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資料:五四運動的影響及意義

主要影響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麼,有不同看法。一種看法:賽先生科學,德先生民主。1949年後,中共闡述為:愛國,自救,科學,民主。一說:不屈不撓、憂國憂民、敢於奉獻、敢於鬥爭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運動,其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

五四運動之《北京學界全體宣言》

現在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併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原載《每周評論》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一日)

(註:本文是由北京大學的學生(羅家倫)擬定的宣言,由北京大學學生印刷,於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在天安門前集會時散發,故又稱“當日大會傳單”。)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天安門大會宣言

“嗚呼國民!我最親愛最敬佩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於日本人之密約危條,以及朝夕祈禱之山東問題,青島歸還問題,今日已由五國共管,降而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議矣。噩耗傳來,天暗無色。夫和議正開,我等所希冀所慶祝者,豈不曰世界中有正義,有人道,有公理,歸還青島,取消中日密約,軍事協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條約,公理也。即正義也。背公理而逞強權,將我之土地,由五國共管,倚我於戰敗國,如德奧之列,非公理,非正義也。今又顯然背棄山東問題,由我與日本直接交涉。夫日本虎狼也,既能以一紙空文,竊掠我二十一條之美利,則我與之交涉,簡言之,是斷送耳,是亡青島耳。夫山東北扼燕晉,南控鄂寧,當京漢津浦兩路之沖,實南北咽喉關鍵。山東亡,是中國亡矣。我同胞處此大地,有此山河,豈能目睹此強暴之欺凌我,壓迫我,奴隸我,牛馬我,而不作萬死一生之呼救乎?法之於亞魯撤勞連兩州也,曰:“不得之,毋寧死。”意之於亞得利亞海峽之小地也,曰:“不得之,毋寧死,”朝鮮之謀獨立也,曰:“不得之,毋寧死。”夫至於國家存亡,土地割裂,問題吃緊之時,而其民猶不能下一大決心,作最後之憤救者,則是二十世紀之賤種。無可語於人類者矣。我同胞有不忍於奴隸牛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則開國民大會,露天演說,通電堅持,為今日之要著。至有甘心賣國,肆意通姦者,則最後之對付,手槍炸彈是賴矣。危機一發,幸共圖之!”

思想文化

在1919年10月,總統舉行秋定祭孔,同時組織了四存學會,以“昌明”“周公孔子之學”為宗旨, 1921年更修訂了《褒揚條例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封建禮教。梁啓超和梁漱溟則高唱中國文化優越論,反對學習西方的文化,反對中國革命派,同時抵制馬克思主義。而在五四運動中,反對中華道德思想文化的人士,推行了新文化運動,更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貞節牌坊”等口號。五四運動進一步促進了反封建思想的發展,與尊重中華文化的復古思潮形成針鋒相對的局面。中國的語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淵源大部分都來自於五四時期的西化理論。

對外關係

中國代表沒有在巴黎和平會議上籤字,這並不代表中國的利益和權益能夠保留下來,相反,刺激了日本吞併中國,排擠其他列強的速度。由於北京政府的失敗,各地軍閥利用北京政府的無力,相互攻伐,加劇了中國的內亂。

1921年到1922年召開了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提出“十項原則”,山東問題得到解決,日本把青島交還給中華民國政府但是膠濟鐵路仍由日本控制,山東實際仍由日本控制,中國權益沒有恢復。

不過,中國雖在巴黎和會上遭到了外交失敗,但戰後的國際形勢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首先,大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龐大的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崩潰了,歐洲最古老的奧匈哈布斯堡王朝被革命推翻,德國也發生了革命,獲勝的協約國方面則是戰債山積,忙於善後,已無法再在遠東推進強硬推進政策;其次,大戰也破了列強一致對華行動的可能性,德國暫時陷入衰運中,奧匈帝國已不復存在,美國參議院不批准《凡爾賽和約》,表示了美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要採取單獨行動的趨勢,曾經成為北京“太上政府”的北京公使團已沒有往日的顯赫聲勢了;第三,中國因簽署《對奧契約》而得以加入國聯,隨即又先後簽署了《對匈契約》和《對土契約》,次年中國首任駐國聯代表顧維鈞當選為國聯理事會非常任理事,1921年8月又當選為國聯理事會主席,中國的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有所提高;第四,日本雖然利用大戰擴展了在華勢力,並通過《凡爾賽和約》強取了山東權益,打破了外國在華“均勢”,但由於中國拒絕《凡爾賽和約》,已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不得不再三要求直接與中國交涉山東問題,而一再遭到中國的拒絕;第五,在戰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經過五四愛國運動,各種國民外交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中國人民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實現民族獨立的潮流空前高漲。

社會經濟

學生和民眾的抵制日貨,一定條件下刺激了民族產業的發展,但是隨著一戰的結束,中國的社會經濟依然無法擺脫遭受日本欺凌的厄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多雷西·歐查德(dorothy j. orchard)總結說,無論如何,”中國使用’抵制’這一經濟武器,是現代經濟史最有啟示的篇章。”

教育變革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和“自動主義”“自律輔導主義”等教育思想在五四推動下,教育界引起巨 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廢除學監製,在“開放女禁”呼聲下,1919年秋,北京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嶺南大學開始破例招收女生,在教育制度上,婦女權利在五四影響下發生變革。1921年10月,北京政府頒布了《學校系統改革案》(壬戊學制),國小六年,國中四年,高中兩年,大學四至六年,以美國為藍本,教育得到革新。

文學藝術

五四運動開創了中國文學新時代。五四以後,中國出現了大小40多個文藝社團,如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對中國文學發展影響深遠。這個時期,出現了大批文學巨匠,如沈雁冰、鄭振鐸、葉紹鈞、郭沫若、郁達夫等。

政治變革

五四運動使蘇俄在中國播下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種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國民黨的改組便充分顯 示出當時布爾什維克革命是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唯一出路,但也有人認為當時對暴力革命的絕對化,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是一種破壞而非建設作用。

五四運動以後,工人罷工和政治鬥爭依然不斷,1920年五一,北京學生聯合會散發《五一歷史》傳單,使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理論傳入工人階層,為共產黨誕生創造了民眾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

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裡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是一次自覺發動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作了準備。中國大陸一直存在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尤其在黨活動中被視為重要紀念,各級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學校、機關都對其形式非常重視,每年都有大型的紀念活動。

但是近些年來社會上也對於五四運動進行了種種反思。例如南懷瑾先生就批評五四運動“造成了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學者唐小兵曾撰文《曹汝霖的”五四“記憶(外一篇)》,認為曹汝霖對五四運動中學生暴力行為的描述表示”這還算是一種比較價值中立的敘述。他認為後來歷史教科書里對“五四”的宏大敘述逐漸地建構了一個關於“五四”愛國運動的完整譜系,而在“五四”運動中發生的具體細節,尤其是當事人中間被暴力一方的記憶,似乎隱沒不彰。

綜上所述,五四運動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第一,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民眾愛國運動。它的鬥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發動了民眾,工、商、學聯合起來,農民也有部分參加了,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序幕。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三,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民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