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考察報告4篇

北京之行之教育考察報告 

11月27日至12月3日,國中校長崗位培訓班學員一行對北京部分中學的現狀進行了考察,通過考察發現這些學校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鑑的經驗。 

一、專家治教、觀念現代 

在考察中我們發現:學校的管理層的素質越高,越是有辦學特色;北京第十一中學分校的校級領導可以說全是教育專家,保證學校按教育規律良性發展,領導層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識,這是取勝的法寶。名校、名校長、名老師的三名工程,在北京前門外國語學校體現得十分充分。學校以樹立先進的辦學思想,培養一流人才為理念,高師強徒,師生共同奮鬥。教師樹立了七種意識: 

1、樹立服務意識:以真誠無私的奉獻贏得學生信賴,家長的尊重,杜會的信任。更好地為學生、家長、社會服務。 

2、樹立法律意識:依法執教,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 

3、樹立道德意識:為人師表,廉潔從教,不求家長辦私事。 

4、樹立發展意識:一切為了學生髮展、一切為了教師發展、一切為了學校發展,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歸宿,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 

5、樹立民主意識:面向全體學生,形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要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學生。 

6、樹立質量意識:將現代教育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求知。 

7、樹立揚長意識: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點帶面,鼓勵發展學生特長,主動迎接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二、分層次教學,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在所考察的幾所學校中,實行分層次管理和分層次教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注重基礎教學,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循環漸進,幾乎都採用了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各得其所,使每位學生能充分發揮特長、培養個性,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注重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學校有特色,教師、學生有特長。

三、營造優美的育人環境。 

我們所到的學校,不管校園面積的寬窄,都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結合得十分完美,校園清潔優雅,文化氣氛濃厚,牆壁、走廊、門窗辦起了牆報專刊,名言佳句警句、書櫥……等,營造了濃厚良好的育人環境。 

四、三點啟示:辦好學校教育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 

1、要確立全面的人才觀。一是要確立學生必須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素質及勞動技能、藝術修養等方面全面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觀念;二是要確立教育個性化觀念,要認識到“無個性即無人才”,在學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質充分得到發展的基礎上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其特長。 

2、要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每個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學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學生都有發展潛能的思想。 

3、要確立科學的教育觀。一是學生中心觀念,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努力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環境,創造適合學生成才的教育。二是教育的發展性觀念,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未來。三是教育的個別性觀念,每個學生部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四是教育的鼓勵性觀念,多讓學生體驗成功,用成功和表揚激勵學生奮進。五是教育的靈活性觀念。教師要把書教活,提供多種教育的最佳結合。 

五、六點思考:

我們與北方教育的差距,第一是觀念.第二是觀念,第三還是觀念.我們的教育觀念滯後於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應在以下六方面認真思考。 

1、堅定不移地落實國務院基礎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政府的調控管理職能,這是能否建成“教育強縣”的“治本之策”。 

2、“三名工程”紮實推進。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級班子選配,必須按“專家型”的要求配備,錘鍊出一批遠近聞名的校長,教師要按“身正,學高、業精、技強”的要求,培養一批縣、市、省、乃至全國的名教師,打造一批名校。 

3、營造優美校園。環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來者的第一印象。運動場地建設既標誌學校檔次,又是貫徹“健康第一”方針的必備條件。學校綠化美化、校園文化建設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和諧統一,營造濃郁的育人氛圍。 

4、常規立校,樹立優良校風。常規是立校之本,是學校的“法”,無常規則不可能樹立優良校風。學校應建立健全科學的、全面的賴以規範師生的“一日常規”、“一周常規”、“一月常規”、“一期常規”、“一學年常規”。 

5、因材施教,注重“雙基”全面發展。“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大原則,分層次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實施好“因材施教”,就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中國小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戰了學生應掌握知識的70%以上,學校、教師應把“雙基”教學放在突出的位置,作為質量永恆的主題來抓。德、智、體、美等育全面抓,全面發展,全面提高,這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 

6、深化教改,踐行新課程。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教育戰線的深刻變革,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部位,而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老化嚴重製約著課改的推進。“時間加汗水”的疲勞戰成了教改的“攔路虎”,特別在中學的疲勞戰大有俞演俞烈之勢。大有必要在全縣掀起痛打“攔路虎”,踐行新課程的教改活動,要大膽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解放教師,解放學生。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改革的科研上,向課堂要“雙基”,向課堂要質量,把課堂變成推行素質教育的主戰場。 

北京部分新建人造旅遊觀察的考察報告
2024年北京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北京部分新建人造旅遊觀察的考察報告

一、考察範圍 

六月份,我們對北京市郊部分新建人造旅遊吸引物做了初步的調查,〔1〕現將調查中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和我們的建議報告如下。 

二、新建人造景觀的主要類型及特點 

這些新建人造旅遊吸引物,按形式可分為遊樂場所(如北京九龍遊樂園)、藝術宮館(如十三陵明皇蠟像宮、北京電影旅遊城)、博物館和露天博物館(中華民族園)、微縮景觀(世界公園、老北京微縮城)、仿古園林(大觀園)等;按內容可分為表現歷史、傳統文化、古典文學作品以及國內外景觀和風情等;就所有制形式可分為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政府獨資、國內聯營和私人集資等。 

新建人造景觀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 

1.建造規模大。平均占地300畝以上,最少的15畝,最多的達800畝。而且大部分單位尚有第二期甚至第三期工程的規劃,用地面積還將進一步擴大。 

2.投資額高。平均投資預算在1億元以上,其中1.5億元以上的5 個,超過2億元的4個。這還不包括未上馬的二期或三期工程的預算。 

3.建造周期短。雖然新建“人造景觀”普遍規模較大,但大多數工程立項開工後,建設速度快,建造周期短。像世界公園、十三陵明皇蠟像宮、老北京微縮景觀等景點投資都超過2億元, 但從開工建設到開業一般都在18個月之內。 

4.靜觀景觀多。從目前建成開業的人造旅遊吸引物來看,供人們觀賞遊覽的多,參與性較強的項目少。特別是有些項目雖然藝術水平很高,造價也很昂貴,但由於沒有脫離傳統藝術館的展示、觀賞方式,因此吸引力並不明顯。有些景觀創意不錯,但缺乏深層次的開發,遊客的重訪率很難提高。 

5.檔次差異大。從現有人造景觀的情況分析,其文化、藝術、技術水平差異很大,參差不齊。有的採用了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科技成果(如九龍遊樂園引進了美國的電腦控制系統和先進的電影技術,明皇蠟像宮精湛的蠟像藝術),有的文化水平價值很高(如集收藏、遊覽、娛樂、教育和民族活動等多功能為一身的大型露天博物院——中華民族園)。但也有些景觀僅僅是照搬、仿製,缺乏生命力。總的來講,北京還確實缺乏真正反映國家文化、藝術、技術水平的精品。 

