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產業工作計畫

二十世紀後期,隨著一系列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以信息技術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為重點的高技術產業迅速成長。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成為世界大國爭奪的戰略制高點。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不但決定著國際競爭力的高低,而且決定著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分工地位,從而決定了在國際貧富兩極分化中的國家前途。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變化的重要因素,是已開發國家推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基礎。藉助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優勢,已開發國家進一步鞏固了控制世界經濟秩序的地位。同時,高技術產業使開發中國家實現工業化的途徑和內容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開發中國家必須把發展高技術產業作為推進工業化的重要內容,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道路。

我國已勝利完成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十五”及以後一段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是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要從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出發,尋求與之相適應的發展模式、市場環境和競爭策略,制定適合我國國情、順應國際趨勢的高技術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這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舉措和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部署。

本規劃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確定“十五”期間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與方針,闡明國家戰略意圖,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和任務,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模式,推動體制創新,明確政府與市場的作用範圍,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為高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一、 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技術產業正在從初創走向全面發展。

總量快速增長,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為迅速的產業部門。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工業產值已從1993年的4460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15618億元,年均增長22.7%,高於同期全部工業產值增長約11個百分點。其中,以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增長速度分別達到48%和29.2%,大大高於全部工業產值年均增長水平。

結構變動活躍,新產業不斷湧現。我國高技術產業門類逐步增多,基本形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通信設備、光機電一體化設備、電子元器件及配件、航空太空飛行器、生物醫藥、計算機軟體、新材料等高技術製造業全面發展的局面。同時,通信服務、計算機和數據處理服務等高技術服務業也在蓬勃興起。在高技術產業的內部結構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電子及通信設備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2000年比1993年,分別提高了8個百分點和11.5個百分點。

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日趨明顯。高技術產品進出口貿易呈快速增長態勢,在對外貿易中的份額逐年提高。我國高技術產品的進出口額已由1993年的205.9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895.5億美元,年均增長23.4%,其中,2000年高技術產品出口占工業製成品的比重為14.9%,7年提高了近8個百分點。高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帶動作用正在增強。農業方面,信息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的廣泛套用,加速了動植物優良品種的培育,提高了對重大自然災害的防治能力;在金融、商貿等服務業和機械、冶金、化工、輕工、紡織等製造業的企業中,信息技術的軟、硬體投資開始占有較大比重,使這些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隨著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斷提高。同時,高技術在對傳統產業的融合和滲透過程中又派生出許多新興產業,為傳統產業在更高技術層次上的發展開闢了廣闊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