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應注意和解決的幾個問題

開展社區矯正工作 應注意和解決的幾個問題 社區矯正是與監獄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願者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並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主要適用於被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被裁定假釋、被剝奪政治權利,並在社會上服刑、被暫予監外執行的5種罪犯。其中罪行較輕、主觀惡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弱病殘犯、女犯以及罪行較輕的初犯、過失犯等是重點對象。目前,社區 矯正工作還沒有法律法規予以支撐和規範。 xx作為江蘇省的社區矯正試點城市,於XX年12月24日正式啟動試點工作。其中鼓樓寧海、江寧東山兩個街道先行。經過半年多努力,目前,試點工作進展良好----按照預定的內容執行社區矯正的各種制度,組織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公益勞動,定期分析工作形勢,開展培訓和心理諮詢等。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筆者認為,這些問題必須予以注意並解決,否則將影響社區矯正工作的深入推進和矯正工作效果。 一、注意和解決隊伍、力量問題 社區矯正是“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願者的協助下”實施的。因此組建統一管理社區矯正工作的專門國家機關十分必要。但由於目前並沒有管理社區矯正工作的專門國家機關,因此,社區矯正工作歷史地落在了三隻隊伍和力量身上:一是以司法所為主的司法助理員專業主導力量,二是以監獄、~警察為輔的專業輔助力量,三是以社會志願人員為補的社區矯正工作補充力量。xx在試點工作中摒棄了以監獄、~警察為輔的專業輔助力量,只選擇了以司法所為主的司法助理員專業主導力量和以社會志願人員為補的社區矯正工作補充力量,形成了社區矯正工作由兩支隊伍實際實施和操作的局面。 目前,雖然全市各司法所經過第一輪規範化建設,人員普遍配齊到位,但人員數量相對於司法所所承擔的任務而言,顯得力量普遍不足、人手不夠,必須通過聘用人員方式解決問題。但由於社區矯正工作屬於刑罰執行性質,社區矯正工作者身兼法律執行者、行政官員和社會工作者三種角色,這三種角色本身就在社區矯正工作者身上存在衝突顯得不調和,更何況是聘用人員!因此出現聘用人員身份相對於所承擔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並不奇怪。對於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當通過身份授權和委託執法方式予以解決。在目前政府機構不斷改革、公務員行政編制十分緊張和有限情況下,司法所想要通過增加行政編制渠道解決人員力量不足、人手不夠問題不太可能也很不現實。因此,必須走曲線救國路線,從聘用人員上想辦法。聘用人員如果專門從事諸如台帳記錄、信息溝通、聯繫通知、檔案管理等純粹事務性工作的,可以不必進行身份授權和執法委託;但如果參與具體社區矯正的組織管理、教育培訓、監督考核、解除矯正等工作的,必須進行身份授權和執法委託;而且,這種身份授權和執法委託期限不能太長,更不能一勞永逸,最好半年或一年重新辦理或核准一次。對聘用人員的身份授權和執法委託可以由區縣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實施。聘用人員的身份一旦確定,目前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量大、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當然,從事社區矯正的工作人員是代表國家實施刑罰,因此社區矯正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素質尤其是聘用人員素質必須得到切實保證。 以社會志願人員為補充的社區矯正工作力量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隊伍。這支隊伍主要由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社區居委會成員、離退休幹部、高等院校高年級學生、矯正對象的近親屬和所在單位人員構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志願人員的參與純粹出於內心對某項事業的認同,因此其隊伍的建設更需要擺脫計畫經濟的慣常模式。由於志願者是一個頗具流動性的社會群體,因此穩定志願者隊伍的形成需要大量時間、精力和資金投入。這支社會志願人員隊伍的構成不但應當吸引熱心人士參與,更應當以志願人員能夠履行自己的應盡義務或承諾為前提條件,不能徒有虛名或流於形式。否則,社區矯正工作的措施和效果將難以得到落實和保證。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按照志願參與某項活動的時間長短將志願人員分類,分為長期、短期、臨時志願者;按照參與志願活動的空間分為社區內、社區外志願者;按照參與志願活動的程度分為全面參與、專題參與、暇時參與等不同類型。 二、注意和解決認識、定位問題 在目前社區矯正工作缺乏法律法規支撐和規範狀況下,社區矯正是什麼性質?工作應如何定位?工作的核心是什麼?如何處理社區矯正的刑罰執行與體現矯正工作的人性化關係?等等諸如此類的認識問題一直在困擾著試點的先行者們。 僅從分析社區矯正的概念入手可以看出,社區矯正首先是一種刑罰執行活動,是與監獄監禁矯正相對的刑罰執行活動,是在非監禁狀態下矯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並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刑罰執行活動。因此,社區矯正的性質是刑罰執行活動。它與對刑滿釋放人員和違法青少年的安置幫教、人民調解以及社區社會工作本質上不同。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刑事執法活動中包含了對犯罪人的懲罰功能。作為一項刑事執法活動,社區矯正是對特定罪犯的刑事執法活動,而且是在社區中實施的刑事執法活動。針對如此性質,筆者認為,社區矯正的工作定位應該是一個目標、兩個方面:一個目標就是促使犯罪人順利回歸社會;兩個方面就是在非監禁狀態下,一方面加強對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矯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另一方面加強對犯罪人的幫助和服務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對應這一工作定位,社區矯正工作的核心應主要放在

