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六回 卻洋貨尚書挽利權 換銀票公子工心計


過了幾天,齊巧前頭同他說笑話的那位王爺請他吃飯。見面之後,童子很便叫著自己名字告訴王爺,說道:“童某現在不吃洋菸了。”王爺一聽大喜,連忙誇獎他,說道:“有志不在年高。你老先生竟能立志戒菸,打起精神替主子辦事,真正是國家之福!”一面吃酒,一面留心看他到底吃不吃。誰知他吃到一半,叫值席的倒了一碗熱茶給他,趁人不見,從荷包里摸出一個煙泡,化在茶里吃了。這位王爺是同他向來說慣笑話的,今天拿住了這個把柄,便問他:“既然不抽洋菸,為什麼還要吞煙泡呢?”他便正言厲色的答道:“童某吃的是本土,是不相干的。”王爺說:“吃煙吞泡還不是一樣嗎,怎么叫做不相干呢?”童子良道:“回王爺話:所謂戒菸者,原戒的是洋藥,本不是戒的本土,但看各關報銷冊,洋藥進口稅一年有多少,便曉得我們中國人吃洋菸的多少。如今先從童某起,頭一個不抽洋菸,拿本土來抵制他,以後慢慢勸他。倘或天下人一齊都吃本土,不吃洋菸,還愁甚么利源外溢呢。童某並不是歡喜一定要吃這個撈什子,原不過以身作法,叫天下人曉得我是為洋藥節流,便是為本土開源,如此一片苦心而已。”王爺道:“不想老先生抽抽鴉片煙,卻有如此的一番大經濟在內。可佩!可佩!”這是一樁事。
還有一樁,這一樁乃是要錢。做官的人要錢,本來算不得什麼。但是他卻另有一副脾氣,是專要銀子,不要洋錢,為的洋錢的“洋”字又犯了他的忌諱。從前京城裡面本來是不用什麼洋錢的,用的全是當十大錢,無非銀子換錢,錢換銀子,倒也爽快。近來幾年洋錢漸漸的用開了,北京城也有了。有些會打小算盤的人,譬如一向是孝敬一百兩的,如今只消一百塊錢,化上七十多兩銀子,也甚覺得冠冕。無奈這位童大人,要是人家送他洋錢,他一定譬還不受。送他錢的人,不是門生,便是故吏,總是有求於他的人,如今見他不受,大家心上都要詫異。後來訪著緣故,只得換了銀子再去送,合起數目來,總比洋錢還要多些。他到此亦不謙讓了,除掉現銀子,便是銀票:一千兩、二千兩、三百兩、五百兩,白紙寫的居多。還有些人因為寫的白紙票子,恐怕忌諱,竟用大紅緞子寫的,倒也新鮮得很。
他生平雖愛錢,卻是一文不肯浪費。凡是人家送給他的銀票,上房後面另有一間小屋。這間屋是墨測黑,連個窗戶都沒有的,然而一步一鎖,無論甚么人不準進去的,就是兒子亦只準站在門外。一天老頭子在這屋裡有事情。大少爺進來回話,因為受過父親的教訓,不敢逕入房中,站在門外老等。等了一回,忽聽老頭子在小屋裡叫喚起來,方見姨太太點了個亮,掀開門帘,在門口站著,亦不敢進去。仿佛老頭子在地下摸索了一回,忽然一跳就起,說道:“還好!有了!”隨手出來,把門鎖好。姨太太照火的時候,大少爺留心觀看。只見這間小屋裡,四面牆上貼的,一張一張,很像帳條子一樣。及至仔細一看,才曉得牆上貼的都是銀票。大少爺把舌頭一伸,心中暗暗歡喜:“原來老人家有這許多家當,這間小屋卻是他老人家的一間銀庫!”
又過了兩年,有幾省督、撫奏請置辦機器,試造中國洋錢。他老先生見了這個摺子,老大不以為然。無奈朝廷已經批准,他也無可換回,只得迴轉家中,生了兩天氣,說:“好好一個中國,為甚么要用夷變夏!中國用慣銀子的,如今偏要學外國的樣,鑄甚么中國洋錢!這個洋錢日後倘若用開,豈不是全個成了他們外國人的世界?那還了得!我情願早死一天,眼睛閉了乾淨,免得日後叫我瞧著難過。”他雖如此說,人家亦不來睬他。到了第二年,有兩省銀元造成,解到部里,其時他老人家已掌戶部,司員撿了一包,請他過目。他閉著眼睛,說道:“我不忍看這些亡國東西,你們拿了去罷!”司官曉得他素來脾氣,只得退了下來,後來這話傳開了,京城裡面都以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