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黨組織對領導幹部監督作用調研報告

二、機關黨內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調查表明,近幾年來特別是黨的xx屆四中全會以來,各級機關黨組織在發揮機關黨組織對領導幹部監督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監督者和被監督者的監督意識都很淡薄,缺乏自覺性。相當一部分黨員對機關黨組織監督領導幹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不要監督。有的領導幹部不能正確理解和對待黨內監督,接受監督的自覺性差,只想行使行政權力,不想接受監督,甚至個別領導幹部還有一種反感情緒,認為監督是“跟自己過不去,挑毛病”。有些同志反映現在的一些黨員領導幹部都是“特殊黨員”,誰也管不了,誰也不想管,誰也不願管。二是不敢監督。下級對上級監督怕打擊報復,怕“穿小鞋”;上級對下級監督怕得罪人,怕丟選票;同級之間,怕傷情面,影響關係。一些同志認為,一般幹部監督“一把手”更差,因為“一把手”職務最高,大家都尊重他,沒有要監督他的意識,即使他有違反組織原則的行為,也容易諒解他;同級間要維護“一把手”的威信和班子團結,有意見也不願說。因此,採取明保身、但求無過,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的自由主義態度,處處當老好人。此外,擔負監督職責的機關黨組織負責人,也有不少同志對領導幹部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態度,不願監督。三是不懂監督。目前機關的新黨員、年輕幹部缺乏黨內生活鍛鍊,有的只知道自己應接受監督,而不知道自己還有在黨內監督中發揮作用的義務,更不知道如何發揮監督作用;有的則認為“有了紀檢委就足夠了,無須其它的監督”等等。

(二)對監督內容認識過窄,缺乏針對性。一種認識是把廉政建設當成是機關黨內監督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內容,所以一談監督,往往強調是紀律懲處,忽視機關黨組織對包括行政負責人在內的每個黨員領導幹部在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行使權力,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內容的監督。另一種是重視黨員領導幹部的個人品質,特別是生活作風等方面的問題,輕視黨員領導幹部勤政為民方面的問題。由於對監督內容的認識過窄,機關黨組織沒有更好地發揮經常性、直接的監督效能,使機關黨組織監督缺乏針對性。

(三)監督制度不健全,缺乏約束力。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黨員領導幹部監督機制還有待健全完善。一方面應建立的一些監督制度尚未普遍建立起來,有關的配套性制度也不完備,另一方面,有的制度缺少質的要求和量的規定,原則性的要求多,具體的量化要求少。因而在監督過程中就難免會出現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操作性。同時,對已定的監督制度落實不夠。如,黨員領導幹部不能按規定過雙重組織生活,特別是參加所在支部的生活會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由於執行制度不嚴,使黨組織對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無法落實。

(四)監督體制有弊端,缺乏權威性。由於機關黨組織、紀檢組織在機構中獨立性不強,其自身的編制、經費、幹部的配備和任免都由行政領導決定,同時,機關黨組織的監督與幹部管理相脫節,這樣就決定了機關黨組織履行監督職能的手段與途徑、監督結果的處置都不夠有力,處在一種無權的監督有權的、權力小的監督權力大的、下級監督上級、被領導者監督領導者的窘況,機關黨組織監督工作難以到位。目前機關黨組織監督的手段相當軟弱,中央檔案已明文規定的參與權到現在沒有真正得到落實,青海省57個被調查單位統計,不讓機關黨組織負責人列席部門、單位黨組、黨委研究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部署重要行政業務工作會議的,占所調查部門、單位的10.42%;任免、調動、獎懲本機關幹部不聽取機關黨組織意見的,占2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