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校工作總結匯報

(二)深化課改理念,強化校本研訓。

學校構建了學校——教研室——教研(學科)組三級培訓網路,明確培訓重點,注重培訓實效,使校本培訓成為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有效途徑。首先學校利用每周2小時的業務學習時間,分教研組組織教師深入學習課改理論,開展主題研討,並利用網路媒體組織教師聽取專家學者專題報告,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頭腦。其次開展以“教師專業成長的科學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自我實現”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充分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骨幹教師的作用,倡導團隊合作、同伴互助,在教學上互相開放、分享、支援,彼此支持,共同成長。一是以教研組為單位,教研活動中確定教材的研討內容,研討一個單元或一課、一個練習,設計一個教學方案,根據教學方案,教師個人加以調整,每人在組內上一節研究課,再組織教師評一節課。期中檢測前,教研組組織教師研討教材,確定考核重難點,每位教師擬定一份期中檢測試卷,學校根據匯總試卷,進行期中質量評估和出卷評比。二是大力開展以“主備課制”“兩課三反思”為主題的“有效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同年級同科教師選取同一教學內容,由一人主備課,其他人參與討論,共同形成教學預案,然後由第一名教師在班上執教,其他教師參與聽課診斷,課後認真組織評議反思,再次修改預案,再由第二名教師執教,其他教師參與聽課診斷,課後再次認真組織評議反思,再次修改預案。這樣通過同年級同科教師的輪流執教,不斷反思修改,最終形成一堂特色優質課在全校公開。通過以上活動的實踐反思、切磋交流、夥伴合作,專業引領的不同作用,使日常工作、教學研究和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形成了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方式。

(三)塑造名師群體,提高整體素質。

為了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學校著力實施“青藍工程”——教師“結對子”幫扶計畫。骨幹教師與新教師“結對子”,要求青年教師“拜師學藝”,中老年骨幹教師“帶徒傳藝”,從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自習輔導等方面全面進行指導,同時要求青年教師開學初根據自身特點定好特長培養計畫,刻苦訓練,學期結束,組織青年教師才藝匯報,掌握一套技能。通過傳、幫、帶,使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學科帶頭人和畢業班“把關教師”,成為學校的中堅力量。為了促進教師自我發展,學校還修訂了有關考核制度。通過構建集公正性、合理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於一體的教師工作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及充滿生機的晉職、評優、評先機制,激發了廣大教職工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努力實現合格教師向名師型人才的飛躍。本年度我校教師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上發表論文1篇,《金昌教育》上發表教研論文4篇,在縣教育局主辦的《教研通訊》上發表論文3篇。在各類教育教學競賽或評比中,獲得縣級獎勵的教師14人,市級獎勵的10人,省級4人,國家級4人。獲獎人數占教職工總數的39%。

二、強化德育重實效

(一)強化德育隊伍建設,規範班級管理工作。

本年度,我們繼續建立和完善校內德育工作管理網路,實行校長、書記總負責,分管校長具體抓,政教處操作指導,少先隊通力協作,班主任具體落實的德育管理機制,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合力。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在班主任隊伍建設中,我們重點抓住“選拔、培訓、激勵”這三個環節,定期召開班主任例會,有計畫、有重點地加強班主任培訓工作,通過召開班級工作經驗交流會,開展“結對子、傳幫帶”、班級工作現場觀摩等活動強化班主任隊伍建設。通過編印下發《班級工作規範》和《班主任工作手冊》,進一步規範了班主任工作,完善了班級工作考核機制。通過建立文明班級、綠色班級、優秀班主任等一系列評比考核制度,每月全方位地對班主任工作進行考核,在月底及時向班主任公布考核成績,並將月考核成績納入期末工作考核和年度考核之中。通過評比考核,進一步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了德育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強化了教師的德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