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村民自治工作調研報告

(三)正確處理鄉與村及村“兩委”關係

正確處理“鄉村關係”。要正確理解鄉鎮政府對村委會的指導、支持和幫助的關係。在制定農村政策時,要充分考慮農民的利益,科學劃分農民與政府的利益格局,理順管理體制,既要防止鄉鎮政府的“越權”,又要防止政府對農村社會的“失控”。鄉鎮政府必須在充分尊重村民自治權的基礎上,認真履行職責,堅持“協調、效能、服務、法治”的原則,不斷強化法律意識與服務意識,嚴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功能。村委會要把對鄉鎮政府依法行政的協助和配合作為自己的法定義務,決不能以自治組織要服從民意為藉口,不願接受鄉鎮政府對村務工作的指導,甚至唱對台戲或抵制鄉鎮政府的工作。另一方面,村委會必須糾正實踐中村委會包辦鄉鎮政府對農村和村民相關事務的做法。

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的關係是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政關係的自然延伸,處理好村黨支部與村委會關係對村民自治發展和農村和諧社會的構建都尤為重要。要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有機統一的總體要求出發,努力探索規範、協調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關係。一是要科學劃分職權與職責,處理好政治領導與具體事務之間的關係。村黨支部是農村的領導核心,是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主要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管理好黨務工作和村黨支部自身的建設。這就決定了村黨支部不能代替村委會直接管理具體的村務。村黨支部應督促村委會依法實行自治,積極提出村的發展規劃,並通過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形成決議,監督村委會貫徹落實,監督村委會和村委會幹部的工作。村委會要增強黨的領導的觀念,自覺地接受和依靠村黨支部的領導。二是要增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的執政能力,提高村民自治組織的自治能力。作為農村黨的基層組織的村黨支部要加大建設力度,改進領導方式,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以適應民主政治發展的要求。作為村民自治主體之一的村委會不僅要樹立依法自治的意識,提高民主自治的能力,而且要牢固樹立“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思想意識,不斷增強自覺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的政治覺悟。

(四)進一步完善以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民主理財為主要手段的民主監督制度

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切實把民眾最關心、與民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作為村務公開的重點,對公開事項、公開時間、審核辦法等做出具體規定。同時,進一步規範村務公開的工作程式,包括定期公開事項的內容、時間、地點、形式和意見受理等,都要符合規範要求。進一步健全並落實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實施細則,以保障村民應有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使民眾監督由對村務活動結果的監督延伸至村務決策及其整個執行過程的監督。堅持村民民主評議幹部制度,制定評議規則,定時定期進行統一安排。明確規定評議主體、評議對象、評議內容、評議方式、評議原則和評議要求等事項,使這一制度的實施既要有利於對村委會及其成員的有效監督,又要有利於發揮村委會及其成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村務管理效率。堅持民主理財和財務監督制度,認真貫徹落實《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和《福建省村集體財務管理條例》,健全村務監督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制度,保障村務監督小組充分履行職責,努力使民主理財、民主監督達到良好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