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察報告例文

(二)積澱校園文化,發展學校特色,努力增強學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打造學校的獨特文化內涵,形成學校的辦學風格與理念。我們以往在學校的辦學質量上強調了管理、師資和生源等顯性要素,但卻忽視一個極其重要的隱性因素——學校文化。學校文化可以分為四個層面:一是表層的物態文化。物態文化首先是師生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課、論文發表等,其次比如校園環境、學校建築等等;二是淺層的行為文化,包括聽課評課、學術交流等等;三是中層的制度文化,包括學校常規制度等等;四是深層的精神文化,這是學校的核心文化,主要包括辦學理念、學校精神、團隊風貌等等。一所學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種精神文化存在於師生員工的腦海和心靈之中,正是這種精神文化才產生強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的學校所缺少的正是這種學校文化的生成和培育。下一步,我們應當學習南通人,立足學校實際,充分挖掘學校內涵發展的要素,如辦學理念、治學風格、優質師資、優良傳統等。努力積澱自己的校園文化,發展自己的校園特色,提煉出自己的學校精神核心,聚結成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激發出廣大師生奮發向上的情緒與敬業勤奮的精神,推動學校工作不斷前進。

(三)將教育科研作為“一把手工程”,進一步強化推進措施。強化教學科研,夯實課題研究,讓教研直接為教學一線服務。現代學校教育制度下的教育科研(包括教學研究),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推動因素,是大面積、加速度提高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不僅是一種現實的生產力,而且是一種凝聚力、組織力和戰鬥力。下一步,我們也要將教育科研作為一把手工程,強力推進。校長要親自抓科研,從各自優勢出發,以課題為紐帶,組建起自己的科研集團軍,形成一支教育科研骨幹隊伍。大力推廣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更多的教學骨幹和教科研能手成長起來,邁向科研型、學者型教師的行列。同時,緊密結合高中教學區域化管理,探索加強高中教研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徑,形成合力,為提高高中教學質量服務。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全區教師儘快形成良性的梯狀發展格局。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興教之本。在紮實推進“名學校、名校長、名教師”工程的基礎上,南通又把名教師、名校長等教育精英整合起來,建立了南通教育的專家庫,用他們成功的經驗打造出一批新的名師,帶動了整個師資隊伍的建設。“以教師為本,以人才為貴”產生了巨大的核聚變能量,這一點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教師隊伍的素質與水平,直接影響著教育事業的興衰成敗。學校內涵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和教師隊伍的整體最佳化。下一步,我們一方面要精心打造一批名校長、名教師,另一方面也要扎紮實實、持之以恆地推進自己的“青藍工程”,逐步建立起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育幹部、教師隊伍,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本基礎。

(五)進一步增強抓質量的意識,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南通教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質量一流。始終堅定不移抓質量,正確處理好課改背景下實施素質教育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既不用聯考成績代替素質教育,也不把實施素質教育與爭創聯考佳績對立起來。他們持續走強的秘密就是走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研究的就是學生怎樣才能取得好成績,學校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升學率。通常,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從而提高學校的升學率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是“揠苗助長”——通過加班加點、針對考點,進行機械反覆的“應試訓練”,促使學生出好成績,這是拼消耗;二是“順其自然”——通過巧妙地組織、引導和必要的科學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力,學生自然而然出好成績,水到渠成。在南通,家長們都樂意把孩子往南通中學送。他們這樣做,不只是孩子學得好——“進了通中的門,就是大學的人”,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那裡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有文化學習和琴棋書畫球等興趣愛好發展之樂,無拖課、補課之苦和“題海戰術”、機械訓練之累。南通中學的老師們是怎樣讓學生輕輕鬆鬆成為大學的人呢?他們的“生根之策”便是“導學”——按認識規律,為學生設計一條求知之路,一條將教學內容、方法及師生活動組合起來的最好進程,不僅讓學生會學,還讓學生樂學。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效益。南通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