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考察報告4篇

為學習和了解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發展的經驗,我們05政教普本班同學對浙江杭州,嘉興,湖州等進行了旅遊考察。通過這次考察學習,對浙江幾個市的發展有了一些初淺的認識,實際領會了他們在發展中政策的開放與靈活,人的聰慧與自強,敢創新、善創新的精神,相信這對我們以後的工作學習大有裨益。

一、考察學習的基本情況

這次學習考察了浙江杭州、嘉興,湖州等。出發前,我就把考察重點定位在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聞名天下,,首先在於西湖之美。有幸來到杭州,理應花時間遊覽一番西湖。放眼西湖,它是山中一盆。西湖之美美在奇景,更因為杭州的經濟地位而美,看看眼中的城市,市民生活條件一流的,這一點可以從計程車的檔次上看出來。家家戶戶都是自得其樂,很多人家都擁有規模不等的家族企業,杭州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國都數一數二。杭州為什麼會如此的發達呢?靠什麼?靠的就是杭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我發展,自強不息”;靠的就是杭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放手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

二、學習考察的主要收穫

在這之前,每每講到杭州總喜歡把它與民營經濟發展聯繫起來,所以,這次學習考察把聚焦點集中在杭州的民營經濟,主要帶著三個問題去尋求解答:一是杭州經濟的特點;二是通過學習考察主要有什麼啟示;三是應該學習杭州的發展思路。

(一)杭州區域經濟的主要特點

通過學習與了解,我自己對杭州經濟是這樣認識的:在經濟發展的主體上,如投資主體、經營主體、生產主體和承擔風險的主體是千家萬戶,而不是依靠少數人;在發展經濟的活動方式上,不是單守在家門口辦企業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闖北,四海為家,把生意做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產力的分布方式上,不是把生產力分散在一個個山溝里,而是集中在建制鎮,把經濟建設與城鎮的發展結合起來等等。其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是杭州的區域經濟是以民營企業作為主要增長點的經濟。為了養家餬口,具有傳統流動和經商意識的杭州人開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後期已有十萬供銷大軍大踏步走向全國;80年代開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場,小規模、大協作,小機器、大動力,小能人,大氣魄”為主要特徵的治窮致富、發展商品經濟的新路子。杭州的民營企業就是以起初的“人無我有”(即放手發展個體私營、家庭工業),經過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人有我轉”(即發展股份合作制),發展到現在的“人轉我好”階段,標誌著杭州民營經濟邁上現代企業制度。目前,個體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以自然人投資為主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些被稱為“民營經濟”的企業的數量和產值均占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業優勝劣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技術不斷創新”的靈活的經營管理機制。民營經濟在杭州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杭州國民經濟的骨幹力量,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場的開路先鋒,社會就業的主要載體。

二是杭州為中心的區域經濟是以市場機製作為運行基礎的經濟。多年來,杭州堅持市場取向改革,在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形成了市場體系完整性,市場競爭特色性,市場發展動態性,市場規模效益群體性,市場機製作用滲透性等自身特點和優勢。特別是商品市嘲在發展中有變化,在變化中有新發展”。由過去企業依賴專業市場推銷產品為主轉向專業市場和企業直接推銷並舉;由過去有形市場為主轉向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並舉;由過去內銷為主轉向內銷外銷並舉。走遍全國的杭州人,一邊掙錢,一邊傳播著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意識和本領。他們在依靠勤勞苦幹逐漸富裕起來的同時,影響和帶動更多的當地人走向勤勞致富之路,除了帶動平原城鎮人員務工發展二、三產業,也間接地帶動了杭州本地農村勞動力的梯次轉移。實現了平原種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種田。

浙江鄉鎮企業 發展考察報告
浙江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浙江鄉鎮企業 發展考察報告 

黃永禮 葉德華 

去年底,南京市鄉鎮企業局局領導帶領8個處室負責人赴浙江省溫州市、台州市和杭州市參觀學習鄉鎮企業發展情況和經驗。通過參觀、交流,我們看到了浙江三市在發展鄉鎮企業方面的新進展,也看到了我市鄉鎮企業在改革和發展中存在的差距,進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強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浙江鄉鎮企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在我們參觀學習的三個市中,杭州與南京同屬一類,都是省會城市,而溫州、台州的發展自然條件要比南京差得多,國家對他們的投資很少,兩市人均耕地也只有03畝左右,原來的經濟基礎非常薄弱。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和台州市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克服困難,在全國率先形成了以民營企業、市場機制為主要特徵的經濟格局,他們的經濟發展被譽為"溫州模式""浙南模式"。,溫州鄉鎮企業有719萬個,從業人數946萬人,實現總產值1245億元,其中工業1216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7%,實現出口交貨值135億元,上交稅收403億元,占全市財政稅收的55%,全市組建鄉鎮企業集團120家,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企業700家。台州市全市國內生產總值675億元,財政總收入532億元,綜合實力在全省中上水平,形成了機械電氣、醫藥化工、塑膠模具、電力能源、食品加工、工藝美術、服裝鞋帽等在國內具有一定競爭力的行業體系和工業生產基地。杭州市鄉鎮企業實現產值1815億元,其中工業1618億元,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64%,實現出口交貨值230億元,實現利潤615億元,上交稅收52億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364%,安置農村勞動力1137萬人,占全市農村勞動力的46%。 

