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科學發展觀中蘊涵著哲理的魅力

科學發展觀中蘊涵著深厚的哲理,而哲理通過民眾的實踐活動,可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一經掌握民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9頁)。

協調的魅力。協調可促使社會生產力和軍隊戰鬥力的提高。美國第一顆核子彈在不到六年時間製成,這是由愛因斯坦向羅斯福總統建議,由奧本海默建議調集散居在美、英、加拿大等地各類專業科學家1000多名,共匯集2000多名文職研究人員、3000多名軍事人員共同協作,周密協調完成的。我國核子彈原計畫八年製成,提前三年完成;從核子彈到製成氫彈僅用了二年零八個月,研製時間僅為已開發國家的1/4到1/2;我國從無人飛船到載人飛船試驗僅為四次,而前蘇聯的試驗為九次。都是跨越式發展,其所以如此,是國防科研機構和地方有關單位共同協作的結果。如第一顆核子彈由11名著名科學家為骨幹,動員全國20個部、院和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900多家工廠、科研機構、大專院校數十萬人共同協作完成的。如“神舟六號”研製,參加研究機構和企業上百個,參試工程技術人員10萬多人,相關協作單位幾千個。協調不僅能提高國防科研工業的生產能力,而且能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近期的幾次局部戰爭中,美軍所以占優勢,除實力懸殊外,其海、陸、空、天、電磁聯合協調作戰配合較好也是重要原因。這一道理正如恩格斯所說:“許多人協作,許多力量融合為一個總的力量,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會造成‘新的力量’,這種力量和它一個個力量總和有本質的差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66頁)

整體的魅力。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整體,據此我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須樹立全面的觀點,防止和克服片面的觀點。推進社會發展必須站在全局高度,統籌兼顧。如拉美一些國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個別國家超過5000美元,但由於貧富懸殊過大,經濟社會還頻發危機,社會發展嚴重受挫。XX年我國“非典”疫情蔓延,集中暴露出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存在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如果八億農民不實現小康,我國就不能算進入了小康社會。可見社會發展必須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發揮其整體力量。目前隨著高科技、各種尖端武器技術裝備的發展,新的軍兵種不斷湧現,現代戰爭已不是單一軍兵種之間的對抗,而是體系與體系的較量,從總體上看,是海、陸、空、天、電磁之間聯合協調作戰,就某一軍兵種來說也是各種技術兵器配合作戰。如1982年以色列與敘利亞在貝卡谷的空戰中,以色列擊落敘利亞84架飛機,而自己卻無一損失,84﹕0的戰績原因在那裡?就在於以色列在空戰中,除戰鬥機外,還有預警飛機和電子干擾飛機。由此可見,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在提高綜合國力基礎上,進行全面建設,以發揮整體作戰的力量。

可持續發展的魅力。可持續發展的哲學基礎,是世界是永恆發展的,發展進程是連續性和間歇性的辯證統一,當你遵守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規律、生態平衡的規律、一些資源不可再生的規律等,自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如違背上述規律,就難以持續發展。樹立可持續發展思想,實行循環經濟,改變經濟成長方式,一可節約資源和能源,如目前全世界鋼產量的1/3,銅產量的1/2,紙產品的1/3來自循環使用,一些已開發國家在17個產業的生產中已實現水資源消耗的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二可發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我國目前已有十多種這類產品,如煤變油(即甲醇汽油)目前生產已達1600萬噸,到2024年產量可達3000-4000萬噸;生物質能源,即玉米等製造的乙醇汽油,我國有些省已廣泛使用;太陽能是用之不盡的能源,我國有些企業已生產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熱水器;水力發電,我國水力發電總蘊藏量為7億千瓦,可供開採5億千瓦,現三峽水電站已有1億千瓦;核電站,我國15年內將建32座核電站,發電總裝機量為5.08億千瓦;風能發電,以福建為例,全省可開發的陸地風場有17處,總裝機容量超過1500萬千瓦,相當於福建省現有發電裝機總量,該省地熱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潮汐能資源也很豐富,目前已建煤石千石電廠,總裝機量達10萬千瓦,籌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已投產發電。我國20世紀70年代有些農村已利用沼氣能源,將來可大力推廣。可見人類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引下,已能在資源、能源方面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能量。同時,可持續發展要求消除環境污染,特別是水、空氣、土地的污染,只有如此,才能使動物、植物、人類健康地發展,才能使我們的子孫後代繁衍昌盛。對照我國當前情況,我們的資源、能源、土地等浪費很大,環境污染嚴重,這是我們落實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頭等重大問題。

人民的魅力。自古以來,人心向背就是朝代興衰的決定性因素。我國解放戰爭開始,我軍僅有一百二十萬人(其中正規軍六十一萬),裝備是“小來加步槍”,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是四百三十萬具有現代化裝備的軍隊,它接收日軍一百萬人的裝備,以及美國援建四十五個師(旅)現代化裝備。但在戰爭中我軍愈戰愈強,先後消滅國民黨八百萬軍隊,最終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我們戰勝敵人靠的是什麼?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制定各項正確的政策、方針,其中重要指導思想就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在兵民是勝利之本思想指導下,實行人民戰爭。建國以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經濟發展上創造了奇績,gop從1978到XX年增長近13倍,XX年又有新的增長,達到24.66萬億元,人均超過2000美元,經濟總量已由居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外匯儲備已居世界第一位。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到XX年分別增加到34倍和27倍,XX年又有新的增長。同時社會各方面建設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尤其近期四川汶川地區大地震中,從中央到全國軍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並得到國際援助,取得了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這些業績的創造,是黨中央實行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的結果。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把為人民作為社會發展的目標和發展的主體和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關於人民民眾是社會歷史的主人和創造者思想,結合中國實際,創造性運用的結果。(作者系國防大學研究員,此文摘自作者所著《軍隊實踐科學發展觀十二個理論問題探討》一書,該書由長征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