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六回 卻洋貨尚書挽利權 換銀票公子工心計


有天,有個門生,本是個翰林底子,因得京察記名,奉旨簡放江西九江府知府。召見下來,到老師跟前著辭行。童子良道:“聽說九江地方是很熱鬧的。”門生道:“本是通商碼頭,各國商人都有。在那裡是很不好做的,門生特來請請老師的教訓。”童子良嘆口氣道:“那裡有這許多國度!總而言之一句話:他們外國人,想出法子來騙我們錢的。我不相信他們外國人就窮到這步田地,自己家裡做不出生意,一定要趕到我們中國做生意。偏偏就有我們這些不爭氣的督、撫去隨和,他們的洋錢不夠使,我們又特地買了機器,鑄出洋錢來給他們使。不曉得他們外國人有何功何德到我們,我們要如此的巴吉他!我真正不懂!”門生道:“我們中國自鑄的洋錢本不叫做洋錢,有的叫銀元,亦叫龍圓。”童子良道:“亦不過多換幾個名字,騙騙皇上罷了,還不同外國洋錢一個樣子嗎。”門生道:“大小雖一個樣子,花樣卻是不同。我們的龍圓,正中盤的是一條龍,所以叫做龍圓。”
童子良聽說花樣不同外國一樣,不覺心上一動,說道:“你有沒有?可拿個來我瞧瞧。”這位門生齊巧身邊有兩塊洋錢,一塊鷹洋,一塊龍元,便取出來,說聲“老師請看。”童子良接在手中,一見有一塊鷹洋在內,便縐著眉頭,說道:“怎么老弟你亦用這個?”隨手就拿這塊洋錢在炕几上一丟,卻拿了那塊龍元不住的端詳。後來看見有龍的一面四轉亦有洋字,他老人家便把面孔一板道:“老弟!怎么你也來欺我?如果不是造了送給外國人的,為什麼要刻上這些外國字呢?我總疑心現在的人,一定是吃了外國人的迷混藥,所以樣樣都幫著外國人,真正不解!”後來這個門生又再三告訴他:“中國所以鑄造龍元,原是想出法子抵制外國洋錢的意思,就同老師單吃本土,不吃洋菸,同一用意。”童子良經此一番譬解,雖然明白了許多,然而總為這龍元上面刻了洋字,決計不肯使用。
閒話少敘。單說他此番派了九省欽差,到處查帳籌款,不但那九省大小官員,聽得他來,個個不安其位,就是別省聽著,也為擔心。當時他上去請訓,奏稱道:“臣這趟出京,要由旱道而走,十八站到清江浦,然後坐了民船,再下江南。”上頭問他:“為什麼不坐火車到天津,再換輪船到上海?豈不快些?”他便碰頭奏道:“臣是天朝的大臣,應該按照國家的制度辦事。什麼火車、輪船,走的雖快,總不外乎奇技淫巧;臣若坐了,有傷國體,所以斷斷不敢。”上頭聽他說的話很冠冕而且曉得他為人古板,也就隨他去了。但是按照官站,須要經過山東,朝廷便諭他順便帶看河工。他亦說:“山東黃河,年來時常決口,聽說其中弊端百出,臣到山東後,定當嚴密稽查,決不敢有負委任。”上頭聽了,無甚說得。
過了一天,又上去陛辭下來,便在部里支了盤川,帶了隨員,徑向北道旱路進發。未曾動身的前頭,發信給各地方大員,叫他們傳諭所屬,無非說:“本大臣砥礪廉隅,一介不取。所到之處,一概不許辦差。倘敢不遵,定行參處。”如此通飭下去,總以為這位欽差是清廉自矢,決計不用地方上破費銀錢的了。豈知他所費的更多。你道是何緣故呢?現在不說別的,單指轎馬一項而論:欽差坐的是長轎,抬轎子的每班四人,每天要換三班。一位少大人,隨員六七十位,有的坐轎,有的坐車。欽差隨員,各人都有跟人,都有行李。通扯起來,轎子至少亦得二三十頂,轎車、大車一百多輛,馬亦要一百多匹。這筆費用,一天共需幾何?部里支得盤川,如何夠使?欽差每到一處,總要面諭地方官:“所有夫價,即便寫了領紙,交給巡捕官到我這裡來領。”地方官當時只得諾諾遵命。等到下來,一一發付之後,那裡還敢向欽差大人手裡討取。然而等到欽差臨動身的時候,這張領紙又一定要來討取去的,地方官又不敢不照寫。然而只見領紙進來,從不見銀子出去。好在地方官亦早已自認晦氣,決不要欽差還的。至於欽差自己心上亦未始不明白,但是不如此,不能顯得清廉,況且自己亦那裡貼得出許多呢。