從我們參觀、學習和交流中,明顯感受到浙江這三個市鄉鎮企業的發展具有三個鮮明特點。 

一是以私營個體經濟為主體。這三市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三民經濟":企業產權以民有為主體,經營方式以民營為主要形式,社會各項事業以民辦為主要力量。特別是溫州和台州私營個體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絕對優勢,台州市各類企業95%以上產權為民有,,該市產值500萬元以上的民營工業企業有1820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54家,形成了以面廣量大的私營個體企業為基礎,以機制靈活的股份合作制為中堅,以規範化的股份制企業為龍頭骨幹的企業組織結構。私營個體經濟占台州工業經濟總量的90%以上,成為台州經濟的主體。溫州市私營個體經濟在全市所占比重,國內生產總值占85%、工業產值占97%、社會零售總額占90%、固定資產投資占65%。杭州市私營個體經濟也占全市鄉鎮企業65%以上。目前,私營個體經濟呈現出集團化、區域化、集約化的新趨勢,顯示出充滿生氣的發展活力。

二是以塊狀經濟發達為特色。這三市鄉鎮企業發達還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把分散的小企業連線起來,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塊狀經濟。溫州樂清市的柳市鎮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低壓電器生產集散基地,年銷售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正泰集團、德力西集團、天正集團均有自已的生產性園區,永嘉報喜鳥集團、紅蜻蜓集團、奧康集團的工業園區也非常成氣候。台州市也有一大批專業村、專業鎮,如溫嶺市大溪鎮和山水鎮的水泵,臨海市東塍銀的節日燈,路橋區上倪村的室內拖鞋等,目前僅路橋區專業村就達53個。崛起了一大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年銷售上億元的企業20多家,其中吉利集團的產值達20多億元,產生了"飛躍"縫紉機、"星星"冷櫃、"蘇泊爾"壓力鍋等一批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的產品。杭州桐廬的風水鎮形成了從筆桿到筆芯、筆套、成筆分工合作專業化生產制筆特色塊狀經濟,筆的生產量占全國同類產品市場的三分之一。杭州市已經形成了以襪業、五金、珍珠、襯衫等十大塊狀經濟。 

三是以政府優質服務為保證。鄉鎮企業所以能保持快速發展,政府的明智是一個重要原因。在溫州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溫州政府的管理職能逐漸從計畫經濟下的"無所不包"轉變為現在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或者是有些專家所認為的"無為而治"。1982年5月,上級工作組進駐溫州柳市鎮,將經營低壓電器的所謂"八大王"作為制假分子進行打擊,然而同年10月,溫州市委、市政府召開表彰個體經濟重點戶、專業戶大會。1984年,在弄清真實情況的前提下,溫州市宣布"八大王"是發展商品經濟和搞活流通的能人,並依法對"八大王"作出無罪釋放,予以平反。1987年11月7日,溫州市頒布了《關於農村股份合作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提出股份合作制是"一種新型的合作經濟組織"。1993年是溫州股份合作制發展的鼎盛時期,企業總數達到36887家。1994年, 溫州市進一步明確將兩個以上的投資者組建的企業納入"股份合作"的範疇,並將其視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組成部分",而這一點直到1999年才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這種地方政府對非國有經濟的確認,是促進溫州經濟發展的一種政治財富,也是使其在全國地級市的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 

浙江鄉鎮企業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啟示一:一切從實際出發,敢闖敢冒,大膽創新。溫州、台州區位條件差,發展經濟受種種因素制約,兩市農民從民間"打硬股"得到啟示,創辦了既不同於集體經濟又不同於個體經濟的新型組織形式--股份合作制,從此使鄉鎮企業走上蓬勃發展之路。到1993年,溫州股份合作制企業達到36887家,其中工業企業27771家,實現產值193億元,占當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62%。台州"打硬股"形式孕育於70年代,發展在80年代,提高在90年代,到1990年底,股份合作制企業實現產值占鄉鎮企業的三分之二,全市經濟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啟示二: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80年代台州民眾創造了股份合作制這種經濟組織形式時,當時社會各方面有不同的議論,《浙江日報》為此展開專門講座。台州各級黨委、政府不爭論、不張揚,把股份合作製作為集體經濟對待,為股份合作制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保證其健康快速發展。溫州人在改革開放中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第一個實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個制定私營企業條例,第一個實行國有土地有償轉讓等等。 

