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文物保護工作調研報告

(一)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縣各級文保單位及文物保護點受損情況普遍存在。如丹東街道林海赤坎遊仙寨,寨城護體石牆大部分被拆,寨城內建有非法廟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東邊新建的公墓區嚴重破壞了環境風貌;丹城塔山遺址保護區外沿修築道路時不經勘察調查就動工,破壞了地下遺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搗毀或私藏現象時有發生;爵溪街心戲亭周邊電力、通訊、有線電視等桿線密布,不僅破壞環境和景觀,還存在嚴重隱患;王家謨烈士墓旁屢建養雞場,雞糞遍地,臭氣熏天,嚴重破壞環境;陳漢章先生墓區“綴學亭”圍欄及墓道石凳被毀,紀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區亂建違章建築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進行搶救性的保護,如爵溪街心戲亭後廂房年久失修而破舊;陳漢章先生故居“綴學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許多古建築電線老化隱患嚴重;王家謨烈士墓區通道嚴重毀損;第五批文保古建築單位勵氏宗祠、東陳鑒公祠等的維修,因缺專項資金無法啟動。

(二)原因分析

1、對文物價值認識不足。一直以來,有些領導和有關部門視文物保護為包袱,為經濟建設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障礙,往往從眼前的經濟利益出發來衡量文物的價值。如古建築保護中有人認為這有損於城市建設的形象。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來對待文物保護,或者要算眼前的經濟帳,保護文物要花多少錢,而拆後搞開發能賺多少錢。不能充分認識到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千百年來形成的歷史文化沉澱。它不僅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資源可直接或間接地為我縣經濟建設服務,是現代化建設中不可再生的寶貴財富。

2、缺乏文物保護意識。從我縣情況來看,全社會普遍缺乏文物保護意識,一些地方領導和幹部不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嚴重缺乏文物保護意識,認為文物保護是文物部門的事情,與當地政府無關,文物保護與否對其政績無任何關係,缺乏“守土有責”的責任意識。普通民眾則認為文物保護是政府的事情,與己無關,毫無顧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隨意地破壞文保單位的周邊環境風貌。如爵溪城牆非法建築時有發生,環境風貌遭到嚴重破壞。

3、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文物保護雖然有《文物保護法》可依,但由於《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執法的主體不是文物部門,而是工商、公安、規劃等執法部門,由於沒有協調處理好相互之間關係,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壞情況發生時,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被處理。如丹城赤坎遊仙寨遺址內建有非法廟宇和道路,文物部門無力處理,相關部門由於職責關係,相互推諉。

4、文物部門的保護力量相對薄弱。文物保護是一項既困難又複雜的工作,而文物部門既無權又無人,更缺乏經費,根本無力實施對許多該保護的文物實施保護。

相關文章:
關於我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農民工文化工作調研報告
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狀況調研報告
關於縣創衛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2017鄉村街道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關於我市農村基層宣傳文化工作的調研報告
2024年質監局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關於對人民調解工作原創的調研報告
維護婦女勞動權益工作調研報告
新時期加強黨委辦公室工作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