“矯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避免其重新犯罪”上。 社區矯正雖然是行刑社會化和人性化的體現,但它畢竟包含了對犯罪人的懲罰功能。雖然懲罰的嚴厲性遠遠低於死刑和監禁刑,但並不能就此否認它的懲罰功能。因此,在這種大背景下體現人性化,必須是根據犯罪人個體情況,對其進行適當監督,限制其一定人身自由或承擔必要經濟責任,不能出現完全由著矯正對象的意願行事或根本不考慮矯正對象實際的情況。 三、注意和解決手段、保障問題 社區矯正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對犯罪人的幫助教育和改造,使其能夠早日適應正常社會生活,改過自新後回歸社會。但在試點過程中,常聽到諸如對(拿)違規或違法矯正對象沒辦法的嘆息和抱怨,而在實踐中往往出現矯正對象因謀生或生計而無法履行應盡義務或者無法服從管理的現象,這使得社區矯正工作者感到無計可施,束手無策,認為社區矯正工作難以落實到位。事實上,既然社區矯正的執法活動是在社區而非監獄,那么要避免矯正對象在社區重新犯罪,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使之在社區中能夠正常生活並融入社區。這時,社區矯正工作者要做的首先不是簡單地管理,而是對矯正對象提供特別幫助和服務,包括幫助他們尋找工作或辦理最低生活保障,幫助他們在獲得工作後努力保持,幫助他們妥善解決個人與家庭、鄰里的關係,幫助他們樹立生活信心,正確認識社會正確面對自己,正確認識社會現實與主觀能力之間的矛盾,等等。並根據每個矯正對象的不同情況,充分運用社會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方法,對矯正對象予以充分理解、尊重和關心,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摒棄千人一面、一刀切的矯正思路和方法,視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將剛性、死板的矯正管理、紀律、要求等靈活實施或變通體現,量身訂製出帶有個人身份特徵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實事求是地實現以個別教育為主的社區矯正目標。如果在這種狀態下,矯正對象依然動輒違規或違法,就可酌情建議收監。因此,在這裡可以看出,對矯正對象不是沒有手段,只是沒有一個適用於一切對象籠而統之的大一統方法和手段。筆者認為,面對每個具體的矯正對象,量身訂製出帶有個人身份特徵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是實施矯正工作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當然,對於矯正對象來說,教育和感化並非萬能,因此思想改造也不可能百分百絕對成功,必須要有足夠的懲罰措施作為補充。實踐中拉攏甚至腐蝕矯正人員、不服從矯正管理、拒絕做義工、拒不報告行蹤的矯正對象已經出現,因此,除對嚴重違反矯正紀律和要求的矯正對象建議收監矯正外,對那些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還未重新犯罪的邊緣對象,要及時制定懲罰措施。 四、注意和解決協調、配合問題 社區矯正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審判、刑罰執行、社區管理、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和民眾工作等各個層面。司法行政作為主管機關,必須加強與法院、檢察院、公安部門、監獄、勞動、民政、社會保障等部門的聯繫與協調,取得街鎮、村居、居民等的密切合作,依靠社會各方力量開展矯正工作。例如筆者認為,社區矯正的最大難題是矯正對象的生活和就業問題。目前城市下崗人數較多,外地流動人口又不斷進入,僅xx的600多萬人口中,外地流動人口就占據六分之一,達到120萬,加之農村經濟相對欠發達,因此,社區矯正對象的就業壓力很大,就業前景極不樂觀。如果沒有正當生活收入,矯正對象就將情緒不穩,很有可能引發重新犯罪。而勞動培訓與就業並非司法行政的自身職能,司法行政部門也不可能違背市場化就業規律,硬性攤派矯正對象就業。必須積極與社區及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充分利用社區和社會資源,推進矯正對象就業。對於那些年齡偏大、沒有一技之長、身體差的矯正對象,還要幫助解決最低生活保障。諸如此類需要協調的事項還很多。總而言之,社區矯正工作者在履行職責時必須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在協調中體現矯正工作的服務性、角色的多樣性、處事的配合性、視角的全方位性。 開展社區矯正工作需要注意和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諸如人員素質、考核標準、經費保障、懲罰措施、限制程度等等。筆者將盡己所能予以關注。“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對於一項沒有現成法律法規支撐和規範的工作來說,創新是最好的途徑了。歡迎商榷。 XX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