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黨組織對領導幹部監督作用調研報告

三、發揮機關黨組織對領導幹部監督作用的若干對策

(一)強化監督意識,把機關黨組織對領導幹部監督工作落到實處。

加強機關黨組織對領導幹部的監督,首先是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進一步增強監督意識。加強機關黨內監督特別是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是機關黨組織的重要職能。在黨內,黨組織的監督是最高最嚴的監督,機關黨組織是黨內監督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須擔負起對本機關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實行嚴格監督的職責。要教育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對黨內監督重要性的認識。通過教育,使黨員領導幹部明確:黨內監督是雙向性的,黨員和黨組織既是監督的主體,又是監督的對象,既有監督他人的權力,又有接受黨組織和他人監督的義務,共同擔負著維護紀律權威的責任和行使正當民主權力的義務,黨員不接受監督是違反黨紀的行為,黨員不監督他人,則是黨性不強的表現,而黨組織不對黨員進行監督,就是失職。這個道理必須在黨內經常講、反覆講,使所有的黨員都能印在腦子裡,主動把自己擺在被監督的位置上,置於黨組織和黨員民眾監督之中,理解、歡迎、支持來自各方面的監督。

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對所屬幹部負有不可推卸的監督責任。各部門各單位“一把手”有責任監督同級領導班子的其他成員,領導班子成員有責任監督自己分管部門的領導幹部,要一級管好一級,層層負責,發揮最有效的上級監督下級的作用。機關黨組織更要注意了解和掌握領導幹部的思想、工作情況,發現問題,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及時向黨組(黨委)領導報告,配合搞好監督。對下級黨員領導幹部要加強教育,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及時查處違紀案件。黨組(黨委)要支持所在單位機關黨委履行監督職責,切實保障廣大黨員行使監督權利。

(二)健全和完善機關黨內各項監督制度,逐步做到規範化、制度化。

黨內監督僅靠自覺性是不夠的,還要有強制性手段作為補充,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制度既是約束黨組織、黨員和幹部的行為規範,又是實施監督的準繩和依據。只有通過制定和執行一整套科學、嚴密、可行的制度,才能形成黨內良好的秩序,遏制黨內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級黨組織已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不少好的監督制度,如黨員領導幹部參加雙重組織生活會制度、請示匯報和檢查監督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制度、“兩公開一監督”制度、黨風黨紀檢查制度、受理民眾來信來訪制度等等。實踐證明,這些制度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總的來講,這些制度多屬於黨內監督這個大範疇。作為機關黨組織對黨員領導幹部監督這一特定的內涵而言,儘快制定出一套專門適用於機關黨組織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機關黨組織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制度應該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完整性,就是制度必須嚴密、系統、配套,既要有監督客體的行為規範,也要有監督主體必須遵循的實施準則,包括監督的對象、標準、方式、程式以及懲處和保護措施等,都要作出明確的規定。二是要有超前性,就是既要有事後監督,更要有事前防範和事中約束。三是可操作性,就是制定的制度要儘量做到準確、具體,便於掌握和操作,不能過於原則,減少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