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供給範文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範圍大大擴展、居民的需求和偏好呈現多元化、複雜化和個性化特徵,社會成為資源供給的潛在力量,開始提供影響個體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傳統的政府全能主義的供給模式越發難以適應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在此背景下,我國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正在經歷從行政主導供給模式向多元合作供給模式的轉型階段。

一、行政主導的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單一供給模式

我國傳統行政型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呈現兩角結構,其中涉及兩個主體角色,即作為提供者的社區政府主體(以街道辦事處為核心的參與社區治理的各類政府機構或政府的下延機構)與作為需求方的社區公眾主體。這是一種單中心供給模式,它只存在一個供給主體即社區政府, 由於決策和管理權高度集中、效率低下、資金嚴重不足,這是一種低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表現出以下特性:其一,它基本呈單向性且沒有反饋機制。即基本上只有政府對社區服務的安排和包攬,而沒有社區公眾對政府服務的選擇和監督,也缺乏服務質量的效果評價機制;其二,社區政府既是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者又是生產者。社區政府以"街居制"的管理體制生產和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及服務,具體形式往往是政府生產、提供,街道協作生產、安排。其三,除政府以外的社會組織為政府所支配、所管制,沒有獨自承擔服務能力,無法成長為獨立主體力量。這種行政型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難以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充分提供,具體表現為:(1)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嚴重不足;(2)公共文化服務所需資金匱乏;(3)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效率不高;(4)供給模式中居民參與度不高;(5)公共文化服務缺乏人力支持。因此急需構建一種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

二、合作模式的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供給模式

隨著我國社會建設和轉型的加快,社區逐步開始成熟和完善,居民自治思想的普及,我國的社區公共服務開始漸漸擺脫政府的全權包辦的管理模式,多種社會組織形式的出現,豐富了社區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居民自治意識的加強,使居民逐漸參與到社區公共服務的供給當中去,由此,政府、企業、第三部門以及社區居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和參與,使社區公共服務供給逐漸擺脫單位制下的單一狀態,向互動性、多樣性、靈活性的方向發展。在社區公共服務發展的這個階段上,多元化的供給主體逐步形成並在供給體系中日益發展壯大,開始在社區公共服務領域發揮作用,我們可以把這一階段概括總結成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供給模式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