6.投資主體多樣化。目前投資主體不再僅僅是政府一個渠道,而是趨向多元化。投資方式也是多種多樣。 

三、新建人造景觀的作用及發展趨勢 

應當說,北京市是全國人文景觀最豐富的城市,而且,以長城、故宮為代表的一大批歷史文化遺產正是北京旅遊形象和旅遊吸引力的集中體現。但是,由於北京市本身是個超大型城市,常住人口多,流動人口也多,重訪的客人也多,這些新的人造景觀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這裡的旅遊產品,對滿足來勢兇猛的國內旅遊需求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其一。其二,在這些新建人造景觀中,有的被列為北京市政府甚至國家的外事活動基地,為宣傳、宏揚中華民族文化,促進國際交流和合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北京的聲譽、改善北京的總體形象。其三,活躍了當地經濟。新景點的建造,旅遊活動的活躍,必定會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特別是會促進當地服務業的發展和就業,從而促進當地整個經濟的發展。其四,增進了與境外和國內其它地方的經濟聯繫與交往。由於北京特殊的地位、旅遊業發展的潛力大和新建景觀預期回報率高等特點,新景觀的建設對境外和國內其它地區的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並且,不同形式的投資和合作方式又是展示北京投資環境的視窗,從而增進北京與境外和國內其它地區的經濟交往和聯繫。其五,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從我們調查的景觀來看,內容都是健康的,遊人通過遊覽都能開闊眼界,得到一些知識或啟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單位都制訂了一些對老年人、兒童、學生和殘疾人優惠的票價,受到社會的普遍好評。 

目前社會上對人造景觀的議論紛紛揚揚,褒貶不一。儘管為數不少的新建景點並不景氣,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債務負擔相當沉重,但似乎並沒有引起有關投資人的警覺和關注。實際上,北京市建造人造旅遊吸引物的熱潮並未降溫,不少項目仍然在緊羅密鼓地籌劃或建造之中。為了怕被別人“搶去”,往往“嚴格保密”;為了通過審批關卡,籌劃者也不得不考慮必要的手段,掩蓋真相。而且,未來的項目將會是規模更大,投資更巨,占地更多,重複建設在所難免。特別是近年來人造景點建得比較少的地方,積極性則更大,欲“後來者居上”。這一點值得引起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特點注意。 

另外一種傾向是在景點建設上追求“大而全”。目前,不少景點已經建成或正在著手建造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附屬設施,追求自成體系、包羅萬象的“大而全”。甚至在一些新建人造景點相當集中的地區,還盲目地建造幾乎是同一水平、同一風格的設施,其前景令人擔憂。一些投資者為了其本身的利益,甚至不惜利用耕地良田建造景觀。 

四、新建人造景觀的主要問題 

1.新景觀的建設缺乏切實可行的總體規劃和行之有效的巨觀控制手段 

從政府對旅遊業發展管理的角度看,巨觀管理顯得薄弱,表現之一是能夠適應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的總體發展規劃工作沒能及時跟上;其二是巨觀管理手段乏力。在新的人造旅遊吸引物的建設上,審批許可權分散,只強調了控制投資規模,對項目的類型、性質、內容方面的審查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功能發揮得不夠充分。與此同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未能及時地向社會提供信息,進行有效導向。從投資者方面來說,由於急於上馬,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做得不充分,從而在一些地區出現了人造景觀建設的盲目性,同類項目的近距離重複等現象。 

2.門票價格偏高 

內賓門票的平日公布價從10元到60元不等,平均票價為35元。其中30元以下的3個,40元的4個,60元的2個。5個單位實行內、外賓兩種價格,其中有3個是外國人價格相當於中國公民價格的2倍,另外兩個則相當於中國人門票的1.5倍,平均外賓價格為63元,最高的為120元,最低的為35元。 

3.經濟效益不佳 

在新建人造景觀中,多數經濟效益都不理想,不能按期實現資金回收計畫,有的債台高築,步履維艱。當然,造成這種形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貨膨脹造成的建造成本和經營成本的增加是重要的因素,景點項目本身的吸引力、區位條件、市場條件、交通條件和促銷力度等也都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4.非正當手段競爭泛濫 

通過提高質量、提高吸引力、完善服務設施、方便遊人的活動、更好地滿足旅遊者的需求、降低成本等正當的手段進行競爭應當得到鼓勵、支持和保護。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非正當競爭手段相當普遍。其突出的表現是給有關人員高額回扣。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許多經營者對這種做法雖很反感,但也無奈,是不得已而為之。有的景點的管理人員不無苦澀地表示,現在景點能否紅火,能否把客人吸引來,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景觀的質量,而是取決於拉客的手段。

五、關於人造景觀的建設和改善管理經營的幾項建議

1.及時傳遞信息,加強巨觀指導

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更加重視利用信息來引導。旅遊行業協會也可以發揮其聯繫政府、企業和社會的橋樑作用,及時蒐集和定期發布有關新建、在建和計畫建造的人造景觀的內容、形式、規模、投資、設計人等方面的信息,提供諮詢服務,儘量避免重複建設。與此同時,改進旅遊項目的審批程式,在目前按項目投資額審批許可權分散審批的情況下,人造景觀的審批應增加經市級旅遊管理部門核准的程式,以有利於人造旅遊吸引物的巨觀控制。

2.扶植文化層次高、有發展潛力的人造吸引物

應當集中首都財力、技術力量建設一、兩個具有國家(或國際)水平的人造吸引物,而這種新的人造景觀一定要突出寓教於樂的功能,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突出科教、科普和科幻的內容,走出目前難以擺脫的“仿古”、“復古”、“微縮”和一味地從古典文學作品和歷史人物中找出路的怪圈,以滿足旅遊者求知、娛樂等旅遊需求,也為我們的後代留下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傳世之作。

為了鼓勵建造好的人造旅遊吸引物,充分發揮它們在旅遊教育中的優勢,建議推行“優秀景點推薦制”,市旅遊管理部門定期向社會和國內外旅遊經營商公布本市“優秀景點推薦名單”,在國內外旅遊宣傳品上予以優先宣傳。

3.良性循環的基礎:按規定收取基礎建設費,按要求及時提供必要的服務

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一些新建人造景觀(即使景點很有吸引力)的客流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交通的制約,難以很快實施正常運營,使遊人感到十分不便。故此在對新建人造景觀(尤其是設計客流量大或遠離現有公共運輸線路的景點)立項時,政府可以收取專項城市基礎設施建造費,俟景觀建成後,政府有關部門保證提供必要的供水、供電、公共衛生和公共運輸服務設施,使新景觀能儘快進入正常運營,既方便遊人,同時,也有利於防止一些腐敗現象的產生。

