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小音樂教學中如何體現素質教育範文

摘要:教育改革國小音樂課堂教學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學校積極開展了素質教育,而抓好課堂教學的轉軌,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對實施素質教育才是最具重要意義。

一、科學的教學目標

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目標,首先在於它的基礎性、全面性和發展性。我以前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往往都是很隨意的、模糊的和單一的。如我在教授音樂欣賞《動物狂歡節》這一課時,就簡簡單單地把教學目標制定為:通過欣賞這一樂曲,讓學生感受力度與音色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了以往的做法,先制定出全學期的教學目標,再從熟悉教學內容入手,明確具體的制定出課時的教學目標,並對照以前的教學效果,感覺確實有很大不同。

現在我把《動物狂歡節》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點:通過欣賞樂曲,讓學生感受力度與音色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讓學生聽辨出鋼琴的音色,並能在合奏中聽出是否有鋼琴的聲音;通過欣賞《大象》和引子使學生能聽辨出低音提琴的音色;介紹主題,使學生認識力度標記“ff”和升號 “#”,初步了解它們的意義。這樣根據以上幾點再進行教學時,覺得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和以前的教學效果大不一樣了。以前上過了這節課,學生感覺上這節課老師就是讓我們聽一段音樂似的。而現在,在新的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的是興趣昂然、生機勃勃,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能輕鬆愉快地學到了該學的知識,我也輕鬆自如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靈活的教學結構

教學結構是教學思想、教學目標和教學進程的外在表現。以前上《動物狂歡節》這節課時制定的教學結構很簡單:組織教學;聽錄音;讓學生談談大象和獅子的特點;介紹樂曲的主題特點;介紹 “ff”;講解“#”記號;介紹作曲家。這樣一節課下來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總覺得單調、無味,學生表現出很乏味,連我自己也覺得缺點什麼。

於是,我試著改進了以前的方法,重新制定出新的教學結構:組織教學,檢查課前準備情況;欣賞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大象和獅子,以增加感性認識;學生對兩種動物的特點進行描述,以討論形式進行;教師總結補充兩種動物的特點:聽音樂,教師介紹其主題特點和對大象進行形象的描述;兩首樂曲對比聽賞,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對動物進行聯想;出示兩首樂曲的樂譜,講授“ff”和“#”的意思;體態律動,根據音樂,按學生的理解作體態律動,模仿兩種動物的動作;介紹作曲家;將參考曲目與兩首樂曲對比,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受不同的表現手法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我改變的教學結構,初步形成了一些“變式”,這些變式因教學內容而異,因教學對象而異,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學歷來有法,但無定式。在這一問題上,我對照以前的教學方法,又請教一些有經驗的教師,總吉他們的教學規律,試著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很大的改進,以前往往都是我先系統的向學生描繪情景、解釋概念等,那樣也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獲得較多的間接經驗,但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易發揮。

針對這種情況,我就從備課中開始考慮怎樣最佳化教學方法這個問題。我從鑽研教材、了解學生、考慮教法入手,進而在教授新課時達到胸有成竹、深入淺出的理想境界。在備好學生時,深入了解學生的一切情況,設計與之相對應的措施,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備好教法就是在“吃透兩頭”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目的、特點來選擇教法,做到既要遵循教學規律,又要突出音樂藝術教育的特點,以切實合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教的內容化為學生樂於接受的東西。同時我還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智慧型為主線的原則,做到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這些改進,在教學時取得的效果確實很不錯,也達到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豐富的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包括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最佳化教學手段不僅僅是多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設計和選用教具,並在最佳時機使用它們,讓其發揮最優功效。

我在上《動物狂歡節》一課時,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觀看動物的生活景象和它們的活動,在頭腦中形成一種印象,再通過聽音樂讓學生對比鏇律,在直觀上就對這兩種動物各自的特點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這樣,在欣賞整個樂曲時,就有利於學生對樂曲的理解,以至真正達到教學目的。

另外,通過利用這些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更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開發了他們的智力思維,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個重大的課題,我在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剛剛開始,學生的基本素質也剛剛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我堅信,只要抓好課堂教學這個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心環節,不斷地研究、探索與實踐,就一定能把素質教育工作不斷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