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麻雀的托物言志的散文

編者按:《小麻雀》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講述了小麻雀的外形外貌,接著講到了它是作者繪畫的模板,作者常常以描繪小麻雀作為繪畫的源泉。

今日午間,回到小區里,路過小區的物業管理處時,看到樓前一棵低矮乾枯的樹枝上停了許多隻麻雀,一隻又一隻地分布在枝頭與樹間,把那簡潔明了的樹杈上插上了一個個絨球。那麻雀的毛色與樹皮的赭石色太相近了,又有著與紫砂相似的明度,就像把真實的羽毛和樹皮的顏色燜壓在灰塵下,看上去好似一幅構圖單一,色調暗淡的平面畫。

每日從物業管理處經過,那門前的幾棵樹發生的點點滴滴變化都被我察覺,眼下的季節它是一片寂靜與灰暗的混合體,分不清草木枝桿,轉了年就會看到樹枝上冒出點點翠綠的嫩芽了,日升月落間,那裡也是花開花落。

初春時,黃澄澄的迎春花在拼力伸展的枝條上開放,而粉嘟嘟嬌嫩的桃花則開滿樹冠,將物業管理處的房子都遮擋的忽隱忽現,一棵高高的玉蘭樹直聳而立,天空的純藍色映襯出輪廓清晰的白色花朵,孤單而獨傲。

夏末,輕風微撫,那裡又成了一片純粹的蔥鬱,不再有其它色彩,唯有一樹深綠。當霜降後,青藤轉赭石,繁盛轉衰敗,又歸於平靜了,可只有這時,注意力才有了轉移,那就是小麻雀,它還是保持原創般的存在。

這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鳥兒了,四季都可見到,有時它從我身邊飛過,都不把它當回事,甚至它掠過時都沒有印象。可是在傍晚的樹間,一天的忙亂節奏趨於平靜的時候,就能發現它們在一叢青柏或梧桐樹間喳喳地追逐嬉鬧,亂作一團,這時能看到樹枝輕微晃動,陰影躥動。

我這好奇的心,就是不知道麻雀的窩在哪裡搭建,什麼時候都是見它們在枝頭兜風,形色匆匆,但無棲身之所,樓下的大柳樹上的一個窩那是喜鵲的窩,因為這是我親眼所見,時常有喜鵲在那活動。倒是在房檐下的煙道中發現過一兩隻在那裡出進,可能是它們喜歡與人類為伴,專挑小洞穴藏身。

我曾在四年前畫過一幅有關麻雀的畫,那是只用了一個晚上,熬夜結稿的。當時是一時衝動而無法抑制的感覺一來,就“上勁兒了”,不畫完是不會擱筆的,我是看了一幅別人的麻雀圖,來了所謂的“靈感”,其實就是頭腦一發熱,說畫就畫的衝動,也是自己無法勸服自己的行為。

勾勒

完線條後的畫面,是白描的效果,黑白相襯,突顯的是線條與輪廓,而上了色的畫面就飽滿鮮活起來,當然還是點睛最關鍵,眼睛靈動了,畫面像是立了起來,不再是平鋪的效果而是變得立體感強了。

後來不過癮,就又畫了一幅麻雀多的,岩石上停落著一群小傢伙,這才對畫麻雀的癮消退了。

感覺只有冬天裡的麻雀最活躍,可能就是因為其他季節里的景色怡人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唯有在這寂靜的季節里,才顯出它的可愛,那小小身軀也在冬日裡顯得特別腫脹,圓絨豐滿,看起來是那么的健康活潑。

在你身邊經常有它們互相追逐嬉鬧的樣子,耳旁也經常能聽到那喚不起什麼美感的鳴叫起,但它是最常見的生靈,雖是人類生態環境中最不起眼的“丑角”,可它也是我們的“命運共同體”,與我們和諧共生,為城市點綴著靈動氣息,也成為我的繪畫主題。

作者|山雋

公眾號:小筆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