4.加強景點之間的多方面合作,發揮群體優勢

伴隨越來越多的商業性旅遊吸引物的出現,經營者的市場意識大大加強,只要經濟條件允許,都肯在宣傳促銷等方面花錢出力。但是,面對社會,面對市場,如何加強合作,發揮群體優勢這個大問題倒往往沒有引起經營者們的重視。其實,在國外許多城市裡,旅遊景點(當然並不僅僅限於旅遊景點,也包括像娛樂、餐飲、購物、交通等有關旅遊服務部門)聯合促銷、聯合辦交通(包括連線主要客源地和旅遊目的地,連線目的地相鄰景點的交通)、相互做售票代理和聯合實行優惠等做法已成慣例,並且證明行之有效。我們完全可以根據當地的條件和可能,開展此類合作活動,當然這種合作要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要遵守共同投資、共同受益、平等互利的原則,在這方面,旅遊目的地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或有影響的大企業應當發揮其固有的優勢出面組織,這樣會更為合適。

5.加強一日游線路的設計和管理

對北京來說,一日游開展的好壞是北京旅遊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和重要標誌。“一日游”中旅遊活動項目(參觀景點)的確定首先應當真正反映旅遊者的需求和景點的實際水平,而不能一廂情願地“搭配”;“一日游”的活動內容、價格和服務應當有明確的規定,公諸於眾;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或旅遊行業組織,為了保護消費者正當的權益及維護整個行業的聲譽和利益,應制訂明確、簡便、有效的處理投訴的程式,實施懲罰的條例和手段。一種旅遊產品的授權開發單位的範圍不應當太窄,更不能由某一個單位壟斷,以保證產品的多樣化和產品的不斷更新,但產品的質量標準必須接受有關政府機構或行業組織的檢驗和監督,而這種檢驗和監督的過程不能沒有政府旅遊管理部門的參與。

6.健全服務設施,擴大收入來源

從調查中發現,門票幾乎是這些景點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一般占其總收入的90%甚至95%以上。有鑒於此,增加門票價格似乎成為景點增加收入最主要、最直接和最方便的辦法。於是,出現了多軌票價(國內、國外兩種票價)和多重票價(大門票和小門票)等現象。相反,遊客在活動中非常願意花錢的時候,卻又找不到地方。例如,整潔、快捷的用餐點,備有茶或其它飲料的休息處,出售有紀念意義的紀念品和禮品的商店等。因此,我們認為,景點的經營者要改變傳統上只靠門票贏得收入的經營思想,從旅遊者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心理出發多開拓一些既滿足遊人需要、受遊人歡迎又增加收入的途徑。在門票價格上,除國家根據特殊需要而批准的少數景點(如故宮、長城、十三陵等)外,其它景點應當一律實行統一的單一價格,取消在目前存在的“外賓價”、“同胞價”、“留學生價”、“外國專家價”等“優惠價”或“歧視價”;此外其它優惠價(如團體、學生、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票價和節假日價、淡季價等)也應當提高透明度,公諸於眾;提供特殊服務項目者可收取專項服務費,例如,配備專門的導遊、專業導遊或特種語言導遊,或提供特殊遊覽工具及休息場所等,亦應明碼標價,遊人自願選擇所需服務項目,不得強行搭配。

7.發揮旅遊行業組織和學術團體的橋樑作用

北京旅遊協會是聯繫政府和旅遊企業的橋樑,北京旅遊學會是匯集了大批關心旅遊業發展的具有不同專業特長的學者和專家,這兩個組織,無論在協助政府制定總體規劃,選擇發展戰略,改善行業管理,還是幫助旅遊景點改善經營,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都應當也能夠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根據政府有關部門的要求,學會可以組織其成員做專門調查、專題研究、項目評審等工作;根據企業的要求,學會可以協助組織有關專家做可行性研究、經營會診和專項諮詢。雖然,一些類似的工作已經開展,有的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缺乏有目的的組織,學會的作用有待更好地發揮。建議定期開展政府部門向專家(或社會)介紹行業形勢,專家學者向政府或企業做專題講座的交流活動。

8.建立旅遊信息中心(即旅遊問詢中心)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一個國際化程度很高。國內外旅遊者集中的城市,應當遵照國際慣例,借鑑國際上成功的做法,儘快建立服務于海內外旅遊者,加強政府、企業與旅遊者之間聯繫的旅遊信息中心(即旅遊問詢中心)。

註:

〔1 〕本次所調查的人造旅遊吸引物是:十三陵明皇蠟像宮(昌平),老北京微縮城(昌平),大觀園公園(宣武),北京電影旅遊城(海淀),中華民族園(朝陽),神奇遊樂宮(朝陽),世界公園(豐臺),九龍遊樂園(昌平),小人國旅遊世界(昌平)。

北京、上海、蘇州都市農業考察報告
2024年北京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北京、上海、蘇州都市農業考察報告

龍崗區都市農業考察團

(二○○○年六月)

市第三次黨代會及區有關會議提出我區要發展“三高”農業,建立都市農業基地,使農業在我區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角色。為了借鑑其它大城市在發展都市農業方面的成功經驗,促進我區都市農業的發展,6月7日至14日,我區由曹建良副區長帶隊,組織區農業局、各鎮分管農業的領導及部分農業企業經理一行22人,赴北京、上海、蘇州等地,對當地農業特別是都市農業的發展進行考察和學習。考察團與北京市農委、上海市農委和有關部門的負責人進行了座談,聽取了各地發展都市農業的經驗介紹,並重點對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北京錦繡大地、北京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等8個現代都市農業的典型進行了實地考察。整個考察活動行程緊湊,內容豐富而生動,同志們一致認為收穫很多,啟發很大。

一、北京、上海、蘇州都市農業發展的特點與經驗

北京、上海、蘇州是我國的發達城市,它們是我國的政治、金融、商貿、工業中心,經濟與社會發展事業均走在全國前列。在這次考察中,我們強烈感受到這些發達城市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特別是近幾年來,他們順應國際國內潮流,因地置宜致力於都市農業的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使農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他們先進的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把握機遇、科學規劃、發展起點高 

都市農業是城市化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京滬等地認真分析研究都市農業如何與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市場相吻合。他們根據自身優勢,率先示範,構思和構建都市農業示範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點帶面,促進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的轉化。

1、分析形勢,把握機遇

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區發展都市農業的優勢就越大。蘇州是中國發展較快的城市之一,本地區的農村現代化建設一直是全國的樣板,並對中國內地有極強的幅射作用。蘇州所處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當今中國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地區,區域面積雖然占全國的1%,卻擁有10%的人口,創造了22%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江三角洲是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有1.2億居民,城市人口已達0.5億,1997年,90%以上的農民年收入超過了一萬元,農業、旅遊大市場極具潛力。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之發展商新加坡維信集團正是看巨大的市場潛力,於95年初提出對中國的農業領域進行開發,97年完成項目規劃與一期建設工作,這與98年中國政府確立的跨世界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2、精心選址,科學規劃 以蘇州為例:

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選址於名城蘇州西郊的太湖之濱,中國經濟最活躍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帶中心。經與農科院校的反覆論證,確定它的主題是:匯集現代農村科技,展示未來自然田園。進入未來農林大世界,可盡享太湖風光之秀美,更能強烈感受到浦東開發區、新加坡工業園區以及滬寧杭城市火爆的發展熱潮。該大世界規劃範圍3000畝,目前進行了一期開發,占地800畝,是一個融生態景觀和農業高科技展示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園林,且已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農業科技觀光、交流和展覽基地之一。談項目以農林科技為核心,通過一流項目的引進,探尋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生產與發展模式,促使農業及農村現代化進程。眾多有識之士在這裡參與農林投資、市場研究、項目運作、科技開發、生產管理等,他們組成了未來農林大世界的知識和信息平台,為園內外農商拓展市場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由於未來農林大世界項目的領先和超前,科學規劃和高起點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樣板效應,建樹了形象,每年有數百萬的遊客來到這裡,成為中國農林工作者,各級政府官員學習考察的熱點。

(二)政府牽頭,市場運作,投入手筆大

無論北京,還是上海、蘇州,地方政府都把發展都市農業,作為今後發展的基本方向。他們充分運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辦好農業示範區,在產業開發上起牽頭、引導和扶持的作用,促進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變。

1、 政府重視,政策支持

北京市昌平區政府成立了以副區長馮維利為主任的北京市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管委會,負責起草制定示範園的總體發展規劃和入園項目的立項、審批,及對重點項目提供管理、協調、服務工作。制定出《關於加快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對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農民致富拉動力強的精品農業、籽種農業、創匯農業、加工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項目的開發建設,並在土地、融資擔保、戶口、稅費、住房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與便利服務。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10平方公里,已建成亞洲最大的工廠化、自動化鱘魚繁育場,肉用鴕鳥深加工產業基地和國家級林木種苗生產示範基地。

2、 市場運作,高效開放 

此次考察的都市農業示範點基本上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在管理模式上實現市場化運營、在投資體系上實現多元、開放、高效,在發展模式上主要類型有:一是政府辦園、企業經營。如小湯山示範園,區、鎮二級政府出資出地進行園區的基本建設、規劃功能區域,入園企業可採用租賃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租賃年限可根據不同產業需要一般為30—50年,區內的土地由小湯山鎮政府統一租賃後再分別租賃給入園企業,並由區政府發給集體土地使用證。二是組建股份制企業。如北京錦繡大地農業股份公司是依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股份制企業,98年2月正式成立,主要發起人為北京市大地科技實業總公司等11家國有、集體企業,註冊資本金為2.8億元,總投資逾5億元人民幣。三是引進外資。如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註冊資金為1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以土地投入占20%的股份,新加坡維信集團(WBL)出資7200萬元人民幣,占72%的股份,由於市場前景好,外商投資進一步增加。

(三)科技支撐、產業開發、設施程度高

我們所考察的示範區、定位較高,都體現出農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展示商口、是現代高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是現代農業示範中心。作為一個企業,它不僅是一個產業項目,而且是一個農業的技術、信息、交易平台。

1、形成農業技術支撐體系:

一是密切與科研院校的合作與交流。如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江蘇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上海農學院等一批名校院所,已在蘇州農林大世界捷足先登;二是加強科技開發。如北京錦繡大地的技術目標對準美國的那斯達克系統,公司擁有2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一個博士後流動站,它將現代科學技術運用到農牧業領域,並已形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農業工程、植物生理、動物營養及農業生態六大技術支撐;三是積極引進國內外農林高科技。如蘇州農林大世界引進了61項國際、國內的高科技項目,其中成熟形成產業化的有如:素有“全球種苗技術先鋒”盛譽的美國Speedlling公司、處於世界畜牧業領先水平的紐西蘭Exceel企業、台灣農支種植、瑞士大昌、知名的比利時維池麥公司等。 

2、形成高科技農業產業項目群。

一是工廠化農業,將農業的栽培技術和工業設施標準化、工藝化的管理技術有效結合起來。通過規模,集約化生產來降低成本,達到可觀的效益。如錦繡大地公司自行設計製造高度自動化的現代化蔬菜生產工廠,採用鋼架結構及先進的覆蓋材料PC板,配備懸掛式遮陰系統,天窗開啟系統,濕簾和風機降溫系統,將溫度、濕度、光照、能量循環調整到適宜蔬菜生長的最佳環境,使蔬菜在可控制的規模下不受季節和環境限制,快速生產,蔬菜工廠里日日播種、天天收穫。一年每畝土地生產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的A級綠色蔬菜8—10萬斤,效益是普遍農田的30—50倍。小湯山示範園的“北京瑞德鱘魚開發中心”擁有一套集生物、電子、機械技術為一體的節能、節水全自動魚苗、魚種培育設備。設備根據鱘魚的培育過程分為孵化系統和三個不同規格苗種培育系統,設施先進,填補了我國大型經濟魚養殖的空白,成為產業化龍頭企業。二是分子農業,將生物技術成果與傳統農業有機結合,使農業不僅為我們提供鮮活產品,同時還提供保健品。如錦繡大地公司與中科院遺傳所合作,建立了優良食用菌種植工廠,採用經空間誘變選育得到優良菌株進行大規模工廠化生產,目前,香茹、猴頭茹、花菇等各種經過空間誘變選育的優良食用菌正在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投放市場。 高投入帶來高產出,經濟效益明顯,99年北京錦繡大地公司實現利潤4100萬元,每股分紅0.18元,今年的形勢經營者表示樂觀。

(四)拓展功能、持續發展、都市特色濃

考察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融生態景觀和農業高科技展示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園林,其追求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路明顯,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和諧統一的特點明顯,生態、觀光、休閒、體驗、教育等都市特色濃郁。

1、旅遊觀光農業。

我們所考察的8個項目,均被當地旅遊部門指定為主要旅遊觀光景點,源於都市居民的回歸自然的要求和現代化農業的獨特魅力。北京朝來農業園有5萬平方米的休閒觀景區,百果林、荷花塘、觀賞池使人心胸開闊;垂釣、遊船、坐小驢車使人其樂無窮;恬靜的農家小院,美麗的田園風光,清新的空氣,使人心曠神怡;搖轆轤打水,推碾馬磨麵、種植、採摘品嘗各種綠色蔬菜,使人盡享農家豐收的喜悅。園區自97年建成自社會開放以來,共接待中外賓客30萬人次,實現經濟總收入超千萬元。錦繡大地拓展旅遊空間,到園區觀光旅遊、不僅可以了解現代農業、揭開現代生物技術神秘的面紗,還能充分享受到都市的田園風光,體驗返還大自然的樂趣。98年4月對外開放,至12月,共接待遊客12萬人次,平均每天達500人以上,相關收入約700萬元,今年預計可達1000萬元,樹立了“錦繡大地”的品牌形象。

