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黨組織對領導幹部監督作用調研報告

(五)黨內民主空氣不濃,監督渠道不順暢。機關黨組織中的一些黨員民主意識淡薄,黨內民主空氣不濃,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對黨內民主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認識,對黨內民主的內涵缺乏了解,由此導致對黨員的民主權利不夠尊重。比如,某單位黨員領導幹部得知黨員向上級黨組織反映他工作中一些不妥作法時,竟說出“簡直沒有王法了”的話來。二是民主生活會質量不高。雖然多數單位能按時召開民主生活會,但很少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的民主生活會變成評功擺好會或者讀報學習會,很少觸及思想深處問題。三是對領導幹部的意見包括檢舉揭發性意見,往往不能從正常渠道聽到,即使是從正常渠道來的,又主要是一些匿名的、隻言片語的電話或舉報,很難弄清事實、判斷是非。

機關黨組織對黨員領導幹部監督存在的這些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思想政治素質不高。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新形勢下,一些部門和單位不能處理好政治和經濟的關係,治黨不嚴,放鬆了對領導幹部的黨性教育。一些黨員領導幹部也忽視了自己的黨性鍛鍊。特別是近年來,不少黨員領導幹部沉湎於日常事務,放鬆政治理論的學習,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往往記得自己是位領導,而忘記自己首先是一名共產黨員、黨的幹部,是黨組織委託來擔負領導工作的,因而不能按照《黨章》要求“自覺接受監督”,而是自然而然地游離於黨組織之外,只要權力,不要監督。

2、忽視“硬約束”。現行機關黨內監督偏重思想道德的“軟約束”,而忽視強化權力制約的“硬約束”。一旦出現黨內濫用權力等腐敗現象,往往歸咎於部分黨員幹部的思想覺悟問題,這些認識是不全面的。加強黨內監督,應該堅持軟約束與硬約束並舉,形成約束網路。所謂“硬約束”,主要是指通過制度、法規等來制約權力。它與軟約束相比,更具客觀性、直接性、強制性的特點。然而。由於受“軟約束”的思想支配,在實施黨內監督的過程中,重視黨員領導幹部自覺性的提高,輕視靠制度去規範和約束黨員領導幹部言行的傾向比較明顯。雖然在黨內監督方面也制訂了一些規章制度,但由於沒有抓住強化權力制約這個關鍵,所制定出的制度彈性大,制約作用差,不能不說這是造成黨內監督制度不健全、針對性不強、缺乏約束力的重要原因。

3、輕視“監督權”。監督的實質是制約權力,對權力的監督也必須依靠權力作後盾。以權力制約權力是監督工作的普遍法則。實現權力制衡,必須相應賦予監督者以必要的監督權。監督權並不等於同於領導權,賦予監督權並不意味著爭地位爭權力。對權力制約的目的,在於推動和保障多項權力的正常有序進行。從目前機關黨內監督的體制看,監督權剛性不夠,未能形成對權力制約的運行機制。沒有權力的監督必然是無效的監督。儘管部門黨組或行政領導班子與機關黨組織在理論上是指導關係,但在實際上卻成為事實上的領導關係。許多同志反映,無權的監督有權的,權小的監督權大的,就好比小孩子監督大人一樣,大人自覺性強一些,有些事還能做,否則,監督只是皮毛。

4、監督環境不優。我國是一個封建社會歷史悠久的國家,傳統文化中官本位、權本位的特權思想、等級觀念根深蒂固,潛移默化地影響監督工作,有的以領導自居,自視高人一等,認為不受監督是天經地義,有的習慣於服從“人治”,放棄監督權利;在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少數領導幹部消極地接受了市場經濟開放性、自主性原則的負面效應,錯誤地認為“開放”就是“放開”,“自主”就是“自由”,可以不要紀律,拒絕來自各方面的監督。當前,社會上好人主義盛行,部門保護主義、小團體主義仍然存在,關係網,說情風也未根本好轉。在問題的查處上,常常出現人情與原則的碰撞,權力與黨紀的抗衡,以及本位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的干擾。如此這些,給機關黨內監督帶來了極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