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校工作總結匯報

2、開展“二級網路結構式”的立體教研活動,實行全面、全程、全員參與的框架教研網路體系。一是加強校級教學研究工作,組織好每周一次的教學研究活動,有教研室統籌,教研組落實,做到內容、人員、時間三落實。各教研組針對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通過組內備課、教師說課、代表上課、全員評課的操作模式,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網路共享平台,在校內開展教學大討論,教研室把全程進行歸納與提煉,形成課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學校以教學大討論為依據,確立今後開展教研活動的主題與方向。二是根據我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每位教師確立一個研究專題,在教學中,邊工作邊學習,邊工作邊積累,邊工作邊研究,邊工作邊總結,將課堂作為實驗室,將學生作為研究主體,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期末進行階段性總結,形成一篇論文。青年教師則圍繞自己的實驗課題,先寫好一份教案,再上好一節實驗課,經家評課後反覆改進,然後上好一節研究課,最後每人上好一節示範課,完成評課稿。三是堅持每學期堅持進行4次“主題視導”活動,實施了有效對話的“主備課制”,開展了有效反思並使之深化的“兩課三反思”活動。此舉從源頭上遏止了上課的盲目性,講授的隨意性,使我校課堂教學、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實現了共贏。四是加強過程管理,紮實開展課題研究,將課題研究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學校鼓勵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大力開展專項課題研究,本年度學校又有5項課題被立項,其中省級課題課題2項,縣級課題3項。現在,學校共有課題48項,其中省級以上課題30項通過鑑定5項,已結題8項;縣級課題18項。全校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達到97%以上。教育科研躋身全市國小首位。

3、加大課改力度,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中心,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主要是通過課堂上如何組織、實踐教學得以體現的。一年來,我校通過大力開展教育科研,“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等教學新理念已滲透於廣大教師的教學之中。教學始終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的發展。建立了平等、信任的師生關係,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線,樹立了嶄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教師逐步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把現代技術帶進課堂,力求以氣質影響氣質,以人格塑造人格。通過教研活動以及培訓學習,把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引向深入。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是繼續開設校本課程《閱讀》、《寫字》,紮實推進以“經典詩文誦讀”為主的“每周一詩’活動。此項活動被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確立為“十五”重點課題,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校本教研重點課題,已通過省上鑑定,並獲甘肅省教育廳第七屆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二是進一步規範活動類課程,對原有的特長活動隊進行重新構組,設定了三大板塊、16個方向的學習內容,作為選修內容,組建了18個特長活動隊,每周開設2節特長活動課,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此舉也被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確立為省級立項課題,現正在實驗探索中。課程改革,打開了過去學生頭上的語數“緊箍咒”,學生只能囿於其中,伸不開拳腳的現象已不復存在,在各科教學中落實新課改的目標也不再是“海市蜃樓”。目前,我校學生參加特長活動率已達95%以上,位居全縣前列。三是進一步擴充了“向陽藝術團”,強化了學校的藝術教育,增強了學校的文化氛圍。目前,學校管樂隊近100人,口風琴隊已發展到400多人,舞蹈隊100人。還有許多同學紛紛要求報名參加校藝術團,但因受場地和教師的制約,無法吸收更多同學參加。這不僅反映了我校藝術教育的蓬勃發展,也形成了我校的一大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