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模擬考作文:"本色和包裝"寫作指導及存在問題分析

聯考模擬考作文:"本色和包裝"寫作指導及存在問題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當今社會,商品要包裝,演員要包裝,企業要包裝……無論什麼不裝飾一下美化一下就上不了檔次;可也有人說,東西還是自然的好,人還是質樸的好,買東西、找朋友、做事、做人,本色最珍貴最難得。

你對“本色和包裝”又有什麼認識、感悟?有過什麼相關的經歷嗎?請寫一篇文章,自擬題目,自定文體,不少於800字。

1.命題形式

按照陳妙雲教授關於廣東作文命題形式的說法,這一命題形式屬於“導語╱材料”引出寫作範圍的作文題。即命題者提供一段導語或材料,引出寫作範圍。

2.題意理解

根據材料,題目中“本色”可以指事物本來的面貌或事物原有的性質或品質。“包裝”則是指對人或事物從形象上裝扮、美化,使更具吸引力或商業價值。

“本色和包裝”是一個並列短語,考生在寫作中必須兼顧兩者,揭示其內在聯繫,才能切合題意。僅寫“本色”或僅論“包裝”,則視為偏離題意,內容判為三類。也不宜割裂兩者關係,前半寫本色後半寫包裝。但行文中可以也應該有所側重,只是側重論“本色”要注意立足於“包裝”來談,反之亦然。

寫作角度的選擇上,在“本色”方面,考生可以從優良品德(如真誠、本真、質樸、實在等)、個人修養(如追求高遠理想、堅守節操、堅守真善美、堅守自我不迷失)、自然社會(如碧水藍天的原生態環境、淳樸和諧的人際關係)等選擇;在“包裝”方面,正面可以從“愛美之心皆有之”出發談要與時俱進,寫適度包裝(裝扮、化妝、裝飾、美化、美容)以適應時尚及社會大眾對美的追求,使“本色”更能為大眾所接受。反面主要是強調過度包裝以致丟棄本色的危害、後果。

3.材料解讀與立意角度

作文材料擺出了兩種對立的觀點。以分號為界,前半強調“無論什麼不裝飾一下美化一下就上不了檔次”,即包裝重要;後半則強調不論人或物,還是“自然”“質樸”好,本色難得。

根據材料提示,考生審題立意時,可以任取其中一種觀點來寫,也可辯證立論。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均可視為切合或符合題意。

從實質上說,對“本色”與“包裝”,均是可褒可貶的。也就是說“本色”並非天生就是好的,或一定就是好的。本色也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美化的;而“包裝”只要適度,不僅無傷本色,而且可以使“本色”更具鮮明突出,更具吸引力,適度包裝是值得肯定的。

從閱卷情況看,考生對“包裝”的理解較為具體準確,但絕大多數考生對“包裝”持貶抑態度,作文中一提起包裝就已經定義在“過度”上,許多作文都強調要保持本色,拒絕包裝。只有少數考生能作辯證思考與分析。從這一點看,考生的辯證思維意識顯得相當薄弱。

也許由於思維定勢或思想認識上的制約,儘管“本色和包裝”是一個非常生活化的命題,審題上不存在大的難度,考生基本上也都有話可說,但說得好的不多,作文的總體情況並不理想,抽樣統計結果平均分僅37.47分。

4.分等評分細則

(1)切合題意:始終圍繞“本色和包裝”寫作,能準確揭示兩者內在的辯證關係。

(2)符合題意:能兼顧“本色和包裝”寫作,但對兩者的辯證關係揭示不清或不夠準確。或側重“本色和包裝”中的一方行文,對另一方僅簡單涉及。

(3)基本符合題意:只論述“本色”而不論述“包裝”,或只論述“包裝”而不論述“本色”。

(4)偏離題意:不能扣住“本色”、“包裝”這兩個關鍵字行文,文章沒出現“本色”或“包裝”的關鍵字。

5.答卷情況

⑴審題立意

多數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命題,寫出符合或切合題意的文章,如在作文中提出“保持本色,拒絕包裝”“在保持本色的基礎上適度包裝”“適度包裝、真善美的本性共同成就人生的燦爛”等觀點。

但相當部分學生沒有仔細審題立意,全文只是論述“本色”或“包裝”,而對另一關鍵字不提或極少提及;有的學生出現了偏激的觀點,徹底否定某一角度,如“拋開包裝就是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等等,觀點出現偏離出題意向的一邊倒現象。部分考生立論片面,持論偏頗,如“只要保持本色,人生就一定成功!”、“我們堅決拒絕包裝”、“一切的包裝都是虛偽的”等。

而少數學生則出現了偷換概念的行為,把“本色”寫成了“本心”“本質”“本性”,把“包裝”簡單等同於“偽裝”,更有甚者,拋開“本色”這個關鍵字,在全文中大寫特寫“美”,論證“純樸便是美”“平淡才是美”,就是不在“真善美”這些詞後面加上“本色”這箇中心詞,脫離了出題者所設定的議論範圍,出現了偏題離題的現象。這與考生不懂或不善於在行文中扣題、點題有關。

⑵內容上

①學生更加關注社會現實。本次作文不像以往作文那樣濫用李白、杜甫等傳統素材的現象,許多學生把眼光投向了現實社會生活,豆腐渣工程、南京的膠水門事件、酒井法子由玉女墮落為吸毒者、趙麗蓉的小品《如此包裝》、季羨林摘光環、天價月餅、邁克·傑克遜整容、章子怡余秋雨詐捐門、沈從文《邊城》、“超女”、“快男”等頻頻出現在學生文中,顯示不少考生已經改變了傳統積累素材的弊端,把眼光瞄向現實社會生活。

但學生對部分社會事件的一知半解,在文章中出現了不少讓人啼笑皆非的分析,如“犀利哥”的服裝是包裝得好的表現,“芙蓉姐姐”沒有包裝自我,“魯迅放棄白衣天使的身份”。反映出學生對素材的掌握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依然有不少考生作文內容空洞,或選用的材料陳舊,不能聯繫生活實際展開論述,缺乏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思考與感悟。文章因缺乏具體實在的材料而使內容顯得蒼白單薄的問題依然相當普遍。

⑶文體結構

絕大部分學生還是運用議論文的文體格式,記敘文依然較少。

但是這次作文出現了一些值得稱道的寫法,作文形式有所創新。如有的學生以“唱雙簧”的形式寫文章,有的借寵物狗的眼光看世界的包裝與本色,借一包茶的演變直指社會弊端等等,這些文章眼光獨到,觸及社會深層問題,有極強的社會意義。

少數考生在文體上存在特徵不鮮明問題,比較典型的是先用記敘文寫法詳細記敘一個故事,但故事寫完仍未達到字數篇幅,於是又用議論文寫法,引用古今事例展開議論,直至達到字數要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