3、以科技教育為導向,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無論蘇州、上海,還是北京,在農業園區我們都看到一群群的少年兒童在這裡流連。上海市農科院在6月1日舉辦“綠色家園”活動,和小朋友們一起栽玉米吃玉米講玉米,把小朋友的生物課開在農科院。北京朝園藝場建成36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技活動實驗園,通過實物和標本展示,使青少年開闊眼界,增長現代農業知識,了解農業發展史,突出知識性、啟發性、趣味性和觀賞性,對青少年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該園還被朝陽區委、區政府指定為“愛國文化教育基地”。

二、龍崗發展都市農業的思路 

我區的農業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已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景觀形態等方面都日漸形成都市農業的特色。今後的發展,要認真借鑑其他城市都市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地加快形式多樣的都市農業的開發。

(一)要認識到都市農業的新內涵,增強現代農業意識,形成發展都市農業的氛圍

都市農業是城市化地區及其周邊地區農業與城市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經濟現象,已不同於鄉村農業、城郊農業,而具有了新的特徵、功能與形態。只有對此形成新的認識,增強了現代農業的新觀念,才能提高發展都市農業的主動性。

1、要認識到都市農業的發展是城市化地區的一種必然。

一方面,隨著城市和工業的過度擴張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對農業有了重新的認識,認為城市化地區也必須有農業存在,無農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另一方面,城市較為發達的技術、資金、管理等要素使都市農業的發展有了可能性。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融合為都市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農業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現代生產要素與基礎設施、社會化服務條件來改變農業的發展方式。

2、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一種較高形態的農業經濟現象,具有城鄉融合的特徵,是一個地方經濟發達、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之一。

都市農業產生於農村城市化,既是現代化農村的一部分,也是大城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發展,突破了傳統的城鄉布局,模糊了城鄉界線,使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延伸滲透,農業、旅遊兩業交叉融合,同時使得原來的農民逐漸步入現代文明生活,城鄉居民可以和諧共處在一個優美的環境中,推動了人與自然和諧、都市與農村和諧的歷史進程。

3、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多項功能互相融合的農業。

都市農業的功能必須服務於大城市和滿足大市場需求,在生產和服務中獲得效益。城市及市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決定了都市農業的功能是多樣化的。它不僅要為市場提供名、特、優、新農副產品,也要提供優美的生態環境、旅遊觀光場所、文化科學教育基地等,是經濟、社會、生態三種功能相統一的農業。

4、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與土地節約相統一的農業。

隨著都市農業區域地租的上升,在市場規律作用下,都市農業轉向資本、科技密集和土地節約型的發展道路,農業生產方式高度企業化、規模化、科技化、設施化,逐漸實現了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並且經營效果上易達到“三高”的特點。

5、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高度市場化的農業。

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和旅遊、觀光、休閒功能的實現都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出發點,農產品在市場上實現大流通以及農業項目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是都市農業發展的動力和生命。是通過市場網路才把生產與需求緊密地連結在一起,農業項目也通過市場實現它的旅遊、觀光、休閒等功能,因而都市農業是一種工業化、商業化、市場化的農業。

6、要認識到都市農業具有多樣性的形態。

這與其功能多樣性一致,除傳統的露地栽培、大田農業外,也有設施農業、景觀農業、農業公園、觀光農園、教育農園、農業科技園、農業生態園等多種形態。這些形態既可以單獨經營,也可以互相結合發展。它們都是都市農業的經濟、社會、生態功能的直接體現,是都市農業多種功能的載體。

7、要認識到我區發展都市農業的可行性和有利因素。

我區是深圳市重要的農業基地,具有發達便捷的交通條件,近年來圍繞市場需求已逐漸形成以畜牧、水產、水果、蔬菜、花卉為主的農業生產格局,設施農業面積不斷增加,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發展都市農業有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景觀設施等有利條件。

(二)把都市農業作為城市化地區不可缺少的重要產業來抓,做好統一規劃和指導,提高都市農業發展的起點

我區都市農業的建設剛剛起步,首先要對都市農業有一個總體的規劃。規劃要正確分析我區農業生產現狀,研究都市農業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圍繞我區農村城市化,建設深圳後花園的大目標,強化農業的經濟功能,拓展生態功能、社會功能。規劃要對都市農業在空間布局和發展時序上有一個總體安排,對都市農業的產業結構、景觀形態、融資方式、科技支撐、經營體制等方面提出指導。規劃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1、把都市農業放在城市化發展的總體中予以考慮。

都市農業已成為城市化的重要內容,要按照我區城市總體發展的要求,結合城市空間布局,以點、線、環、面的網路格局,以高起點、新格局、多功能、富特色的區域定位、形態定位、目標定位,科學合理地規劃都市農業的發展。通過規劃強化城市生態用地、水源保護區、農業保護用地、蔬菜基地、休閒旅遊農業用地和農業基礎設施的保護與管理,減少土地開發徵用所造成的農業資源的浪費。 

2、立足於現有的農業生產設施和條件,根據各鎮農業發展的不同特點,分區指導。

尤其應當注重農業景觀的保護,突出地域農村特色,豐富區域農業文化內涵。根據有利發展的原則和各鎮農業的現狀,規劃各鎮不同的發展方向,選擇不同的重點項目、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同時要按照主次有別、先後有序的原則進行規劃。

3、規劃要體現既增強經濟功能,也不斷拓展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思想。

都市農業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實現要和經濟功能的實現結合起來,有些需要依託經濟功能,都市農業必須以追求功能的完善和提高來求得發展,使農業的功能達到有機的統一。

4、規劃要把都市農業的發展與旅遊業發展結合起來。

根據對目標市場的預測,分別選定農業項目的服務內容和形式。我區的觀光、休閒農業大體接待三類顧客,一是外地短期來深遊人,二是本市的團隊,三是本市居民,包括一般收入水平居民和高收入居民。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項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標市場。不同景點其本市、外地遊客的到訪率是不同的。規劃就要按照不同目標市場的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服務對象,確定相應的項目。

(三)形成投資多元化和企業經營為主的都市農業運行機制,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增強都市農業發展的動力 

1、完善多元化投資體系。

都市農業是資金密集型的產業,需要較高的資金投入。都市農業不僅體現出經濟效益,也體現出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其受益者除了農業企業、農戶等農業生產經營者外,也有政府和社會。所以投資主體也必須多元化。要堅持和完善業已形成的“四輪齊轉”的農業投資體系,做到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開放式投資都市農業。農業內部要不斷進行資金積累,財政資金要增加投入,銀行信貸資金要積極支持農業發展,也要加大利用區外資金的力度,鼓勵和引導外資進入都市農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同時要規範農業投融資主體的行為,政府投資要力爭實現社會效用最大化的目標。 

