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立論角度

思考要點:

·考慮論域(思考討論的範圍)、論題(思考討論的問題)、論點(思考討論的結果)

·考慮作文的可寫性與可發揮性

·考慮讀者閱讀的接受度

·選擇角度由“合適”到“最佳”。

·事物的多義性決定思維的廣泛性:“一樹梅花萬首詩”

·多角度思維:從6w入手,即何人、何時、何地、何事、為什麼、怎么辦。

例1:話題:規則

肯定角度:“規則成就方圓”

否定角度:“規則鎖住了我們前進的腳步”

中間角度:“規則需要完善,需要進步”

從主體出發:誰制定了規則,誰破壞著規則,誰在玩規則,誰來規範制定規則者……

從客體出發:規則束縛了誰、誰在規則下匍匐,規則解放了誰、誰在規則里自由穿行……

從時間角度:古代的規則(唐代的規則、清代的規則),現代的規則……

從空間角度:以西方的規則、東方的規則,校園裡的規則,商場裡的規則……

從身份角度:當官的規則,商人的規則,藝人的規則……

從事情的角度:遊戲規則,球賽規則……

例2:話題“忙” 

誰在

官員:好官:忙百姓憂患,忙國家興亡,忙集體利益,忙人類未來:孔繁森的忙

貪官:忙錢忙權忙名利忙地位,忙丟了百姓忙丟了性命:胡長青的忙

庸官:忙上司忙人緣忙報表忙統計忙匯報忙總結忙拆東牆補西牆

商人:儒商:忙企業形象?忙企業文化?

奸商:忙制假售假?忙假冒偽劣?忙坑蒙拐騙?

官商:忙權錢交易?忙行賄受賄?忙定購傾銷?

醫生:忙病人?忙紅包?(正反)

教師:忙教學?忙管教?

學生:忙學業?忙遊戲?

藝人:忙賺錢?忙扶貧?

軍人:

…… ……

什麼時候的忙:遠古、唐宋、明清、現代;上班時、下班時;童年的忙、青年的忙、中年的忙、老年的忙;……

什麼地方的忙:中、外;校園、社會;工廠、商場、戰場;城市、鄉村;……

忙什麼事情:種田、打工、作業;旅遊、聊天;做生意,演戲,作報告,……

為什麼忙:生存,前途,命運,權勢,國家,民族,未來,……

怎么忙:有序地忙,無序地忙;快樂地忙,痛苦地忙;大刀闊斧地忙,雞毛蒜皮地忙……

(註: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種忙,如果再細到個人,那就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忙,李白有李白的忙,乾隆有乾隆的忙。這么想下去我們的角度便豐富多彩了,如果我們再從地點、時間、事件、原因切分,角度更是無窮無盡。)

正反角度

贊成  忙: 忙好,忙出了前途,忙出了未來,忙出了充實人生;

不贊成忙:忙不好,忙丟了健康,忙丟了親情,忙丟了寧靜的心。

例3:話題:半與全

褒“全”貶“半”:

所得為半、行程為半、美貌為半、成就為半;學業為半、分數為半;生為半、業為半;家為半、友為半;吃半、睡半、喜半、夢半……

——半為人生常態,但能因為身在半中,就放棄全、放棄完美了嗎?

——人在途中,就能忘卻遠方的家園嗎?

——命途多舛,就能拋棄美好的理想嗎?

——屢戰屢敗,就能折戟而返嗎?

——一遭受挫,就能半途而廢嗎?

不歌頌半,不停步於半,不沉湎於半,不汲汲於半:

——看歲半後的春天,

——看月半後的十五,

——看家半後的破鏡重圓,

——看情半後的終成眷屬

——看銀河上鵲橋連線的“全”

——看梁祝化蝶後雙飛的“全”

——看蘇軾竹杖芒鞋走過黃州惠州儋州的“全”

…… ……

褒“半”貶“全”:

審美觀: 

——朦朧美

——缺陷美

——距離美

——對比美

——映襯美

——悲劇美……

文學觀

繪畫觀

建築觀

園藝觀

……

朋友觀

家庭觀

娛樂觀

……

生活觀

生命觀

自然觀

歷史觀

價值觀

……

——不強求、不誇飾、不逾越、不滿不漫

——閒適、恬淡、溫和……)

——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不滿不全,滿則溢,盈則虧,

——酒半酣正妙,花開半為俏

——猶抱琵琶半遮面

——半江瑟瑟半江紅

……)

“半”“全”合一相生(無所謂褒貶):

——半乃全的一部分

——半乃全的過程

——半乃全的伏筆

——半乃全的積澱

——全乃半的結晶

——全乃半的終點

——全乃半的指向

——全乃半的明天

——半中有全,全中有半

——半即全,全即半

——半為虛,全亦為虛(人生只是一個圓,既然可以一死生,齊彭殤,為何不能等全半?