啟示三:用活民間資本,立足自身創大業。溫州鄉鎮企業發展是由個體、私營起步,通過自身的資金積累,採取"滾雪球"式逐步發展起來的,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原則,不但利用社會資金,興辦了大量企業,而且建成了高等級公路、機場、鐵路、大橋、體育館等基礎設施,這次我們一路上看到的溫、台高等級公路,絕大多數都是靠民間資本籌建的。台州泰隆城市信用社是一家股份制金融機構,成立於1993年,目前資產超過10億元,自有資金超億元,發展速度居浙江省第一。台州市開發區商業街總投資32億元,政府沒有一分錢投入,全部靠民資,在運作過程中,政府通過土地使用權轉讓反而淨賺3000萬元。 

啟示四: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和新品開發。一度時期,溫州曾是假冒偽劣的代名詞。1987年8月8日,是溫州鞋業界為之蒙羞的日子,這一天,在杭州武林廣場等地,溫州的5000餘雙劣質皮鞋被當眾銷毀。為扭轉被動局面,1994年,溫州市政府制訂了《溫州市質量立市實施細則》,這是全國第一個由政府制定的質量立市法規。1998年,溫州成立了我國鞋業界第一個行業協會--溫州市鹿城區鞋業協會。由於狠抓產品質量,注重新產品開發,幾年來,溫州湧現出皮鞋、服裝、低壓電器、磁力泵、打火機、塑膠製品等一批在全國聞名的名牌產品。台州的"飛躍"牌縫紉機、"錢江"牌機車、"吉利"牌汽車,杭州的"奧的斯"電梯、"錢潮"牌萬向節、愛迪集團的包裝產品等在國內保持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啟示五:不斷完善產權制度改革。現在,溫州鄉鎮企業逐漸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變,建立了法人治理機構,並且向"公開性、透明度、規範化"邁進;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許多老闆把自己的經營權交給從全國各地聘請來的能人,正泰集團的老總南存輝率先打破家族化管理,聘請外人擔任總經理,他個人的股份從100%的絕對控股到今天的30%,他把自己的利讓出來,獎勵給對企業發展有貢獻的人,也促進了企業的不斷壯大, 實現銷售40億元,位於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第7位。近幾年來,溫州市有40多家鄉鎮企業獲省級管理示範企業,正泰集團、長城集團等5家企業被列為農業部全國鄉鎮企業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人本集團1997年被評為全國企業創新獎。 

加快我市鄉鎮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浙江溫台杭鄉鎮企業的快速崛起給我們很大啟示,我們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取人之長,充分發揮南京自身優勢,才能不斷縮小差距,推動我市鄉鎮企業快速發展。 

一是以鄉鎮企業園區為載體,快速提升鄉鎮企業總量。,我市鄉鎮企業實現產值787億元,其中工業659億元,杭州1815億元,是我市的23倍,其中工業1618億元,是我市鄉鎮工業的245倍。要縮小與杭州的差距,必須加快鄉鎮企業園區建設,實現鄉鎮企業的跨越式發展。重點鄉鎮企業園區、重點鄉鎮和重點鄉鎮企業每年的發展速度要保持在30%以上,這樣才能加快縮小與杭州的差距。 

二是放手發展私營個體經濟。溫台私營個體經濟已占鄉鎮企業的90%以上,杭州也占到65%左右,而我市在50%左右。我們要進一步按照"放心、放膽、放開、放寬、放活"的方針,轉變觀念,真正打破所有制形式限制,創造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促進私營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提高鄉鎮企業外向度。外向度不高是我市鄉鎮企業不大不強的又一重要原因。,我市出口交貨值為66億元,僅為杭州的28%。要趕超杭州,我們要充分發揮南京城市大、高校集中、科研院所多、大企業多的優勢,抓住入世新一輪大發展契機,研究招商引資的新思路和突破性措施,充分利用園區這一載體,提高招商引資的成功率,快速增強鄉鎮企業外向度。

(責任編輯:馮洪柏) 

關於浙江民營企業授信考察報告
浙江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關於浙江民營企業授信考察報告 

近年來,浙江經濟快速發展,民營企業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浙江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出現令世人矚目的“溫州模式”、“浙江現象”。民營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浙江創造了良好的授信環境,使浙江金融機構的授信業務和其它金融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從而又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務和資金支持,民營企業與金融業務相互促進,推動了浙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一、浙江民營企業的發展

以“溫台(台州)模式”為代表的浙江民營企業起源於家庭作坊經濟, 其發展的進程基本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浙江沉眠已久的工商文化和敢於闖天下的民風迅速綻放,溫州等地的千家萬戶各起爐灶,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家庭作坊經濟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同時,溫州等地的市場推銷人員走向全國各地,溫州當年的十萬供銷大軍“來自千家萬戶,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賺來千金萬銀”,在推銷當地家庭作坊生產的小商品的過程中,既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也實現了最初的資本積累。第二階段為90年代中後期,部分家庭作坊經濟開始走向股份合作制,加強了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聯合,家庭作坊經濟走上公司制的道路,民營公司初具規模,同時,一些專業市場和塊狀經濟初步形成。第三階段為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民營企業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後,實力大大增強,出現大批極具規模和品牌效應的集團式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在規模和經濟份額上都占據浙江經濟的絕對優勢,浙江經濟已成為民營經濟的天下。

