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

(一)主要問題�

近年來,少數企業領導人員職務犯罪、侵占職工民眾合法權益的案件和信訪問題比較突出。

1、涉企案件居高不下。XX年到XX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部門立案查處違紀違法案件1038件,被黨紀政紀處分的982人中企業領導人員占34%。

2、涉案金額居高不下。據市有關部門通報,XX年以來,我市每年查處的經濟類違紀違法案件中,涉案金額呈整體走高之勢。

3、紀檢信訪居高不下。隨著改革發

展深入,工業領域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引發紀檢信訪居高不下。僅對杭州市經委系統不完全統計。

信訪情況綜述,涉及的問題集中有三:一是改制“後遺症”,職工民眾反映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二是同業經營,某些企業領導人員兼職取酬問題;三是行為不廉潔,在項目施工中收受或索取不正當利益。

通過對涉企案件分析,特別是剖析國有資產流失、侵犯職工民眾合法權益等案例,不難發現有以下特徵:一是體外循環,同種歪瓜。少數企業領導人員在生產經營中,特別是在企業改制中,鑽法律、政策和制度的空子,把國有資產、集體資產當成“唐僧肉”,把企業改制當成“個人致富的機遇”,利用職務之便,一頭扎進錢眼裡,千方百計地將企業和國家財產占為己有。如去年以來杭州市有關部門對7家企業進行查處,發現有46個“小金庫”及“帳外帳”,累計總金額達5100餘萬元,導致國家和集體損失3500餘萬元,個人非法侵占等違紀違法金額1089萬元。一家企業總經理利用企業改制之機,隱藏國有資產近800萬元,然後以持大股(占企業總股本的47%)身份占盡“便利”。更有一家企業私設“小金庫”,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各自分管一個“小金庫”及一本“小金庫”帳,形成體外循環,造成資產流失到了難以置信的程度。�

二是假公濟私,同業經營。個別企業領導人員打著合資、聯營、租賃、承包的幌子,為自己同業經營,為親友、朋友經商辦經濟實體提供便利和優惠條件,以國家、集體企業養私人企業,變國有資產、集體資產為私人資產。西湖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樓國慶,以家屬名義註冊一家公司,並利用職務之便和手中掌握的企業產品配方提供給這家所謂的公司,這家所謂的公司經加工包裝後再其轉手賣給西湖香精香料有限公司,造成“黑魚二吃”收益落入私人腰包。某集團公司下屬華潤紙業公司原法人代表胡某某,利用職權,在未經研究、匯報的情況下,擅自分3筆將新華集團25萬元資金以所謂的個人投資打入其與女兒合夥辦的蒂森紙業開發公司(實際上是胡某某的家庭公司)。後被新華集團公司發現,經51天的追查收繳,制止了集體資產的流失。�

三是渾水摸魚,同惡相濟。有的企業領導人員或乘改革之機,把手中掌握的權力當成撈取好處的籌碼,不惜損害國家、集體和職工的利益,謀取個人好處;或視企業資產為自家財產,作出重大決策不經集體討論、不向董事會匯報,一張口、一張條就可以動用數十、上百萬元,導致企業受到嚴重損失。如原省電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副總吳建華挪用公款1000萬元,可謂“貪不驚人誓不休”。而浙江橫山鐵合金廠案件中,違紀、違法、違規行為相互交織,涉案總金額1500多萬元,至今已追繳案款1146萬餘元;涉案人員19人,其中廠級幹部3名,廠中層幹部10名,形成一個群體鏈的腐敗團伙。更有一家企業老總,利用職務之便在本企業報銷發票後,又通過複印到另一家企業重複報銷發票,累計金額達81萬元,並進入賭博場所揮霍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