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寫景類作文指導

金華第四中學  張震雷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在他神奇畫筆的描繪下,雨雪雲霧,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向人們展示著一種美,使人們觸景生情,或讚揚、或感嘆,並想用語言文字將這美景及瞬間的感情記錄下來,這便是寫景作文的內在動力。

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把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以此來烘托環境氣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襯托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怎樣才能把景物寫出特色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細緻觀察,抓住景物特徵。

世界上的景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同樣是山,但山與山的形態不同;同樣是水,而水與水的姿態各異。如,南方的山與北方的山、冬天的山與夏天的山,江河的水與小溪的水各有特色。即使是同一時間的同一景物,因觀察的人、觀察角度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觀感,這就是蘇軾筆下所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但不管如何,任何景物自有其自身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指此一景物不同於其他景物的獨特的個性。把景物獨特的形象通過敘述、描繪再現出來,儘可能使讀者對你所描繪的景物有親臨其境之感。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為了突出天氣變化的過程,就著力描寫了楊柳的動態:“一點風也沒有時——枝條一動也懶得動;有一點涼風時——枝條微微動了兩下;風大起來時——柳條橫著飛。”通過楊柳的動態顯示了風的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而對暴風雨降臨時其它景象的變化,作者作了簡略處理。這樣,抓住特徵,既形象地表現了天氣變化的過程,又避免了描寫的呆板重複,使得文字準確而精練。

二、調動感官,把景物寫活。

感受景物需要調動各種感覺器官。每種景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形狀、顏色、音響、氣味、姿態、質地等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去感知,不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耳聽,用鼻聞,用手摸,多方面調動自己的感覺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徵。既觀其形與色,又聽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從而描寫出景物的特點。朱自清的《春》正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去感知春天,敏銳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特點,從而把充滿生機的春天景象描寫得細膩精彩,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把握寫景順序,寫出層次。

我們描寫景物時,可以由高到低,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等。總之,把握住寫景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寫景物的順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時間順序,比如寫一棵樹,我們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出它在各個季節的樣子;一種是空間順序,例如我們描寫一座山峰,就可以寫遠處看它是什麼樣子,近處看它是什麼樣子,或者從上看是什麼樣子,從下看是什麼樣子等。人們觀賞景物都有一定的規律:或定點環顧,或邊走邊看。描寫時也應該“順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一文,描寫濟南城周圍的環境時寫道:“小山把濟南整個兒圍個圈兒,只有北邊缺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景物描寫與作者的定點鳥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準確。

四、意在筆先,注意情景交融。

寫景的目的,不應為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題一般是通過“借景抒情”、“即景抒情”來表現的。要把景物寫得栩栩如生,就必須把作者的獨特感受寫進去,應該在寫景的過程中穿插作者的心理活動和直接抒情。只有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文,反映舊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時,筆下的景色是“蒼黃的天空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而腦海中閃現出少年閏土的美好形象時,則為“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景物描寫之中滲透著作者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