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四季》教學有感:靈動語言,感受四季之美

《四季》是我很喜歡的一篇課文,每每讀完一遍,都對自然界的四季分明、風景不同更加喜愛。對我是如此,我也希望我能把這份喜愛同樣帶給班上的孩子們,正好組裡的老師前段時間又在研究如何上這篇課文,我也同樣一起思考,如何才能讓孩子喜愛這篇課文,並從中將知識學習紮實。

一、利用插圖,觀察感悟

《四季》這篇課文分為四小節,每個小節都有一幅插圖。這些插圖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它們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理解課文內容,發展學生的觀察想像能力。在研讀課文時,我從這四幅圖片入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看著圖片說一說,從圖中觀察四季的不同景物。例如在觀察夏天這幅圖片時,我還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細節,從荷葉和青蛙臉上的表情來感受夏天的美好。在觀察秋天的圖片時,讓孩子觀察稻穗的樣子,還讓孩子觀察後表演稻穗的動作,深入體會文本。

二、訓練朗讀,讀中感悟

我一直認為朗讀對於學習語文非常重要,聽一個孩子的朗讀就能看出孩子學的如何。但是一年級孩子在朗讀上的訓練還不多,在朗讀中很容易有拖音、不流利的情況,因此要加強訓練,而《四季》這篇帶有節奏感又富童趣的課文就是一次訓練的好機會。先讓學生們觀察圖片或者聯繫生活,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點表達出來,如發現春天裡草芽的特點是“尖尖的,嫩嫩的”;再讀一讀課文,並問學生:“你認為“草芽尖尖”應該怎么讀更好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們體會到草芽很輕、很嫩的感覺,所以讀起來就知道聲音要輕細一些。通過學生自讀自讀,通過“讀”逐漸體會景物的這些特點。隨後我還會讓學生做動作表演讀,如 “雪人大肚子一挺”,並且表演出頑皮的樣子,孩子們讀起來就更有勁,更集中注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