杭州灣地區的民營經濟發展歷程有所不同,但終究殊途同歸。80年代這些地區的經濟基本為“蘇南模式”, 鄉鎮企業為主體的集體經濟蓬勃發展, 到80年代末期已形成一定規模。進入90年代,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權改革,通過職工參股、企業拍賣等方式,鄉鎮企業、國有企業大量轉制為民營企業,經濟結構由“蘇南模式” 轉型為“溫台(台州)模式”,民營經濟占據了絕對優勢。由於這一地區民營企業的特殊發展歷程,使其民營企業的規模比溫台地區要大,而其企業機制比蘇南更為靈活。

經過改革開放後二十多年的發展, 民營經濟在浙江各地遍地開花,除少數基礎性行業外,競爭性行業已完全民營化。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浙江民營企業總數占浙江全部企業總數的98%,民營企業就業人數占全部就業人口的82%,民營企業產值占浙江國民經濟總產值的83%,浙江經濟已成為民營經濟的代名詞。

二、浙江民營經濟的發展特徵

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浙江民營經濟呈現出與其它地區民營經濟所不同的特徵,這些特徵造就了浙江經濟的強勢和特有活力,也為金融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草根經濟。現在,人們喜歡將浙江民營經濟俗稱為“草根經濟”。 它指的是浙江民營企業都是土生土長, 在家鄉本土成長壯大。浙江民營企業是浙江農民在離鄉不離土的家庭作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企業,與開放地區的外來經濟所不同的是,它生於本土, 長於本土,紮根於本土。即使今天,浙江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起來後,業務擴展到各地,其公司總部、生產基地、資金中心仍然紮根於本土。

2、塊狀經濟。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塊狀特徵尤其突出,各地形成了自已的特色經濟和主導產業,地區分工明顯,各地區的主導產業在浙江、全國仍至世界都較為突出。如義烏小商品城、紹興輕紡城、寧波服裝、永康五金、嵊洲領帶、海寧皮革、永嘉鈕扣、蒼南商標。塊狀經濟彌補了浙江小企業、小商品經濟的不足,通過地區專業化、規模化使小企業、小商品得以做大做強。

3、專業市場發達。在塊狀經濟的基礎上,浙江各地組建了一系列的專業市場,為地區主導產業服務,如義烏小商品市場、永嘉鈕扣市場、永康五金城、寧波服裝市場、蒼南商標城等已成為全國性的專業市場。專業市場的發達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良好的供銷渠道和市場信息,使浙江民營企業站在了同一產業的市場前端。

4、地區發展較為均衡。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共同特徵是地區不平衡。而浙江民營經濟在各地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不管是杭州灣地區的寧波、紹興,還是南部山區的溫州,乃至內陸腹地的義烏、永康、東陽,民營經濟都較為發達。民營經濟的遍地開花使浙江地區經濟整體上得到較為均衡的發展,經濟的有效腹地比其它省份大。

5、中小企業為主體。發源於家庭作坊的浙江民營企業日前絕大多數仍為中小企業,其中從業人員100人以下的占企業總數的92%。經營收入1億元以上的企業僅占1%。浙江民營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經營靈活,市場反映靈敏,產銷對路,相當多的企業還具有小而優、小而專的特點,企業效益良好。但這些企業也存在著家族式企業、管理水平不高、財務不規範、抗風險能力差的缺點。

6、製造業為主。浙江民營企業從家庭手工作坊發展而來,民營企業普遍從事的是製造業,其它行業的占比較少。浙江民營企業都是依靠自己的勤勞實幹做起來,目前經濟中投機的成份已較少,從而使浙江經濟的現有基礎較為夯實。

7、小商品生產占較大份額。浙江民營企業有相當部分從事小商品生產,他們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利用自身低廉的成本優勢將小商品做成了大市場,通過大市場的規模效應進一步強化了自身的低成本優勢。這些小商品技術水平不高,市場競爭主要在於成本競爭,浙江民營企業的低成本優勢得到強化以後,其它企業已很難與之競爭。這些小商品雖為傳統產品, 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市場的波動性較小,浙江民營企業占領這一市場後,便獲得了長期穩定的市場空間,企業經營相對穩定。

三、浙江民營企業發展造就的金融環境

金融業務的發展以當地經濟的發展為基礎,浙江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為當地金融業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頗具特色的民營經濟和社會文化氛圍為銀行授信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幾年,浙江各家銀行的授信業務發展較快,且授信資產質量優良,這些得益於當地以民營經濟發展為基礎而形成的良好授信環境。

