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的高三教師節讀後感:《老師,請您聽我說》讀後感

第五句話:老師,不要勉強我把求學當作人生的最大樂趣,至少對我,學習不一定是樂趣。

年僅十八歲的天才少年丁俊暉,在世界斯諾克檯球錦標賽中戰勝了各路高手一舉奪魁,成為第一位問鼎世界檯球錦標賽冠軍的亞洲人。

一夜之間,他成為各大媒體競相追逐的焦點,人們都把他當天才看待,把他當作突然從天下掉下來的檯球神童,似乎他的成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但當人們了解到這位少年坎坷而不平凡的成才歷程後,才真正明白了“十年磨一劍”的道理。

8歲打球,10歲國內無敵手,11歲南下廣東。但這一過程中他遇到的酸楚很少有人清楚。就算丁俊暉現在每年有4萬英鎊的收入,但想起那段日子的艱苦,引領丁俊暉走上這條道路的父親丁文鈞依然唏噓不已。他每天練球的時間長達八個小時,而且他的父親總會在旁邊陪伴,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十三歲那年,他就獲得了香港精英賽的冠軍,此後的三年里,他幾乎獲得了全國所有的大賽的獎牌。他的父親在丁俊暉十六歲的時候將他送到英國升造,他在英國的生活幾乎是與世隔絕的,語言不通,生活不習慣,訓練的費用高昂,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止父子倆心中的理想,那就是有一天能參加世界錦標賽。如今,這一切都已經成了現實,而且還站在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上。

有人採訪他的父親:“您為什麼不讓您的兒子讀書,而讓他去打球呢”?他父親的一番話發人深省,他說:“中國的教育總是要求孩子通過讀書這樣一種方式來成才,這條路太狹隘了,成才的標準絕非一條,我認為丁俊暉的這條路沒有錯,因為打球正是他最大的樂趣,其實,路是可以走得通的,關鍵在於如何努力去取得成功。”

是啊,我們的教育總是將學生培養成我們所想像的人才,完全是從自己的意願出發,替受教育者包辦一切,學生必須喜歡學習,然後通過各種訓練考試達到我們認為理想的成績,於是,我們殫精力竭,嘔心瀝血;於是,我們的學生十年寒窗,埋頭苦讀。最後學生的成績也許在艱辛的汗水和勤奮的耕耘下提高了,但我們的孩子也許有志不在於此,他們也許更熱愛音樂,也許更愛好繪畫,也許更熱衷運動……也許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根本不會選擇求學這條道路。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和我們教師的悲哀嗎?

北京大學汪丁丁博士說:“教育是一門藝術,一門自由選擇的藝術。”沒有選擇的教育,斷然不會培養出充滿個性的人。我們的社會需要個性張揚的人才,不需要只會讀書,死讀書的書呆子,我們應該讓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那時我們的教育捧出的就不只是一張張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一個個特長突出,個性鮮明的人。

統一教材、統一教學方法、統一答案、統一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把富有生命力的學生變成一個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學生的愛好和豐富的想像力受到限制, 一大批富有想像力,善於思考,富有個性和獨創性的學生被扼殺。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成功的教育選拔制度和成功的教育者,必須能夠深入細緻地了解並尊重學生的天然稟賦及個性特點,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給他們一個廣闊自由的發展空間,同時還應予以熱情的鼓勵和科學的指導。擯棄傳統教育中“一刀切”、“一鍋煮”、“千人一面”的教育,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尊重學生的個性,不用考上大學與否這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是否成才,而是尊重不同個性學生未來的不同發展,我們的社會是多姿多彩的,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人才,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會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六句話:老師,您不僅要教我們知識,更要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中國的教育改革步履維艱的行走了20多年,素質教育這個詞也頻繁的掛在我們的嘴邊,但提了這么多年的素質教育,結果如何呢?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素質教育名不副實。我們的老師也在改革中迷失了方向,步入了思想認識的誤區。

誤區一: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德育教育。

在當前中考、聯考指揮棒的指引下,學校不得不追求升學率,追求上線人數,在這樣的環境下,德育教育被擺在了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雖然領導和老師都知道德育的重要,但考慮到一是沒有時間,二是考試不考。既然考試不考,費這么多神乾什麼,這不是捨本逐末嗎?所以在他們看來,學生只要學習優秀,品行差點不要緊。於是,忽略了對學生起碼的愛心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等等。於是,我們看到了用濃硫酸潑狗熊清華學子,我們看到了用尖刀刺瞎貓眼的女研究生,於是我們看到了中學生將同窗室友殘忍的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