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篇同文題的《家長會》談作文教學的發散性思維

(轉“作文教學”)

雲隱者說 的 [原創]《家長會 》

在戀愛的

一個有月光的晚上

我們一不小心

成了家長

從此

每年要開一次會

密謀,如何

讓方塊字

做成枷鎖

讓數字

串成鏈條

把孩子

栓緊

囚禁在一個

有防盜門窗的

籠子裡

博弈

未來的分數與人生的排名

戀愛時,

男人的夢想

吹大了女人的肚皮

孩子一出生

找不到

童年的軌跡

惟有

夢的鎖鏈

如影隨形

強酸 的 《家長會》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稚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了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以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有讓她餵。

兒子上國小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裡,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的,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象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國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著喜悅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肩膀,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一個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 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裡,突然轉身跑到自己房間裡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讀後感 ——

從兩篇同文題的《家長會》談作文教學的發散性思維

上面我引用了兩篇同題目的文章 ,讀者一定和我一樣,非常欣賞 。第一篇文章是以詩的形式,詼諧地寫出了愛情的代價要育兒,盡家長的責任。然後採用了“枷鎖”、“鏈條”、“籠子”、"博弈”等比喻手法,寫出了孩子沒有童年的歡樂——這些都是家長“密謀”出來的。表現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 後一篇文章是通過四次家長會,母親用激勵基因啟迪孩子的心理因素,達到了後天教育的高峰,創造了激勵教育的典範。

從這兩篇文章不難看出作者都不是正面而規範地在寫“家長會”的記事作文,卻是獨具風格的側面描寫,同樣能反映出家長會對家長們“密謀”的影響。這要比起“八股”類的“六要素”作文程式,極度增加了可讀性。

我想對於從教語文學科的老師會受益匪淺,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也寫出這樣的好文章來呢?決定因素在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如何培養?淺談之:

一、保護學生的創作意識。

在作文課中,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不教模式化的作文。在教學中,往往會發現學生有“出軌”現象,教者不要規範在你的圈內。而是要“借題發揮”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促成好作品的誕生。

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作文能力。

寫作與閱讀相輔相成,因此,語文課就應該有寫作方法的教學,做到一課一得,那么,單就國小的六年學程,不單單為學生建立了大腦里詞庫,同樣儲備了寫作技能和實踐經驗,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上好多角度作文課。

還有多角度作文課嗎?有!

1.給出作文範圍,學生多角度命題;教給學生命題方法,可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語言、主旨等方面命題;

2.學生暢談構思,培養多角度思維能力,打造不同的“圖紙”式樣;

3.介紹同題多角度的優秀文章,拋磚引玉,博採眾長;

4.邊寫邊議,作文課上,學生寫作時間相對較多,此時的教者不是如釋重負地在一邊喘息,而是催化多條思維線的順利延伸和發展,教者應勤奮地巡視學生寫作情況,點撥“升華點”。

5.作文課不是單純的課內45分鐘的教學,它應有配套工程,如:作文講評課、作文欣賞課、課外觀察課等。在這些課上不但要教好寫作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個性”寫作意識,求異性代替模仿性。

以上所述的內容並無新意,但要做到卻是不易,因為這需要教者有強烈的責任心,尚須“一桶水”的儲備量,還要多角度的預設教案,且,這種勞作沒有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