江浙一帶是中國最具歷史文化沉澱的地區,由於歷史的淵源沉澱,浙江地區民眾具備較高的素養,民風崇尚榮譽,注重名聲。進入工商社會以後,這種歷史文化和民風淵源逐漸演化為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而浙江以民營企業為基礎產生的草根經濟將誠信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得到強化。浙江各地目前沒有建立社會徵信系統,但草根經濟使浙江形成了天然的社會徵信系統。由於浙江民營企業土生土長於浙江本土,企業、經營者、法定代表人的經營歷程、資產情況、行業品行、歷史信譽以及社會關係等授信信息能夠得到比較順暢的溝通,授信信息不對稱的矛盾被草根經濟所化解。 同時草根經濟的特徵使浙江金融機構很容易得到企業的動態信息,民營企業經營中的發展變化情況能夠比較及時地傳遞到授信業務人員,從而使授信業務人員能夠動態監控風險,隨時根據民營企業的經營變化調整授信策略,採取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措施。因此,草根經濟使授信業務建立在信息較為充分、及時的基礎上,從貸前到貸後的整個業務流程中,授信風險的可控程度比較高,銀行的主動性較強。

從微觀經濟環境來看,民營經濟的特徵使浙江的微觀經濟主體產權天然明晰,企業運作的深層次矛盾得到解決,經營者的責權利三者天然合一。 浙江的民營企業大多數仍為中小企業, 具有抗風險能力弱的缺點,但當地的專業市場、塊狀經濟為浙江中小民營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其小商品生產具有獨特的市場空間;大量的民營製造企業股東的投入較大,負債率普遍較低。浙江民營企業的特點為浙江金融機構授信創造了良好的企業微觀環境,為浙江當地各銀行優良的授信資產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浙江的民營企業在東南西北中遍地開花,促進了浙江經濟整體上的均衡發展,從而為浙江金融機構創造了較為廣闊的經濟腹地。應當說目前浙江各銀行授信業務的迴旋餘地比較大,業務發展的內涵與外延空間都比較廣。

四、浙江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授信政策

浙江各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授信政策有一個逐步演化的過程。在浙江民營企業發展的初、中期,民營企業基本為幾大國有銀行限制準入的客戶,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對象主要是國有和集體企業。當時民營企業的信貸資金主要來自於地下錢莊和當地信用社, 溫州等地民間融資非常發達。到90年代中後期,浙江民營企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各股份制銀行率先選擇以民營企業為主要的授信支持對象並獲得較快的發展;而國有和集體企業開始從經濟競爭領域退出,由此使得一貫以國有和集體企業為支持對象的幾大國有銀行的發展落後於股份制銀行, 且資產質量也遠遠落後於股份制銀行並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到90年代後期, 浙江各國有銀行轉變了對民營企業的認識,加大了對民營企業授信的支持力度。進入本世紀,不僅大、中型民營企業得到各家銀行授信的積極支持, 眾多產品有市場的中小民營企業也成為各家銀行信貸資金支持的對象。

由於浙江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及其獨具特色的經濟特徵,當地各銀行普遍看好民營企業。各家銀行創新民營企業授信理念,調整傳統的授信政策,再造授信流程,加強產品創新,加大對民營企業授信的投放力度。在對民營企業授信業務上,股份制商業銀行方法更為靈活,措施更為有力,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投放力度比國有銀行大。

在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客戶戰略上,浙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提倡客戶培植戰略,廣東發展銀行浙江分行將之稱為“種芝麻,抱西瓜”。對產權明晰的中小民營企業採取積極的培育政策,通過培育培植中小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培養客戶的忠誠度,分享中小民營企業成長壯大的成果,與民營企業共成長。部分銀行將此政策具體化到績效考核中,將中小民營企業培養成優質大戶的相關業務人員、責任人將得到績效獎勵。在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選擇上,堅持兩個發展性和成長性原則,一是企業的經營具有發展性和成長性,二是銀企業合作的的前景具有發展性和成長性;注重二種效益,一是客戶提供的綜合效益,二是客戶提供的中長期效益。

針對中小民營企業擔保難的問題, 浙江的股份制銀行充分挖掘企業兩方面的擔保資源,加強業務創新。一是充分挖掘企業的資產資源,各種動產質押、倉單質押、應收款質押、品牌質押、智慧財產權的質押等等應有盡有; 二是挖掘企業的客戶資源,通過客戶的上下游企業和一些關係客戶開闢擔保渠道。

財務報表是授信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中小民營企業的財務報表不規範問題在浙江同樣存在,但多數情況是企業的資產利潤沒有全部在報表中反映,浙江銀行界稱為信息良性不對稱。針對民營企業財務信息的失真,商業銀行沒有固守財務信息,轉而尋求民營企業的活信息。銀行界在對中小民營企業進行授信調查和信用評級時,會認真調查企業用電量、銀行結算量、企業現金流量、納稅額等活性信息,並將這些活性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這些活性指標體系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真實情況,從這些活性指標入手進行授信調查和信用評級既能更好地控制授信風險,也有利於中小民營企業授信業務的拓展。

