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 製造廠假札賺優差 仕學院冒名作槍手


①《靈飛經》:道教經名,唐書法家鍾紹京曾節錄經文,寫成靈飛經帖,成為習小楷字的範本。
又過了些時,聽見撫台有考試屬員的話,又說連正途出身的道、府亦要一體考試。他聽了更氣的什麼似的,說:“我們自從鄉、會、複試,朝、殿、散館以及考差,除掉皇上,亦沒有第二個人來考過。咱如今不該做了他的屬員,倒被他搬弄起來,這個官還好做嗎!”說著,馬上要寫稟帖給撫台告病,說:“不幹了!我不能來受他的氣!”誰知他老人家正在鬧著告病,倒說一連線到親友兩封來信:一封是他一個至好朋友,還是那年由京里截取出來,問他挪用過八百金,一直未曾歸還。如今那個朋友光景很難,所以寫了信來問他討。又一封乃是他的親家,現任戶部侍郎,從前定過他的小姐做兒媳,如今兒子已經長大,擬於秋間為之完姻,以了“向平之願”。這位待郎公親家乃是他一向仰仗的。想想自己女兒也不小了,留在家裡無用,早晚總要出閣的。還帳要錢,嫁女兒亦是要錢,眼面前就有這兩宗出款,倘若不做官,更從何處張羅?因此空發了半日牢騷。
過了一夜,第二天便出門拜見首府。因首府是他同年,彼此知己,好打聽中丞這番考試屬員是個什麼宗旨,所考的是些什麼東西。首府同他說:“聽說也不過策論、告示、批判之類。”他說:“若說策論呢,對策不過翻書的工夫,鄉、會三場以及殿試,我輩尚優為之。至於作論,越發不是難事,不過做一篇散體文章,況且朝考亦要作論,這些都是做過的。至於擬告示,擬批,擬判,我兄弟雖是一行作吏,但自問並不同於俗吏所為,一向於這公事上頭卻也不甚留心,不甚了了。驟然拿個稟帖叫我批,說樁案子叫我判,叫我寫些什麼呢?”
首府乃是一個老滑,聽了說道:“這些事情,只要準情酌理,大致不錯,也就交代過去,沒有什麼煩難的。”他道:“總要還他格式才好。這些格式我肚子裡一向沒有,怎么好呢?”首府道:“就像我兄弟出來做官,何曾懂得什麼格式,也不過書辦擬了上來,老夫子改好之後,再送我過目,瞧著有不對的,斟酌換兩個字罷了。老同年如其單要講究格式,其實只要一書辦足矣。”那位截取知府聽了,喜的了不得,連忙說道:“現在我兄弟就少怎么一個人指點指點。如此就拜託同年,可否就在貴衙門裡書辦當中檢老成練達的賞薦一位,以便兄弟朝夕領教?也免得時刻來煩老同年。”首府被他纏不過,曉得他有痰氣的,如果不答應,一定還要纏之不休,只得應允。
等他到拜客回公館,那府里的書辦也就來了。見了而磕頭稱“大人”,自己稱“書辦”。問他那一房,回說是“刑房”。這位太守公竟其異常客氣,因為他姓王,就稱之為王先生。又請王先生坐,王先生執定不肯。他說:“請教的事情多,坐了好商量。”原來這位太守公從前做八股的時候單練就一種工夫,是自己抄寫類書,把什麼“四書人物串珠”、“四書典林”、“文料觸機”等類,一概自己分門別類,抄寫起來。等到用的時候,自然是有觸斯通,取之不竭。如今撫台要考官,他想考試都是一樣,夾帶總要預備的。他的意思很想仿照款式照編一部,就題個名字,叫做《官學分類大成》。將來刻了出來,不但便己,並可便人。通天下十八省,大大小小候補官員總有好幾萬人。既然上頭要考官,這種類書,每人總得買一部。一十八省一齊銷通,就有好幾萬部的銷場,不惟得名,而又獲利。看來此事大大做得。因此便把這意告訴了王先生。
王先生聽了,楞了一楞,說道:“案卷有幾千幾百宗,一時那裡查得齊!況且書辦管的單是刑科,還有吏、戶、禮、兵、工五科的事情,再加現在的洋務、商務,一共有八九門,書辦一個人怎么管得來呢。若是大人考較各種格式,依書辦的愚見,外面書鋪里有一種書,叫做什麼《宦鄉要則》,買部來看看,大約亦有個六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