2、探索都市農業建設和運作的多種形式。

根據我區農業用地規模、農業企業化程度、設施農業現狀等情況,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設施農業園區。即規劃出較大規模的用地發展設施農業,包括無土栽培蔬菜,大棚栽培花卉,工廠化菇類生產,花卉組培車間,觀賞動物養殖等,以及農業的科研、開發、試驗。從產業類型上講,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單一產業的,但都突出以設施化生產為主。 二是高科技農業生態園。是把設施生產和露地栽培相結合,養殖與種植相結合,生產與科研相結合,但著重於生產功能的一種都市農業形式。 三是度假農園、觀光農園、森林公園等。強調以觀賞農業景觀或體驗農業生產過程,體會回歸自然樂趣為主。包括果園、水產養殖區、蔬菜生產基地、森林等都可開發成這類園區,既可以是單一產業的,也可以是多業綜合經營的。 這幾種形式從組織形式上講,可以是政府建園——企業經營型的,即由政府完成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然後制定一定的進園標準,由企業投資經營農業項目;也可以是企業建園——經營一體型的,即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經營都由企業負責,進園區的項目可以是引進多個企業的。

3、以企業化經營為主,政府各部門做好協調和服務。

都市農業的發展一定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進行,政府在其中的行為只能是引導、協調和服務,即使是政府的投資,也應當納入市場化的運作管理之中。都市農業也要實行以公司(企業)為主體,產—加—銷—旅(業)一體化、種—養—加—體(驗)一體化、貿—工—農—服(務)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可以在現有的農業公司(企業)中培育出不斷把農業向觀光、旅遊方向拓展的龍頭農旅公司,也可以組建新的農旅公司,擔當都市農業發展的龍頭。當然政府也要有明確的管理服務機構,做好協調、服務、管理工作,專門研究、規劃和指導都市農業的發展。可以由農業、旅遊、文化、工商等部門協同運作。

(四)不斷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設施農業面積,進一步增強都市農業的經濟功能 

我區都市農業的發展仍要進一步增強經濟功能,要繼續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的原則,以現有特色農副產品為基礎,培壯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把發展設施農業與發展露地栽培結合起來,把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與改善品種質量結構結合起來,加快發展精品農業、苗種農業、創匯農業、食品農業等。 

畜牧業要形成集約化、企業化、規模化的生產體系。要調整畜禽養殖結構,壓縮淘汰規模小、產量低的小型養殖場和成本高、肉質差的劣質品種,充分發揮康達爾公司在畜牧業生產上的龍頭示範作用,積極發展規模化、現代化的大型畜禽企業和雜交型、節糧型的優良新品種,在目前50%良種化率的基礎上,加快良種化進程。鼓勵發展名優和高效生態養殖業,發展跨地域的畜禽業,形成畜禽良種基地。 水產業要繼續擴張,儘快形成工廠化、多元化的養殖模式。繼續發展池養、箱養、吊養、護養多種養殖模式。發揮南澳海珍品養殖公司的龍頭作用,增強區水產研究所的開發、示範作用,引進優良新品種和珍稀品種,最佳化品種結構。擴大工廠化養鮑、工廠化養魚的規模。

水果業要以優質的龍眼、荔枝為主,同時積極引進適合本地栽植的熱帶水果新品種。要加強果園的科學管護,改善果實品質,提高產量和效益。 蔬菜生產要重點加快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建立無公害蔬菜檢測制度,擴大蔬菜設施栽培面積,提高蔬菜品種的檔次和質量,適量發展以觀賞為主的盆栽蔬菜。

花卉業要逐漸擴大規模,新建幾個花卉場,並要面向市場不斷調整品種結構,重點要進行設施花卉場的建設,引進培育高檔花卉,提高花卉業的水平,儘快把花卉業培育成我區農業新的增長點。

畜牧、水產、水果、蔬菜、花卉等產業的發展,都要實行品牌經營,這是農業市場化的必由之路,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創出幾個名牌產品。

(五)加快旅遊農業、生態農業的建設步伐,延伸都市農業的生態功能和社會功能

我區都市農業的發展,應該越來越重視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實現和發揮。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實現具體以觀光農園、森林公園、農業公園、市民農園、教育農場、度假農舍、自然休養村等形態作為承載體。這些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以觀賞農業景觀為主的觀光型農業,如觀光農園、農業公園、森林公園等;另一類是以參與農業活動為主的體驗型農業,如市民農園、教育農場、農產品採摘節等;還有一類是以休閒娛樂為主的休閒型農業,如度假農舍、自然休養村等。觀光、體驗、休閒農業的發展,有以下的基本思路:

1、完善配套設施。

在生產設施、農田、園區等的基礎上,根據確定的發展目標,來完善配套設施,如展覽廳、錄相廳、會議室、餐飲廳、住宿房、觀光車、娛樂室、標誌牌、說明牌。 

2、實行點——線串珠狀開發。

把農業景觀建設與旅遊業、山地綠化、城市綠化、園林建設、海上遊艇等結合起來,擴大經營領域,延伸服務鏈條。各鎮都要選擇適合作為觀光、體驗、休閒農業開發的項目,抓緊開發和建設。如布吉鎮的三聯果場、石牙山森林公園,橫崗鎮的神仙嶺生態農莊,平湖鎮的甘坑果場,龍崗鎮的回龍埔鴕鳥場、八仙嶺森林公園、五聯村生態公園,坪地鎮的梅花鹿場,坪山鎮的馬巒山保護區、碧嶺生態村,坑梓鎮的尖峰嶺森林公園、金沙農業高科技園,葵涌鎮的田頭山森林公園,大鵬鎮的新穗寶鮑魚養殖場,南澳鎮的七娘山保護區和濱海養殖基地等。近期要重點抓好碧嶺生態村、金沙農業高科技園的觀光、休閒配套設施的完善;加快南澳濱海養殖基地、龍崗回龍埔鴕鳥養殖場、坪地梅花鹿場的觀光設施的配套,儘快增強特色農業的吸引力;加緊開發建設橫崗神仙嶺生態農莊;著手建設坑梓尖峰嶺、龍崗八仙嶺、布吉石牙山三個森林公園。

3、開發龍崗農業一日游。

由相關公司牽頭,與旅行社合作,加緊開發龍崗農業一日游項目。該項目擬把參觀回龍埔鴕鳥場、坪地梅花鹿場、碧嶺生態村、金沙農業高科技園、南澳濱海養殖基地等農業觀光活動與海上遊艇活動連成一線,讓遊客既在觀光中了解禽畜養殖、蔬菜大棚、水產養殖的知識,又體驗了品嘗海鮮的口福,駕艇飛馳的驚險,緊湊、新穎、富有情趣,定能占得龍崗農業旅遊的先機。 對於其它的觀光、休閒、體驗農業項目,也要在整體規劃指導下抓緊分步推進,使觀光、休閒、體驗農業的內容日趨豐富,保持經常性的吸引力。還要加大科技投入,設法解決農產品的季節性生產與全年觀光經營的矛盾,讓每個季節都有新品種,每處景觀都有新鮮感。經營農業旅遊的公司要和旅行社建立緊密的聯繫,不斷開發更佳的旅遊線路,擴大宣傳,提高遊客的到訪率。作為旅遊線路中的農業項目單位要接受必要的業務培訓,在觀光點設定明顯的標誌,按照統一要求提供周到的服務。 