在中小民營企業的行業政策和地區政策上,浙江銀行界的民營企業授信政策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各行普遍把競爭過於激烈、產品替代性強的行業列為限制性行業,對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產業予以支持。一些專業市場發達、塊狀經濟特徵突出的地區則成為各家銀行授信支持的重點地區,部分銀行將這些地區拉直管理,一些銀行則對這些地區分支機構給予了比較大的授信授權。

五、民營企業授信風險控制

針對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浙江各商業銀行沒有簡單地迴避這些風險,而是採取了一系列靈活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這些風險控制使授信的安全性得到較好的保障,也使民營企業的授信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近幾年浙江各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授信超常規倍增式發展,但授信資產質量普遍良好,資產不良率普遍在5%以下,許多地區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更是控制在1%以下,成為國內銀行界的奇蹟。這一奇蹟的產生與浙江良好的授信環境有關,但更得益於銀行積極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

各銀行在從事民營企業授信中非常重視風險控制,近幾年各銀行在自己的績效考核體系中強化了資產質量的權重,加大了獎懲的力度。有些地區的銀行將授信質量與一把手的年終考核薪酬直接掛鈎。廣東發展銀行杭州分行的風險管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該行教育員工“授信業務收來的是利息,損失的是血本”,“騙你的是最好的朋友”,“對待授信風險要象航空公司對待飛行一樣”,“要象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信貸資產”。在授信風險理念上,該行堅持風險可控原則,反對風險最小原則,這樣將最大限度地獲得業務機會和利潤,反之則會喪失業務機會,獲得較低的利潤回報。在對企業監控的著眼點上,該行強調從資金流、物資流等動態和活性信息著手,而不是盯財務報表。該行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實行企業經營者的首席(行長)談話制,使問責審批人對中小民營企業經營者形成直觀認識。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調查實行雙人調查制,調查內容要重視活性信息而不是財務報表,對部分企業實行業務人員與審批人員的聯合調查;對部分企業直接參與企業的契約談判,獲得企業的第一手業務資料。在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貸後監控上,該行主動深入,授信達到一定規模後,該行要求企業增加註冊資金規範相關管理, 關健崗位的員工必須符合其要求的素質,達不到其貸後監控的要求,該則堅決收貸。這些靈活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使其得到較好的回報,其140億的授信資產,不良率僅為0.4%。

為控制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準入風險,有些銀行從一些活性指標入手設定了自己的準入指標體系;有的銀行要求一把手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包發放、包管理、包本息收回,並將此“三包”與一把手的年終考核掛鈎;在授權體系上根據地區風險和機構風險控制水平實行了差別授權和動態授權,設定了授權警戒線;對各種形式的中小民營企業貸款實行風險組合管理。為解決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風險溢價,銀行利率上浮的方法運用的較為普遍。一些銀行還要求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授信即貸即收,不得展期和以貸還貸。

六、浙江民營企業授信對我們的啟示

浙江各商業銀行面臨的民營企業授信環境與深圳不同,其民營企業授信的做法,我們不能簡單的移植照搬; 但其民營企業授信的一些理念、管理方法、運作機制、業務創新等對我們當前的授信業務及管理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借鑑。

1、在企業授信上,表面看來我們不會以所有制來歧視民營企業。但我們仍有認識上的不足。一是對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認識和準備不足。浙江民營企業的發展昭示了企業產權改革的方向,企業產權改革是企業改革的核心,民營企業以其產權的天然明晰迎合了企業改革的未來,同時民營企業的內在機製造就了其市場經濟中強勁的競爭力,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民營企業必將占據未來市場的絕對份額。因此,在內涵於未來的授信業務上,僅僅以一視同仁來對待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將可能使我們錯失未來。未雨綢繆,重新審視和規劃民營企業授信的未來是十分必要的。在當前以民營為核心的企業產權改革中,由於缺乏前期研究和準備,面對EMBO、MBO、企業併購等民營化授信業務,我們有時顯得手忙腳亂。二是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的理念需要重塑。隨著授信市場競爭的激烈化和大中型企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中小企業授信將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如果說我們現在沒有歧視民營企業,但中小民營企業授信確實是我們所忽視的領域。有些中小民營企業規模不大,但卻小而專、小而特, 具有自身的生存空間,應該成為我們授信支持的對象;對於經營者素質較高,企業運作規範,經營機制靈活,有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的中小民營企業,我們應以客戶培植的理念給予授信支持,培養客戶的忠誠度,“種芝麻,抱西瓜”,為我們的授信儲備未來。

