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市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隨著農村土地流轉快速發展,種糧大戶、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糧食生產主體已成為轉變糧食生產方式,促進糧食生產,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市糧食局近期成立了 5 個調研組,分赴19 個鄉鎮辦,圍繞各類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開展調研。

當前我市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土地因素。一是土地流轉手續不規範。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與農戶之間大多僅有口頭協定,未按程式辦理流轉手續,導致土地租賃、使用關係混亂,矛盾較多。二是土地流轉不及時。農民守地意識較強,思想觀念陳舊,擔心土地流轉後丟失,流轉雙方難以達成有效協定。三是土地流轉期限短而不穩定。農戶觀望思想嚴重,導致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難以有長遠打算,穩定性較差,短期行為明顯。

二、政策因素。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只知道國家大力提倡土地流轉和機械化種植,對具體政策的落實、項目資金的支持知之甚少,前兩年我市對農村專業合作社在種子、農藥、化肥等方面有一定的扶持,目前政策扶持力度有所減弱,部分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運轉舉步維艱。我市最大的民營稻米加工企業****米業有限公司,創建於 XX 年初,是唯一一家集種植、生產加工、收購、銷售於一體的企業, XX 年流轉土地 4100 畝, 沒有任何政策扶持, 且融資渠道狹窄。

三、管理因素。專業合作社管理不規範,合作社成立隨意性大、結構鬆散、管理簡單粗放;有的合作社就是 3—5 個人自發組成,抱有短期行為思想,沒有長遠規劃;有的內部管理不健全導致無法正常運營。我市最早成立且有一定規模的鐵門興農合作社,由於內部管理不善, 形成虧損 10 余萬元, 導致合作社無法運營, 不得不進行清算重組。

四、效益因素。目前,我市合作社發展處於起步階段,規模比較小,還沒有 500 人以上的合作社。如:中南片種植中稻每畝生產成本31情況反映如下:種子 80 元、育秧 20 元、農藥肥料 190 元、水費 50 元、機耕、機插、 機收 300 元, 人工費 50 元、 土地流轉 400 元, 每畝生產成本 1090元,扣除各項生產成本後,一般當年可獲得純收入 1-1.5 萬元,高的達 2 萬元,其單位面積效益僅是自然農戶粗放經營的 1-1.5 倍。比較

效益低下,糧食專業合作社發展乏力。

五、市場因素。雖然政府對種糧大戶實施了土地流轉補貼和糧食最低價收購政策,但糧價的不穩定,人工和農資成本的不斷提高,增加了糧食生產經營風險,制約了種糧大戶的發展。加之糧食改制後,鄉鎮原有的糧倉因年久失修而不能儲藏糧食,收購網點少,由於收儲企業的烘乾能力有限,滿負荷的工作也滿足不了售糧需要, 致使賣糧要排隊,甚至有的要排上 3—5 天。

對策和建議:

一、要加強領導。建議市委、市政府制定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整體發展規劃,把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的發展情況列入鄉鎮工作考核範圍,明確目標任務,培育一批示範性種糧大戶或農業合作社。

二、要規範管理。一要完善補貼政策。在現有惠農補貼基礎上,新增補貼向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傾斜、以調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二要探索有效模式。引導和鼓勵農戶採取承包、租賃、代耕、託管、入股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經營權,或者由農戶將承包地統一向村委集中再統一流轉給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的模式。三要發展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建立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開展流轉供求信息、契約指導、價格協調、糾紛調解等服務,促進土地有序健康流轉。

三、要統籌規劃。一要加強倉儲設施建設,建議市政府從每年的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給予支持。二要建設區域性糧食烘乾整理中心。按照糧食產量、正常年景需要烘乾的糧食數量、規模效益,因地制宜,引導社會資本、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面向社會服務,解決農民賣糧的烘乾需求。三要支持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建設情況反映糧食倉儲、烘乾設施。按照各類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的不同要求,分別設計不同的倉型,為種糧大戶建設糧食倉儲設施。四要共建糧食倉儲、清雜、烘乾設施。將支持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建設倉儲、烘乾設施納入“糧安工程”統一規劃,整合各級補助資金,充分調動新型糧食經營主體的積極性,鼓勵支持國有糧食企業利用現有場地、倉房,採取合資、合作方式,聯合新型糧食經營主體共同投資建設糧食倉儲、清雜、烘乾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