(執筆:第一部分熊雅芳 第二部分陳海潮) 

北京市青年聯合會教育考察團赴德國基礎教育考察報告
2024年北京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北京市青年聯合會教育考察團赴德國基礎教育考察報告 

德國地處歐洲中部,自古即為人文薈萃之地。雖然經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重創,但每次都能在廢墟中迅速崛起。目前,德國已發展成為歐洲經濟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居歐盟的領導地位,它依靠的就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力量,因此,德國的教育對我們有很多借鑑之處。9月上旬,我們北京市青年聯合會代表團,應德國柏林市教育協會的邀請,重點對德國的基礎教育進行了考察。 

德國的基礎教育結構

德國基本法賦予每個人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德國的教育政策鼓勵學生自由發展個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與能力自由選擇學校、培訓場所和受教育的方式。德國對教育投資額很大,實行從國小到大學的全免費教育。德國學制頗為複雜,且各州規定不同,主要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職業和成人教育等部分。

德國的學前教育通常不作為教育體系的一部分。經德國漢學家墨柯博士介紹,德國年滿3歲至6歲的兒童可以進入幼稚園就讀,但學前教育不屬於國民義務教育範圍,因此並非強迫性的。幼稚園大多由私人機構(如教會、工商業團體)設立。與我國幼稚園的學制不同的是,德國的幼稚園並不分大、中、小班,不同年齡的兒童混成一班上課,每班至多不超過20個人。據我們所知,北京市也對這種學齡前兒童混編班的教育模式進行了小範圍的實驗,但理論界對其利弊也有各種爭議。

德國實行十二年制的義務教育,年滿6歲的兒童必須依法上學,中國小普遍採用半日制(每日上半天課,中午學生回家)。9月12日,我們參觀了位於原東柏林的一所國小,對德國的學校的管理和教學活動有了鮮活的感性認識。這所國小共有400名學生,包括1—6年級,每個班20-28個學生,全校共有28個教師和10個專門負責教育的人員。由於德國中國小普遍實行半日制,大部分孩子上午放學後就回家了,其餘下午家中沒人照看的孩子就由學校專門負責教育的人員管理,中午,學校為這些孩子提供一頓午餐。這部分學生家長根據收入狀況每月交納50-150歐元的費用。據校長介紹,這所學校剛剛重新裝修完畢,在柏林市屬於條件較好的一所學校。但據我們觀察,與北京市的大部分學校相比,學校硬體設施並不豪華,操場面積很小,地面裸露,不太平整。學校圖書館大約只有12平方米,書架上稀稀落落擺著一些書。計算機也顯得相對陳舊。學校沒有專門的教師辦公室,學校惟一的會議室同時也兼教師的休息室。在校長接待我們考察團期間,不時有下課的教師出出進進,他們禮貌地與我們點頭示意後,就坐在另外一邊休息。德國教師的工作強度很大,每周的標準工作量為24-28個學時(不包括教案),每個上午至少要連續上5節課,比我國教師的周課時數(16-18課時)多三分之一。

這所學校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鑑。學校里有兩個設施非常完備的手工教室,裡邊擺滿了鋸、扳手、鉗等各種工具和車床。教室里陳列了許多學生親手製作的各種模型,工藝精美,構思巧妙,若非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這些作品出自國小生之手,德國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可見一斑。另外,學校還有一個設施完備的體育館,供學生們參加各種球類和體操活動。操場上的活動器具因地制宜,很多是由樹幹等材料製成,突出趣味性和實用性,既符合國小生的特點,又能達到鍛鍊的目的。在對學生管理方面,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自治,每天由兩名高年級學生在校園裡巡視,調解同學之間的糾紛。

柏林州的國小學制六年,其餘各州為四年。四年國小後經過5年級和6年級的過濾階段進入所謂“分流的中學階段”。也就是說,德國學生國小畢業後就要面臨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擇,他們可以選擇進入初級中學(Hauptschule,包括5年級至9年級)、實科中學(Realschule,5年級至10年級)、文理中學(Gymnasium,5年級至13年級)或綜合學校(Gesamtschule,包括上述幾類學校)。

初級中學學制4-5年,通常初級中學畢業後,大部分學生開始職業培訓,同時上職業學校,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學生畢業後在工業和手工業界作為專業工人就業。初級中學本來是德國中等教育的主要學校類別,其學生數在70年代還曾占中學生總數的70%多,但這類學校目前正處於萎縮階段,學生數已降到約占中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家長們越來越希望其子女上更高層次的中學,如文理中學(又稱完全中學)。此外,初級中學招收了大量的外國子女,教學水平每況愈下,這也是使德國家長們不讓子女上初級中學的原因之一。

實科中學為社會培養不同層次的職員。實科中學學制六年,相當於中等教育程度,學生畢業後可進入技術學校和為以後進入高等專科學校(大專)做準備的高級技術學校實習,也可以在企業或國家公共機構做中級職員。約三分之一的國小學生畢業後上實科中學。

文理中學畢業生可以直接進入高等院校。文理中學學制9年,其畢業生憑高中畢業匯考成績,無需大學入學考試就可以直接申請進入大學學習。文理中學的學生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近年來有很大增長,從70年代的10%上升到目前的三分之一。

綜合學校則集中了以上三種學校的形式,負責學生第5到第10學年的學習。綜合中學是在“教育機會均等”思想指導下設立的新型中學,為學生在不同形式的學校間流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其畢業證書在聯邦各州都得到承認,但由於綜合學校不便管理,教學比較混亂,一些州(如巴伐利亞州)反對繼續設立此類學校。

德國從國小畢業後就對學生進行分流,而我國一般從國中畢業後才對學生進行分流。我國學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後,大致也有3種選擇,分別為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接受職業教育(上職業高中、技校),還有部分學生直接進入社會就業。這兩種不同的分流制度引發了我們考察團的思考。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少年兒童的可塑性極大,智力、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存在很多變數。依據我們的教育工作實踐,很多學生,特別是男生,在國小,甚至國中階段的表現並不是很優秀,但進入高中以後,其潛在的能力才逐漸顯現出來。學生的發展和變化有時是非線形的,不可預測的,發生在他們身上的質的飛躍每每令我們驚訝和欣喜。由此,我們考察團認為,學生國小畢業後,在10歲或12歲就基本確定了他一生的發展方向,可能為時過早。對此問題,我們與德國教育界人士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據他們介紹,德國國小生畢業後,選擇何種類型的學校,並不僅僅看學生的學業成績,而是由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建議,最終由學生家長、學生個人最終做出決定。如果一個學生國小畢業後選擇了一個自己不適合的學校類型,以後還可以自由流動。特別是在綜合學校里,學生的流動更加方便。加之,德國並不是一個非常看重學歷的國家,尤其注重職業教育,工作崗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有一技之長,靠自己的勞動生活,就是光榮的,有尊嚴的。

