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管理經驗交流匯報發言

加強“常規-過程-細節”的管理,是當前學校教育質量提高最實在、最有效的法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校一貫堅持把落實教學常規管理與嚴格執行《崗位目標管理及績效考核實施細則》有機結合起來,始終視備課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視課堂教學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視作業設定與批改為評價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視考核評價為促進管理落實和質量提高的重要措施,嚴格規範教學過程管理,嚴格進行質量監控,從而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具體來講,我們主要做到了“五重五促”:

(一)重課前準備促備課實用性的提高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為此,我們一貫要求老師們備課要嚴格遵循“二·八”原則,即:把20%的精力花在預案的編寫上,把80%的精力花在研讀教材、了解學生、選擇教法和學法、構思教學程式等隱性環節上。具體地說:

1.各科備課要做到“六備六明確”。即備課程目標,明確本課程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備教材,明確本節知識的特點和教學重、難點;備學生,明確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和能力;備“三維目標”,明確通過本節教學要達到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備教學用具,明確教師和學生分別要準備哪些用具;備教學參考信息,明確教學參考書、教育網站、資料庫等可以借鑑的圖文信息。

2.要通過同課異構研討活動不斷最佳化課堂結構。從XX年3月份以來,我校逐步引進電子備課,集體備課與單元備課等形式,形成了“32231”備課制度,精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活動中,同年級、同學科針對某一個單元,先確定主備人,備出第一份教案,然後同組教師共同研討教法和學法,達成共識後,由主備人進行設計調整,形成第二份教案。其他教師根據主備人上課情況和本班實際進行再次調整,形成個性教案。通過這種同伴合作的形式,最大限度最佳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剛開始時,有的教師對電腦操作不熟練,有畏難情緒。我們通過採取集中培訓,“一幫一”互助,讓有經驗的教師做示範,介紹經驗等校本培訓措施,不僅使得這些教師能熟練操作電腦並能使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能上網查找有助於教育教學的信息和資料,備課質量有了較大提高,更讓他們學會了將先進的教學方法借鑑到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中來,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

(二)重授課技巧促課堂效率的提高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學校運轉的主軸,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增長能力的主要途徑。針對我校班額大,同頭班級多這一實情,我校一貫倡導各科教學要通過認真落實“三要”,切實提高“五技能”來提高課堂效率。

所謂“三要”,即一要多讀(比如語文課每節不少於10分鐘);二要精講(講究講課質量);三要多練(每節課不少於15分鐘)。所謂“五技能”,即導入技能、講課技能、提高技能、結束技能、板書技能。具體實施中要妥善處理好“創新”與“雙基”,“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生動活潑”與“嚴格要求”,“競爭”與“互助”四個關係。

為落實以上要求,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以“同課異構”和“同課異教”的形式,常年組織開展了“發展教學”模式入格的課堂教學達標活動。具體做法就是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確定某一教學內容進行集體備課,並在同一天上該教學內容,要求後上的教師一定要在前一位教師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模式入格共分三輪,每輪結束後評出入格和不入格的教師,不入格的教師進入到下一輪的入格研討。

研討的範圍一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特別是學生要學會知識的遷移,得到創新的啟迪,體驗成功的喜悅。二是力求“當堂的教學任務當堂清”,對個別當堂知識未消化的學生課後及時進行補火。通過三輪的研討,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與此同時,學校還長期開展了師徒結對,互相聽課,領導推門聽課等活動,值班行政領導每天不定時巡堂檢查教師上課情況、學生課堂表現情況等,並認真填寫好《值班記載》。每學期末,教務處還以學生問卷和座談的形式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一次評議,以此進一步規範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重作業的精心設計、認真批改促“減負”落實

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反思教學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要求各科作業布置和批改,教師要努力做到“三精三必三杜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