2、隨著授信買方市場的形成,我們的授信理念應作重新調整,我們應調整風險最小理念,堅持風險可控原則。這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堅持風險可控為前提,風險是否可控無從把握的冒險業務不應納入我們的授信範圍,這是授信區別於風險投資的本質所在。二是堅持風險可控而不是最小,在授信賣方市場條件下,我們可以優中選優;授信買方市場條件下,風險最小原則將束縛業務空間,失缺高利潤業務。授信業務與風險相伴生, 關鍵在於授信風險是否能為我們所控制。在授信買方市場條件下,堅持風險可控原則,將為我們爭得最大的業務空間和利潤空間。

3、正確認識傳統產業。當前,商業銀行的授信行業政策存在著重高新技術產業輕傳統產業的偏向。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的價值取向並不在於技術水平而在於安全性和效益性。高新技術產業(成熟前)在伴隨著高利潤的同時,也伴生著高風險,與風險投資的價值取向相吻合。企業能在傳統產業中占有較高份額,或有獨特的市場空間,這說明了企業具有較穩定的生存空間,從而兼具安全性和效益性, 其價值內涵正是授信業務的取向,絲毫不能為我們的授信業務所輕視。

4、授信調查和貸後跟蹤重視企業活性信息。信息不對稱是授信業務的固有矛盾,民營企業更甚。如果停留於文上的固化信息,信息不對稱是難以化解的。抓住企業的用電用水量、現金流量、銀行結算量和納稅額等企業活信息,往往更能使我們了解到企業經營的真實信息,做活授信調查和貸後跟蹤,事半功倍,更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5、開拓異地授信業務。從對浙江商業銀行授信情況的調查看,內地授信業務的客戶選擇餘地要比深圳大得多,甚至其不予授信支持的客戶在深圳卻已成為各商業銀行爭搶的對象。 作為經濟組織的商業銀行本身不能以行政區劃畫地為牢,深圳目前逐漸成為資金過剩地區,而深圳銀行相對內地行具有理念、服務、產品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局於深圳一隅只能喪失發展空間。當然,授信業務具有貸後跟蹤的特殊要求,對異地授信應選擇貸後跟蹤要求少,難度低的項目。

6、從與浙江商業銀行授信的比較情況看,我們對利率槓桿利用不夠, 對中小民營企業授信很少上浮利率。 相對於大中型企業,中小民營企業授信業務具有平均風險水平較高、人力資源投入大、業務成本相對較高的不足,但銀企合作中企業不占強勢。因此,我們需要也有可能利用利率槓桿來彌補中小民營企業授信業務的風險溢價和成本提補。同時,提升利率也可能促使企業從成本考慮而優先償還, 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授信風險的控制。

7、加快社會徵信系統的建設。作為移民城市的深圳,與浙江草根經濟的特徵相反,人們缺少歸宿感,社會誠信的自然基礎較差,這更需要通過人為強化,建設社會徵信系統,逐步為深圳各商業銀行的授信業務創造良好的誠信環境。 

(作者單位:深圳市國內銀行同業公會)

赴江蘇、浙江兩省計畫生育考察報告
浙江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5月16日至23日,史主任帶領市計生委中層以上幹部和縣市計生局長30餘人,到江蘇省海安縣、錫山市,浙江省德清縣進行參觀考察,文秘部落情況如下:

一、三縣市的基本情況

三縣市均處於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屬大城市近郊地帶,計畫生育工作基礎好、育齡婦女的婚育觀念新,這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海安縣已連續7年人口負增長。該縣自1995年以來,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做好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工作,已被國家計生委命名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他們的主要做法:一是積極維護育齡民眾的合法權益。凡法律法規規定民眾應該享受的獎勵、免費政策,都定期如數兌現,凡能讓育齡民眾參與的,積極讓民眾知曉、了解、參與。計畫生育民主管理、公開透明、民眾議事、乾群融洽上下一體,真正體現了以民為本。二是積極圍繞育齡民眾的需求搞好服務。每年根據民眾需求,列印服務承諾手冊發給民眾,並年年聘請醫院的有關專家給育齡民眾講解生殖健康、優生優育方面的知識,同時,設24小時值班電話,圍繞育齡民眾的生殖健康、優生優育提供多方面的優質服務。

錫山市“xx”期間就是江蘇省計畫生育的模範單位。XX年,被評為全國“三為主”先進縣市,有很好的工作基礎,人口已經負增長。他們的工作可概括為:更新服務觀念、完善服務陣地、拓寬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主要做法:一是市委、市政府把計畫生育放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地位。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爭取到了一個有利於計畫生育的良好社會環境,每年,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計畫生育工作。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發了20多個計畫生育方面的檔案,每年還召開兩次計畫生育三級幹部大會,真正形成了領導重視、社會共管、投入到位的良好氛圍。二是注重隊伍建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都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擇優錄用,每年都要進行方方面面的培訓考試,建立了一支適應新時期優質服務的精幹隊伍。三是加大宣傳力度,電台、電視台、報紙都設立了計畫生育固定專題欄目。每年印發幾十萬元的宣傳材料,對計畫生育的宣傳是全方位、多角度、無縫覆蓋。四是加強協會建設,推動村民自治。對計畫生育的難點對象,如有錢的老闆、流入人口等採取綜合部門、綜合措施、綜合攻關的辦法解決。計生部門依“法”沒法管的,就靠村(居)委會來管理。對這些難點問題組織社會的方方面面進行攻關合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五是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在完善服務陣地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生殖道感染、出生缺陷干預、關注男性生殖健康三大服務工程,民眾非常滿意,得到了國家計生委主任張維慶同志的充分肯定。

