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十二五”規劃的心得體會

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決定性基礎,滿足人民民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第二、 社會發展

關注國家發展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次大會再次強調社會建設的具體內容:“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足以證明國家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國家正在實施計畫,解決矛盾,讓社會更加和諧,人們生活更加富裕。

第三、農村發展

“三農”建設與發展,正在不斷進行,並且國家制定了很多政策,以促進農村事業的穩步發展。從自己身邊的變化可以看出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高度重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讓老百姓也過上好的生活。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這其中還是有很多問題等待解決,但總體是好的。“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從事行業、居住地域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三農問題”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必然產物。十六大後,新領導集體在掌握好國情的前提下,面臨的問題和擔負的任務與以前大不相同,他們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東西”,這其中包括“三農”問題。我是農村的孩子,對國家的這一舉措非常欽佩,希望自己也能為農村貢獻一份力量!

第四、環境發展

現階段環境問題的特徵是,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了不利於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徵兆,目前這些徵兆集中在酸雨、臭氧層破壞和全球變暖三大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上。與此同時,開發中國家的城市環境問題和生態破壞、一些國家的貧困化愈演愈烈,

火山噴發、地震、洪澇、乾旱、滑坡等等會引起嚴重的環境問題。首先了解兩個概念,第一是“環境問題”是指由於人類活動作用於周圍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響。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和創建社會環境的過程中,自然環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規律變化著。社會環境一方面受自然環境的制約,也以其固有的規律運動著。人類與環境不斷地相互影響和作用,產生環境問題。第二是,生態破壞是指人類活動直接作用於自然生態系統,造成生態系統的生產能力顯著減少和結構顯著改變,從而引起的環境問題,如過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濫采濫捕使珍惜物種滅絕和生態系統生產力下降,植被破壞引起水土流失等等。環境污染則指人類活動的副產品和廢棄物進入物理環境後,對生態系統產生的一系列擾亂和侵害,特別是當由此引起的環境質量的惡化反過來又影響人類自己的生活質量時。環境污染不僅包括物質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業"三廢"和生活"三廢",也包括由物質的物理性質和運動性質引起的污染,如熱污染、噪聲污染、電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由環境污染還會衍生出許多環境效應,例如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氣污染,除了使大氣環境質量下降,還會造成酸雨。

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我們應該認真學習黨的相關決策,等到畢業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能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而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