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心得體會:務實開放求發展

當前全省正在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這是一個英明的舉措。因為我們過去有太多的思想禁錮,或是思想空白,才讓我們的基層在發展上老是止步不前,才讓我們有許多的好的構想難以付諸實施,因此雖年年有宏偉藍圖,卻仍有劃到哪裡算哪裡之實。正因為如此,我們實在是有解放思想的必要,從而讓我們能自由務實地求得真正的發展。

常言:有志者事竟成。也就是說有多大的胸懷,就乾多大的事業。那么你有多好的思想,你思想的自由程度有多高,你就有多高的品位,同時你的品位也決定著你事業發展的前景。一般說品位高的人的事業決不會是曇花一現,那種瞎折騰沒品位的現象,是不會長久的。

毋庸諱言,我們在近段時間裡,我們或是沒有思想,或者思想是禁錮的,因為現實中我們幾乎沒有人去思考,沒有自主的思想,都只能是人云亦云,因此幹的事業就是機械套用,幾乎就是一個模式,沒有地方特色。幹部工作作風,有時也象是在混日子,工作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沒有開創性的舉措。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們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讓人們禁錮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因而讓社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後來,我們又將思想禁錮了,不顧基層實際,而盲目仿效,唯大、唯上是效,沒有自己,沒有自主,沒有自由的思想,因此人們又不思進取了,萬事都是盲目照抄,所以又重新導致了落後。

正因為是這樣的現實,令人堪憂,因此我們有必要回響省委號召,解放思想,打破舊的框框,重新認識自己,做好務實求發展的文章。

一、敢於實事求是,不唯上務虛

現在我們有一種工作模式,那就是唯上務虛搞形式。這種唯上導致了許多工

作都不能務實。如本來上級領導是來調查研究的,而要調查研究就必須深入到民眾之中,才能聽到和看到真實的東西,以便正確決策。結果因為是上級領導來了,因此前呼後擁,警車開道,閒人不能近身。一個好的工作出發點變成了一個招待行為,變成了走過場。基層則是將自己得意的東西推介一下,儘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無所謂,反正任期有限,能以一美遮百醜,就算了事。這種華而不實的工作作風,也可能是導致人們懶散,不思進取的一個原因。要知道我們要搞好工作,最好是查找問題,解決問題,以利進步,從而讓我們能穩步發展。但由於我們沒有思想,一切唯上,因此工作不需要思考,就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隨波逐流了,任何人也沒有工作目標,流到哪裡算哪裡了,這也是導致我們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

那么作為一個有工作責任感的人,作為一個有作為的領導,就必須深入基層了解實情,不要盲目唱讚歌、聽頌歌(頌歌一般是唱給死人聽的,因為死人不需要發展和改進了,不過讓其靈魂得到安慰而已),要敢於與基層實際不符的決策作調整,甚至作抗爭。常言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要善於聽取意見,要善於從人家的意見中發現可取之處,善於從人們的不滿中看到實際情況,而改進我們的工作。不要象過去專制的皇帝一樣,一摸逆鱗,就大發雷霆,那樣會讓自己變成瞎子聾子。古有“肉食者鄙”的說法,今天有民眾是真正的英雄之語,那么我們不可不聽取民眾的意見。只要是符合客觀實際的,不管誰說的,我們都有聽取的必要;一切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我們都有權進行批評,這才是實事求是精神。我們要知道經得起歷史評價的,還是忠言和直語,那些說美言的往往被稱為諛臣,或叫阿諛奉承之士。希望我們現今的領導者既不當諛臣,也不當阿諛奉承的抬舉人,要做一個聞過則喜的人,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做一個真正為本地本單位謀幸福的人,這才有利於我們事業的發展,才是百姓之福。

二、搞好調查研究,多做符合民眾心意的事

調查研究,這是我們共產黨人歷來的主張。毛澤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而我們今天的調查就是口袋沒有煙,下去轉一個圈,不作實質性的工作,最終還是心中沒底,到時就是照葫蘆畫瓢。如我們常常是閉門造車,坐在家中按照上級的檢查方案,想當然地擬一個評估標準,以所謂先進的量化評估,左右著下屬的工作。因為量化評估是目前一種時髦的檢查方法,也便於操作,於是不顧實際地照搬。殊不知這種量化評估方法,正是釀造著華而不實的的工作作風的源頭,人們以此標準去造假,逐項應付圖形式,那些該做而評估方案中沒有內容的就可以不做,以獲得高分而成為先進,這樣既浪費紙墨,又沒有實際效果。我們要知道這種量化評估方法,雖是從國外引進的,卻是用於對具體工作量的評估上,而不宜對抽象的工作來作評價。我們的行政工作,一般要從長遠來看,從影響力來看,看其潛在效果,因此我們的檢查評比就不應該是單純的打分,而應該全方位的考核,要看下屬單位真正實在的工作,還必須作調查,深入最基層。我們中醫治病,還要望聞問切,找出實質性的病源,難道我們的工作就不要通過多層面的調查來作決定嗎?

還有一種強制性的工作,使人們感到無奈,或者是僵化人們思想的真正原因。如我們到了年底,征訂報刊雜誌,一般單位是不能自主的,因為唯上,上面有精神,分了多少任務就要訂多少。因此儘管沒有必要,也必須這樣做,造成了嚴重的浪費,並且還帶來不利的連帶作用。因為幾乎只一種報紙,看到的就只一個內容,導致人們生厭,因此學習之風也就在這浪費之中淡忘了。在八十年代,我們機關有閱報室,訂有《光明日報》、《文匯報》、《參考訊息》各類報刊十多種,人們都有熱心到閱報室去看報,且有專人保管存檔。現在則是每一個辦公室一堆報紙,多而重複,因此人們也不願意散折,就當作廢紙丟了。過去幾百元錢的報紙是珍品,現在數萬元報紙是廢品,一個鄉鎮中心校本來就經費不足,也是三至四萬左右的報紙,且往往那些知識性的、可讀性強的報刊不在其列,這種現象不得不成為人們痛心的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