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擴大“兩良”覆蓋率,一是要提高良種覆蓋率。首先要採用高質量的凍精改良奶牛。二是重點是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增加優質牧草,全株青貯玉米的種植,提高其在飼料中的比重。其次,要大力推廣全混合日糧飼餵技術。三是要抓好防疫和環保工作,新建的小區和牧場必須同時考慮環保和防疫。

最佳化兩個結構。一是要最佳化牛群結構。奶牛養殖不是沒有效益,而是因為所養的奶牛群結構不合理才會影響效益。逐步淘汰“兩病”牛和低產牛。二是要最佳化奶農隊伍結構。奶牛業是技術要求較高的產業,而市奶農的生產技術知識比較貧乏,限制了奶牛業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通過實現上述“兩化”經營,擴大“兩良”的覆蓋率,最佳化兩個結構,最後達到“三增”的目的。一是增產增效。目前,市成母牛年產量單產為5475kg,經過努力爭取達到6000kg以上。二是提質增效。經粗略地估算,由於原料奶質量差,1頭奶牛每年的收入將減少600-1000元。因此,要通過集約經營,改善原料奶的質量,使原料奶的脂肪,蛋白質含量提高,細菌總數和體細胞數下降,從優質中要效益。三是節本增效。通過節約加強管理,節約成本,增加效益。

五、合理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拓市場。

目前市場銷售的液體奶以其天然、營養、衛生、方便和廉價而成為日常生產生活的用品,但是就市的情況來說,奶製品種類不多,應積極研究發展適銷對路的多種奶製品,使消費者感到喝得起、喝得好,同時建立完善行銷體系,銷售網路,創造自己的拳頭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

六、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消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們對營養學的知識認識不多,特別是對牛奶的營養價值認識不足。這一點人尤為突出。目前全國人均擁有鮮奶量是人的23倍,開發中國家人均擁有鮮奶量是人的130倍;已開發國家人均擁有鮮奶量是人的1114倍。由此可見,人不管是和國內比還是和國外比,人均擁有鮮奶量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存在這種差距的原因,一是牛奶的生產能力有限;二是對牛奶的營養價值認識不足;三是銷售渠道不暢。要改變這種狀況,在大力發展牛奶生產的同時,必須大力加強對牛奶營養價值的宣傳,普及牛奶消費知識,讓“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的意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從以上可以看出,市牛奶產業市場非常寬闊,加上地處亞熱帶,氣候適宜,雨量充沛,適合各種飼料牧草生長,具有豐富的飼料飼草資源。只要堅持以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手段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千方百計增加資金投入,通過調整種植業結構,改良品種,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和服務體系等手段,推行產品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把奶業發展真正轉變到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的軌道上來,提高質量和效益,市的奶業就會成為一個強大的產業。

更多文章
珠海市文化產業發展開展專題調研報告建議
邗江區軟體信息和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水電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生物資源產業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市政府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2017
2017農村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鄉鎮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我縣紅薯產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關於推進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