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村民自治工作調研報告

三是違法干預選舉的現象依然存在,賄選現象增多。賄選現象已在很多地方出現,部分地方已呈蔓延之勢。賄選的手段多樣化,有給錢的,也有給物的,還有既給錢又給物的。有候選人直接參與賄選活動的,也有候選人指使他人所為的。XX年換屆選舉時,福州市有一個村,候選人扛著80萬元人民幣,用透明塑膠袋裹著滿村遊走,給人一種暗示:候選人若當選,村民將有好處。因賄選引起的選舉爭議和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四是對村委會選舉中違法行為的查處存在困難。由於對村委會選舉中違法行為的查處機構及其職責的規定比較則,涉及選舉中的一些矛盾和糾紛,如村民資格、候選人條件、賄賂選舉、另行選舉、重新選舉、選票認定、罷免、違法行為處罰等,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中規定不明確或處理措施難執行,處理難度大,民眾只好逐級、越級上訪。一些人鑽了法律空子,致使干擾破壞選舉現象時有發生,糾錯效果不明顯。

(二)村委會屆期三年太短,基層選舉過於頻繁

近年來,基層幹部民眾普遍反映,村委會屆期三年太短。太短的任期一是造成村幹部隊伍不穩定,二是增加了行政成本,影響了農村的發展。有一種說法叫一年選、二年乾、三年等著換。第一年要接受任前必要的培訓,還要忙著定計畫,確定發展思路,第二年才忙工作,第三年快要換屆了,至少半年要考慮是否參加下一屆選舉,如何連選連任等等。此外,基層選舉活動過於頻繁,用民眾的話說,十年九選,今年是村委會換屆選舉,明年是鄉鎮人大代表選舉,後年是縣區人大代表選舉。每次選舉,都要讓村委會幹部忙碌一兩個月,開支一筆錢,少則幾千,多則數萬不等。有的村幹部反映說:他們村里幾乎每年都要搞一次選舉,而每一次選舉都得花上2至3萬元。毋庸置疑,目前,我省仍有部分村經濟較薄弱,頻繁的選舉活動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負擔。而且,選舉活動多了,牽扯著村幹部的精力,也影響發展經濟。再者,次數多了,也影響村民參與積極性。

(三)村“兩委”關係不盡和諧,選舉聯動有待推進

在一些地方,村委會與村黨支部的關係不很融洽。有的村委會班子成員認為自己是全村民眾選舉的,而村黨支部書記只是由占村民總數一小部分的黨員“兩推一選”的,於是盲目自大,自己想怎么乾就怎么乾,不尊重黨支部的領導;有的村黨支部認為,基層黨組織是領導核心就是要領導一切,於是就大包大攬,妨礙了村委會班子正常行使應有的權力。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尚有8%左右的村委會與黨支部關係處理不好、村“兩委”選舉聯動有待於進一步規範和推進。

(四)村務公開仍需規範,監督整改措施乏力

一是認識不到位。有的地方黨政領導和業務部門對開展村務公開工作的重大意義認識不足,對推進村務公開工作的要求把握不準,存在安於現狀、盲目樂觀、鬆勁懈怠的現象。有的村幹部存在怕麻煩不想公開,怕監督不敢公開的心理,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有些民眾認為村務公開只是上級和村幹部的事,與自己沒有多大關係,不聞不問,不參與監督和公開。二是工作不規範。對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存在內容、時間、地點、程式的不規範。公開內容不全面,省里要求公開11項內容(村幹部補貼、集體財務收支、計生指標、企業承包、工程投標、宅基地分配、被征土地面積及補償款項、義務工攤派、救災救濟物資和生產資料發放、扶貧資金使用等),有的才實行四方面、六方面的公開,一些比較敏感和民眾關心的內容不公開或公開不徹底。有的公開項目不細化,只籠統公開大的支出項目,而不公布具體的支出情況,民眾看了還是不明白。特別是在村財的收、管、用等環節上,普遍存在失范乃至混亂現象,亂髮補貼、亂開支等違紀違法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監督整改不力。有些地方監督措施乏力,監督滯後,暴露出來的問題查處不及時,整改措施未能真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