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六篇:病態論(二)

SW40——《腹中論篇第四十》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40—D0101→Q0901‖→‖SW46—D0101‖遷移說明:

1、 所論不盡為腹中之病,與《腹中論》主題不符,顯見為病態之論,宜遷出;

2、 《太素》將D0101→Q0301置於卷第二十九《脹論》,接於《水脹》LS57-Q0601句後;

3、 《素問懸解》將D0101→Q0301、D0601→Q0802、D0901→Q0901置於卷六《病態論》,並云:“舊誤在《腹中論》。”從黃元御之斷、之遷;

4、 本段問句“此為何病”、“病名為何”、“此為何病”、“何以得之”、“是為何病”等,遷入本位,均與《病態論》主題相符,且與本論問句之語態、句型相類。

‖SW40—D0601(可治不)‖→‖SW40—D0701‖→‖SW46‖遷移說明:

1、 帝問“可治不?”原位上句D0601“此為何病?”之後,未見伯答,竄簡,當遷出;

2、 遷入本位,帝問伯答相合,可謂正當其位。

‖SW40—Q0301(然)‖→‖SW40—Q0301(時故當病)‖→‖SW46‖遷移說明:

1、 原位“雖”後,已有雖然之意,原文如再現“雖然”之複詞,已嫌贅余;

2、 從語意看,下文“時故當病”,應含轉折之意。故“然”當遷於“時故當病”之前,作“然時故當病。”以使語順。

Q0201雞矢醴:

1、《內經注評》注:“用雞屎製備的醴劑,類似後世的瀉酒。” 姚春鵬註:“是古人用來治療鼓脹的藥酒名。矢,通屎。醴,酒的一種。方用雞屎白,曬乾,焙黃,一兩,米酒三碗,煎數沸,去滓,過濾,澄清,空腹熱服,一日二次。”

2、《太素.脹論》作“雞醴” 並註:“可取雞糞作丸,熬令煙盛,以清酒一半沃之,承取汁,一名曰雞醴。飲取汗,一齊不愈,至於二齊,非直獨療鼓脹,膚脹亦愈。”

3、《素問懸解.腹中論》註:“雞屎醴,以雞屎和醴酒同服也。雞屬酉辛,又主《巽》木,陽明燥金,濟土之濕,東方風木,伐土之頑,雞無前陰,屎屬同竅。鼓脹則水氣不行,治以雞屎,使水溫從大便出也。醴者,熟谷之液,先行皮毛,先實絡脈,後谷而入,先谷而出,治之以醴,使足太陰脾土之氣,合乎太陰肺主之皮毛,從皮毛而行絡脈,從絡脈而通水道,使水濕從小便出也。”

4、《廣雅》:“矢,箭也。”雞矢如箭矢,雞矢即雞爪;醴,甜酒;雞矢醴,用雞爪泡成的藥酒。

Q0301然:見遷移說明。

Q0301時故當病:時,指時機、時候;故,原因,即觸發脹病之原因,此指飲食不節。時故當病,即觸犯病因時又當發作。

Q0401肝傷:肝藏血。因“大脫血”、“若醉入房”,血失而肝傷。

Q0501烏鰂骨:

1、《素問懸解.腹中論》註:“烏鰂骨消磨固澀,行經血枯閉,止經脈崩漏。”

2、《素問直解.腹中論》直接作“烏賊骨”,從之。鰂,ze2,即賊;烏鰂骨,即烏賊骨。

Q0501蘆茹:

1、《素問直解》作“茹蘆”,並按:“茹蘆,舊本誤‘蘆茹’,今改。”高士宗註:“茹蘆名茜草,又名地血,色紫有汁,上通肝血,用一茹蘆,取月事所生之血,本於天一之癸水也。”

2、《素問懸解.腹中論》註:“蘆茹行血通便,止崩收漏。”

