,是為小人;君子愛名,取之有道。

(這是文章第一段,黑體字為觀點。沒有直截了當地提出,是因為標題的內涵過多,須得先作一番闡釋,方可提出一個合乎情理的觀點,否則太突兀)

取名無道的小人必將遺臭萬年。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的主犯賴昌星,當他的種種劣跡還沒有曝光時,他每年回鄉都給鄉親們發紅包,而且出資給村里修路、辦學,獲得了“老好人“的名聲。他為家鄉辦“慈善事業”,老家村口立著一個刻著“賴昌星先生捐建”金字牌坊,在附近,還有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昌星幼稚園”和一所以他的公司命名的“遠華中學”。他那時一定還沉浸在揚名立望的美夢裡。但事情敗露了,人們看清了偽慈善背後的真實嘴臉對他唾棄不已。賴的事實無疑警醒了我們: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每個人都期望在煙波浩淼的歷史長河裡留下一定的名聲,這種對名望的熱愛無可厚非,但獲取名聲的方式如果卑劣低下,則必背上千古罵名。

真正的君子,淡泊名利,卻無意間流芳百世。陶淵明實在忍不住束帶迎來送往的限制,他嘆一聲:“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他不過是那樣隨意的率性的一聲感嘆,竟使他在百載千載後享有了清高的美名,他成了“隱逸詩人之宗”,成了後代“清高”的樣板。陶淵明去世後,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征土誄》,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諡號。陶的歸隱本來是他對官場的厭棄,對名利的鄙夷:“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但他的那一個決然的轉身卻使他獲得了世人“輾轉反側求之不得”的名望。李白贊道: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杜甫也說: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成良師益友,他曾這樣評價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大道無形,非刻意求之而可得。陶“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無意留名而名節卻深深地刻在了歷史的天空,真發人深思啊。

(中間兩段分兩層闡述,閱卷者會一眼看出。所舉事例不求多,但求深——所謂深,就是能扣住中心觀點做點分析,否則,列舉事例就會變成堆砌)

乾隆皇帝指著江中的船問紀曉嵐:這江中有多少條船?紀曉嵐不慌不忙地說:兩條,一條載名,一條載利。是啊,古往今來,熙熙攘攘,莫不是為了這兩個字。但須切記:君子愛名,取之有道。

(末段須再次標明觀點,重申是表示重視,自己反覆強調,閱卷者自然也會隨著你的思路,領會你的意圖)

(電影《孔子》和紀曉嵐典故的運用,用意有二: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不致於一味板著臉說教;此外這兩則材料都與主題關聯,置於開頭是為了引出,置於末尾是為了充實)

君子愛名,取之有道(敘事類)

讀高二時,爸爸患了肺癌,離世前他把我喚到榻前作了最後一次思想教育:第一,我們家族裡就你一個男孩子,你要好好讀書,考清華北大,為我們王家揚名立望。第二,君子愛名,取之有道。(寫記敘文,尤其應該開門見山,不要玩抖包袱的把戲,因為抖包袱是高難度的動作,抖得不夠味道,弄巧成拙,遺憾無窮)

我的做了一輩子鄉村國小教師的父親就在不停地咳喘中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此時此刻,我坐在聯考的考場裡。想著父親臨終前的話:考上清華北大,揚名立望。無數個臆想的情景在我的眼前閃現。通知書下發了,縣長一聲驚訝:這是咱們縣的第一份北大錄取通知書啊!這是誰家的孩子呀?“這是我們村的!這是我們村的!”村長滿臉的自豪。鑼鼓聲,鞭炮聲,間雜著人們的嘖嘖聲,高音喇叭里一遍遍播放著:王守道老師的兒子被北大錄取了。到處都是橫幅:熱烈慶祝王揚名同學被北大錄取。熱烈慶祝柏崗中學王揚名被北大錄取。熱烈慶祝柏樹村的王揚名同學被北大錄取……全縣的父老鄉親,沒有一個不知道有個叫王揚名的。我的母親,四十七歲成了寡婦,受人欺凌,遭人白眼,但今天,她的兒子考上了北大,她也有了地位,有了名望,沒有誰不抬舉她。(此處的渲染,是為了突出“君子愛名”中的“愛”字,因為愛,所以要“取”,所以下文要寫的就是方法問題了——“道”)

我沉浸在幸福的想像中,直到監考老師尖利的高跟鞋的聲音響起。我知道時間過去了不少,而我的試卷仍是一片空白。我斜眼一瞟:他已經把一道十五分的證明題做出了;我又往左邊一瞟,哎呀,她的選擇題全寫上了。

我一狠心:抄!抄了再說。父親的臨終遺願不是要我上北大清華嗎?沒有高分怎么上得了?父親咳得通紅的臉在我腦海里晃動,是的,要考上,一定要考上,我的父親,沒有文憑,沒有高學歷,做了一輩子鄉村教師,雖然他把很多孩子送出了鄉村,送進了大學,可是,在這個世界上,誰知道有一個他那樣的人呢?他就這樣名聲湮沒。

我已經決定要抄襲答案了。“孩子,抄襲就是偷!不是偷錢財,偷思想也是偷啊!”父親從前教育他班上一個抄襲答案的學生的話語怎么呈現在我的耳邊了?難道父親地下有靈,也在關注著我的這場考試。“偷!”哎呀,多么可恥的字眼。連孔乙己都說自己是“竊書”而不是“偷書”呢。難道我連孔乙己都不如嗎?“君子愛名,取之有道。”這不是父親對我進行的最後一次思想教育嗎?父親的靈魂果真在關注著這場決定我終身命運的考試嗎?(是有道還是無道,是君子還是小人,是人性中的神性還是人性中的獸性,……這一段,進行了心理描寫)

讓我冷靜下來。父親說,考北大,考清華,那樣就可以揚名;父親還說,君子愛名,取之有道。是的,父親樸素的話語其實為我指出了人生必須堅守的準則:任何人都有揚名立望的生命衝動,否則生命就會枯如槁木,乏如死水;但,品德高尚的人(君子),一定講究獲取名望的方式,方式之優劣高下,決定了其人生境界之高低。(不能再繼續矛盾下去了,字數有限制,非得來個痛快,所以這一段只能採用議論的表達方式,點出父親話語的含義,即是點出主題【標題】的內涵)

我安安靜靜地坐在考場裡答我的聯考試卷,父親咳得通紅的臉露出了微笑。

(這一段非寫不可,因上一段整段議論,這一段必須扭轉局勢,回歸到記敘文的筆法上來,而且這樣寫又照應了開頭。“露出了微笑”“東方露出了曙光”類似的話語是記敘文中經常放在文末以求“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表達效果的,各位考生應掌握得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