德國的教育行政管理

歷史傳統和聯邦制的國體使德國的16個州在許多方面,特別是文化教育領域享有充分的自治和自主權。聯邦除在高等教育原則問題和企業範圍內職業教育及科研和學習資助方面有發言權外,在教育領域的權力有限。因此,德國沒有全國統一的中國小校法,而是由各個州在《基本法》(德國憲法)的範圍內獨立管理髮展其學校教育事業,州頒布各種專門的法規,規定各級學校的設立、維護和發展;師資的培訓和進修;學校的監督和管理;家長和學生對安排學校工作與學校生活的參與;學生在學校中的地位,學費和教材費的減免以及教育補助等事宜。這導致各州間的學校教育發展各具特色。為保證全國教育的基本統一,各州文教部長組成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共同協商聯邦和各州在教育方面的合作。

根據《基本法》規定,教育事業由州管轄,即由州提供經費。這既涉及公立學校,也包括國家認可的民辦學校。聯邦政府在高校建設、科研、促進學生學習和企業職業培訓試點及高校教學經驗推廣等方面和各州政府一起提供經費。民間提供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各教會和工商大企業及財團,但國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德國的公立學校不收學費,因為公眾認為,公民已向國家納稅,所以其子女或本人有權免費上學,讓公民接受相應的教育是國家的義務。過去德國學生的課本由政府免費提供,但由於近年來德國經濟不景氣,教育投入相對減少,從今年起,柏林等州的學校開始收取學生的課本費用,也引起了一些家長不滿,特別是在原東德地區反響較大。

德國的教師制度

德國每一類學校都有受過特殊培養的教師。每位教師都必須受過高等教育。為了將來在國小和普通中學執教,教師在德國高校畢業後還要實習7個學期。例如在實驗中學、特殊學校和職業中學任教的教師要求實習時間延長至8至9個學期。所有的預備師資在學習結束後必須通過第一次國家考試,然後進行一次形式為學校實習性質的講習班培訓。學校教師通常是州的公職人員。

在德國,各行各業都有強大的工會組織,教師行業也不例外。我們拜會的柏林教育協會就是一個教師工會組織。柏林教育協會隸屬於全德國教師工會,在柏林州的各個城市都有分支機構,現有2700多名會員,占全州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據協會主席Dietrich先生介紹,他本人和另外一名副主席都是專職教師,每周要上24節課,還有一名副主席是學校的教育工作者,類似於學校的後勤管理人員,所以他們在協會的工作都屬於兼職。協會的經費主要來自會員交納的會費,大約占教師工資的0.5%。協會代表教師的利益,處理教師與政府和家長委員會之間的矛盾,維護教師的權益。協會為會員提供法律諮詢和援助。由於在德國打官司非常昂貴,協會還為會員提供訴訟費用,因此,教師非常願意加入教師工會。德國的工會組織種類很多,許多教師也選擇加入“公務員工會”等組織。

德國基礎教育對我們的啟示

最近,世界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在柏林公布了新的《比薩調研》結果,德國中國小生在43個國家和地區中閱讀能力排位第21名,數學和科學常識排第20名。這個評估結果在歷來重視高質量教育的德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儘管《比薩調研》結果並不能完全反映德國中國小教育的真實情況,但德國教育界人士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步伐緩慢的狀況並不諱言。柏林教育協會的主席主動向我們介紹了目前德國教育體制、內容和方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今年,德國政府準備撥出巨額資金,將更多的學校改造成全日制學校。許多州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了智力開發、體育活動等項目,進一步加強了外語教學。各種教師工會組織也積極倡導教師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他們對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的進程非常關注。代表團對我國基礎教育體制、經費投入、課程改革、教師制度和學校硬體配置等方面的情況做了詳細介紹。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特別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一些示範校的建設標準和設施配備已超過德國的大多數學校,但從總體來看,我國的教育在均衡發展指數、教育理念、教育結構和方式方法上仍有一定的差距。通過幾天的考察,德國教育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給我們帶來有益的啟示:

啟示之一: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眾所周知,德國的工業產品工藝精良、質量可靠、堅固耐用,在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這與他們重視職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德國有世界上最完備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大部分德國中學生畢業後,選擇接受1-2年的職業教育,然後就業或繼續上大學深造。此外,德國還有很多職業技術學院,培養具有大專學歷的高級技工。同時企業建立了完備的職業培訓制度,工人在上崗前要接受嚴格的培訓,在從業過程中還要定期接受培訓。反觀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由於受傳統文化心理的影響,上大學,獲取高學歷仍是大部分家長和學生的最大希望。我國在高校大規模擴招後,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也只接近15%,尚未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門檻,絕大多數學生高中畢業後要走入社會,尋找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已開發國家紛紛來我國投資辦場,對高級技工有很大的需求,所以,職業教育在我國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要認真貫徹全國職業教育會議精神,借鑑德國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加快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步伐,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啟示之二: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考察中,我們發現,德國國小生的書包很大,分量並不比中國國小生的輕,但裡邊裝的大部分是玩具、模型和工具。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知識之外,還要通過大量的遊戲、製作活動來獲得技能,學校也為學生提供各種工具和材料,供學生動手實踐。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知識和技能之間,我們可能更重視學生掌握知識,忽視了技能的培養,這一點需要在教育改革中逐步加以解決。

啟示之三:給學生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機會。人的一生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做出很多重大抉擇,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但在求學期間的選擇往往是最關鍵的,比如接受職業教育還是普通高等教育。雖然我們認為德國學生在國小畢業後就要分流為時過早,但學生的選擇相對來說是自由的,是根據自己的願望、能力和家長的意見自主做出的決定,即使一次選擇不適合,以後還有再次選擇的機會。應該看到,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國為學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選擇機會,單純以分數決定學生上何種類型的學校的制度以大為改觀。我們相信,隨著國力的日益增強,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優質教育資源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讓每個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讓每個學生選擇自己理想學校的願望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啟示之四:重視社會公德和誠信教育。誠實守信和遵守社會公德是德國的社會文化傳統。在德國的青少年教育體系里,除學校教育外,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發揮著非同小可的作用,家長非常注重為孩子營造一個真誠的氛圍,處處為孩子們做出誠實守信和遵守社會公德的表率。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共同責任。當前我們在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同時,特別要重視發揮社會教育和親職教育的作用,構建“大德育”格局,要通過家長學校的形式,引導廣大家長樹立正確的親職教育理念,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質。

短短的幾天考察雖然結束了,但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深遠的。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我們一定要兼采眾長,立足現實,銳意進取,為青少年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更多文章
赴北京學習考察報告範文
關於北京上海山東政府機關物業管理情況的考察報告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考察報告
醫療衛生赴河北保定市、北京市朝陽區學習考察報告
北京部分新建人造旅遊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