3、藘,lv2,莤草;茹,蔬菜總稱。

Q0501雀卵:《素問懸解.腹中論》註:“雀卵溫精暖血,補腎益肝。”

Q0501為後飯:《內經校釋》註:“先吃藥,後吃飯,謂之後飯。”

Q0501鮑魚汁:《素問懸解.腹中論》註:“鮑魚汁通利腸胃,行血疏肝,皆白枯肝燥之良藥也。”

D0601根:

1、《全本黃帝內經》譯:“根蒂。”

2、據下文可知,根即膿根。

D0701可治不:見遷移說明。

Q0801此下則因陰:

1、《素問直解.腹中論》註:“因,猶信也。動,猶用也。此腸胃之下,則依於陰,每切按之而使下,必下膿血。”

2、《素問懸解.病能論》註:“此其下則連於後門。”

Q0801癰:化膿。

Q0801脘:住所。

Q0802亟:急。

Q0802齊:古同臍。

D0901→Q0901帝曰……病名伏梁:

1、《內經校釋》註:“王冰注云:‘此二十六字錯簡在奇病論中,若不有此二十六字,則下文無據也。’《甲乙》卷八第二、《太素》卷三十伏梁病,此句均在上文‘帝曰:病有少腹盛。’之前。按:據《甲乙》、《太素》之文,《素問》本篇原有此文,而王冰據本又脫,故曰錯簡於奇病論中,復移於此,但仍與《甲乙》、《太素》之文排列不一,似仍以《甲乙》、《太素》之文義勝。”

2、需注意的是:本節與《奇病論》SW47—D0501→Q0502部份,重簡多達六十五字。

D0901髀:大腿。

Q0901肓:心臟和膈膜間的部位。

Q0901伏梁:《內經校釋》云:“其病伏梁,藏於腹中,如強梁之堅硬,故名。”

SW47——《奇病論篇第四十七》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47—Q0302→Q0601‖≈→‖SW40─Q0802‖→‖SW46‖遷移說明:

1、 本段與《奇病論》前後文意不屬,顯見漏簡,宜遷出;

2、 《太素》將D0601→Q0602單列於卷第三十雜病《疹筋》;

3、《奇病論》SW47—D0501→D0502“帝曰:人有身體……動之為水溺澀之病也。”句後,《內經校釋》註:“此節六十五字,與《腹中論》同,重出於此。王冰:‘此一問一答之義,與腹中論同,以為奇病,故重出於此。’”即《奇病論》SW47—D0501→Q0502與《腹中論》SW40─D0901→Q0901重簡,兩家所言甚是;

4、《素問懸解》將D0401→Q0401單列於卷六《病能論》,並云:“此段舊誤在《奇病論》中。”從黃元御處置;

5、SW47-Q0302→Q0303“《刺法》曰”之遷入,恰與前文“論在《刺法》中”,形成絕佳呼應;所遷後部D0501→Q0502“人有身體……動之為水溺澀之病也。”六十五字,既有詳解前文之“伏梁”,又與遷入位下文重簡。本段鑲嵌於此,與《病態論》主題相符,義理相貫。

Q0303擅:《說文》:“擅。專也。”即獨攬,占據。

Q0303鑱:九針第一針。

D0401脅:《說文》:“脅,兩傍也。”即腋下兩邊肋骨部位。

D0501胻:即【骨行】,heng2,小腿。

Q0601疹筋:

1、《內經校釋》註:“此指疾病,《文選》思玄賦云:‘思百憂以成疹’註:‘疹,疾也。’《類經》十七卷第六十二註:‘不當治而治之,非損不足,則益有餘,本無所病,反以成疾。’”

2、《太素》卷第三十雜病《疹筋》註:“尺脈數,筋急見出者,此為疹筋,疹筋筋急腹急,此必金水乘肝,故色白黑即甚也。有本為尺瘦也。”

3、《素問直解.奇病論》註:“疹,猶病也,筋急而現,其病在筋,此所謂疹筋。”

公眾號:其人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