例4“楊麗娟事件”(從材料中提煉觀點)

楊麗娟:

——盲目追星的悲劇

——家庭縱容的惡果

——心理扭曲的追星一族

——極端事件與偏執人格

媒體:

——媒體造星的弊病

——被媒體誘導(改造)的生活

——資訊時代的眼球經濟

——媒體的包裝渲染與炒作

——媒體的良知與道德底線

——娛樂時代,誰在娛樂誰?

——誰吊起了大眾娛樂的胃口?

——被媒體娛樂掉的真情與良知

社會:

——社會教育的缺席

——鋪天蓋地的漫罵與詛咒,是誰冰冷了這個世界?

——看客的憤怒與興奮

——信仰缺失的時代

——精神病與社會病

——社會幹預機制與救助機制

——誰有資格對死亡(生命)說三道四?

——他們還有沒有未來,誰給他們未來?

——如果這真是一場失敗的策劃

——不可理喻的事件主角和不可理喻的旁觀者

劉德華:……

例5: 霍英東(從小吃過不少苦的霍英東聚財有道,但也熱心公益,散財有道。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億元,單是在家鄉番禺的捐助就超過40億元,有報導稱他是港澳地區為家鄉捐贈最多的富豪。“生於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於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有這樣的財富觀:民族大義高於金錢,赤子之心勝於財富。他有這樣的境界:達則兼濟天下。”)

提煉角度:

——聚散

——財富:錢的意義

有錢的生命價值

財富是社會的什麼符號

仇富的背後

中國的富人們

財富的入口與出口

財富與人生

——道:財富之道

人生之道

社會之道

因果之道

和諧之道

……

——傳奇

——窮與達

——憂患與安樂

——善行與善心

——中國的慈善事業

例5: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心在東方: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提煉角度:

——智者、仁者與長者

——知識分子的良知

——仁愛與恕道,獨立與平等,中西文化的交融

——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大家的“大”字

例6:林秀貞(30年來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聖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

——溫暖世道

——閒事與難事(閒心與愛心)

——公益是誰的事?

——一個農婦的活法

——在樸素教誨中成長的樸素人

——做一時的好人與做一世的好人

——做一件好事與做萬千好事

——一個農婦的目光

——精神救助與物質救助

——美德與胸懷

例7:黃舸:(行程1.3萬多公里,當面感謝恩人的陽光少年。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XX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一輛三輪機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

提煉角度:

——被命運丟棄的蠟燭

——和死神賽跑的孩子

——在悲哀中歡快地燃燒

——被善良點亮的生命

——被別人點亮與點亮別人

——揣著夢想前行

——生命之旅,感恩之旅

例8:微塵(“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後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後來,擴展成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符號。以“微塵”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青島的大街小巷,成為青島一個體現愛心的公益品牌)

提煉角度:

——“微塵”大愛

——渺小與偉大

——城市的良心

——微塵匯聚,細水成流

——來自身邊的“微塵”

——一個愛心符號的背後(社會道義、慈善、公益、奉獻、公民素質、社會風氣、幫助、城市救助、機制……)

——與名利無關

提示1:

一、學習在同一個觀點下、在同一個層面上找到合適的切分角度。

如責任可切分為這樣並列的三個層次:對待社會、對待歷史、對待自然;還可切分:對社會的、對父母的、對自己的;還可切分:撫養責任、教育責任、愛的責任等等。

二、學習給切分好的角度擬成相互照應的幾句話,即分論點。以上面切分為例,可擬為:1、責任是我們對待社會的一種態度;責任是我們對待歷史的一種態度;責任是我們對待自然的一種態度。2、責任是我們對社會的擔當,對父母的承諾,對自己的交代。3、給他溫飽,是撫養的責任;讓他明理,是教育的責任;使他有情,是愛的責任。等等。

三、在每一個分論點後,有足以證明的材料,形成穩穩實實的本論。框架如下:論點一,證明;論點二,證明;論點三,證明……

四、並列展開的前後有總領和總結,構成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或者說序論(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提出問題;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說;明確主張;預示論點等)、本論、結論(綜合論點;對論點反覆強調等)

提示2:可以操作的一些小技巧:

一、擬小標題,使並列的角度更清晰。

二、注意過渡段、提示語的寫作。

三、分說與分說之間形成呼應。

四、可以對照方式展開。

提示3:考生最常見錯誤:

一、 論證的角度不在一個平面上。

二、 論證的角度雖有不同,但有交叉的關係。

三、 角度重疊。

四、 角度提領語平板,少概括力。

五、 此角度與彼角度之間缺少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