浙江省德清縣也是全國計畫生育的老先進典型,他們在優質服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圍繞育齡民眾不同年齡、不同時期、不同情況的需求,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把育齡民眾的滿意、擁護和高興,當成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優質服務考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投入和社會各部門的盡職盡責情況看黨委、政府的重視程度。二是通過多方面了解育齡民眾的滿意率,看計生部門的責任心強不強和工作的效果如何。他們把優質服務概括為簡單的三句話,即相信民眾、服務民眾、滿意民眾。

二、三縣市的基本經驗和體會

思路明確。什麼是計畫生育的優質服務、優質服務的本質是什麼、怎么搞好優質服務,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措施,都非常明確。優質服務的本質就是圍繞育齡民眾生殖健康和優生優育的需求開展工作,以服務對象為上帝,在服務中體現新時期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過去是管理民眾,現在是服務民眾,過去民眾是被管理的對象,現在民眾是被服務的對象。

服務到位。圍繞育齡民眾生殖健康,優生優育的需求,展開全方位、多層面、實質性的服務。圍繞民眾的合法權益,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圍繞民眾民主參與的需求,陽光操作,組織他們參事議事。圍繞生殖健康需求,查體、隨訪、有求必應上門服務。服務站室環境優雅,工作人員文明用語、微笑服務。這種對育齡民眾的服務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表面的,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虛假的,是把真誠的服務做到家,做到位。

工作落實。工作抓的死、抓的實,不乾不說,說了就乾,乾就乾好,是他們的一大特點。海安縣的鄉鎮計生辦人員每月在民眾中了解情況,不能少於5天,了解問題到戶,服務民眾到家,他們的工作不是走馬觀花,玩花架子,牆上論高低,紙上論輸贏,而是實實在在的為民解困,為眾排憂。他們檢查工作主要聽育齡民眾的反映,用民眾的滿意率來衡量工作的好壞。民眾心中有桿秤,用老百姓這顆定盤星,來稱一稱優質服務虛與實、輕和重。

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管理與服務是對立的統一,服務是更高層次的管理,寓管理於服務之中,通過對育齡婦女的服務實現管理的目的。三縣市的性別比都在正常範圍之內,他們共同的措施就是每月跟蹤隨訪服務,這樣即服務了民眾又達到了管理的目的。對重點戶,如未做絕育手術的雙女戶等容易出現違法生育的人群,每年單獨登記造冊,安排專人定期上門服務,從而減少了違法生育。

三、改進措施

黨的xx大提出了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計畫生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就是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我們如何借鑑外地經驗,與實際相結合,做好優質服務這篇大文章,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統一一個思想,即優質服務就是要轉變工作方式方法,貧富都能搞優質服務的思想。我們參觀學習的一般都是經濟基儲工作基礎比較好的縣市,但這不意味著經濟欠發達地區就不能搞優質服務。我們過去對老百姓是居高臨下,有時冷、橫、硬,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在要溫馨服務,為育齡婦女辦些力所能及的實在事,這就是優質服務。因此要認識到,優質服務不能唯條件論,優質服務窮也能搞,富也能搞,先進能高,後進也能搞,基礎好能搞,基礎差也能搞。

其次,要轉變一個觀念。優質服務的核心就是服務,要淡化管理的思想,樹立服務的觀念,要用服務取代管理。要換位思考,把老百姓真正當成我們心中的上帝,急民眾之所急,想民眾之所想,多為民眾想事,多為民眾辦事,圍繞育齡民眾的需求提供優質的服務。只要思想觀念轉變了優質服務的辦法也就有了。

再次,要做到領導、措施、投入三個到位。優質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計生部門完全能夠做得到的,如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對優質服務的評估考核,是對政府計畫生育行為的考查,也並非是單純的考核業務部門,因此這項工程離不開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優質服務是計畫生育的一項改革,既有思想觀念轉變的問題,又要有實實在在的具體內容,沒有一套具體的、規範的、切合實際的操作程式是辦不好的,而要開展好優質服務,必需解決一些投入問題,各項政策的落實,服務條件的完善,這都是優質服務必備的。

相關推薦:
浙江寧波、溫州、台州考察報告
浙江旅遊考察報告
赴浙江信息工程學校考察感悟
赴浙江學習考察體會
赴浙江學習考察報告
浙江民辦教育考察報告
赴江蘇、安徽、浙江三省公安機關參觀考察學習報告
浙江教育考察報告
浙江省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南昌大學、浙江大學等學校新校區建設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